温州大学2012017学年第一学期

温州大学2012017学年第一学期

ID:21561779

大小:824.00 KB

页数:179页

时间:2018-10-22

温州大学2012017学年第一学期_第1页
温州大学2012017学年第一学期_第2页
温州大学2012017学年第一学期_第3页
温州大学2012017学年第一学期_第4页
温州大学2012017学年第一学期_第5页
资源描述:

《温州大学2012017学年第一学期》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学术论文-天天文库

1、温州大学2016-2017学年第一学期环境科学专业教学大纲汇编生命与环境科学学院二〇一六年九月目录《放射性污染与防治》理论课教学大纲1《环境工程设计》理论课教学大纲6《环境经济学》理论课教学大纲13《环境专业前沿讲座》理论课程教学大纲21《环境地学》理论课程教学大纲27《环境法》理论课程教学大纲33《环境工程仪表与自动化》理论课教学大纲38《环境管理学》理论课程教学大纲42《环境规划学》理论课程教学大纲51《环境规划学课程设计(实践教学周)》教学大纲56《环境评价》理论课程教学大纲60《环境生态学》理论课教学

2、大纲66《环境样品前处理技术》理论课程教学大纲85《环境统计学》理论及实验教学大纲89《水污染控制工程》理论课教学大纲101《水污染控制工程课程设计》教学大纲111《电工电子学》教学大纲114《环境工程微生物学》理论课程教学大纲118《环境工程微生物学实验》实验教学大纲127《环境监测》理论课教学大纲134《环境监测实验》实验教学大纲142《环境检测标准化训练》教学大纲149《环境信息系统》理论课教学大纲153《环境信息系统》实验教学大纲157《环境学概论B》教学大纲163《无机及分析化学》理论课程教学大纲1

3、68《无机及分析化学实验》教学大纲175《放射性污染与防治》理论课教学大纲课程名称(课程英文名称):放射性污染与防治(RadioactivepollutionandPrevention)课程代码:122111101L课程类别:专业选修课学时:32学时学分:2学分考核方式:考查适用专业:环境科学前修课程:《环境学概论》《环境监测》《环境化学》建设开课学期:第7学期一、课程性质、目的任务《放射性污染与防治》是环境科学专业的选修专业课之一,《放射性污染与防治》的教学内容包括放射性基础知识,放射性核素的行为,外照射效

4、应与防护,内照射效应与防护,放射性“三废”处理,放射事故及处理原则,放射防护与法规等七章内容。讲述放射性核素的迁移转化;放射性生物学效应机理、特点;外照射和内照射的损伤效应及相应的防护措施;放射性废水、废气、固体废弃物的处理处置方法;放射事故管理及原因分析,放射事故的危害及核电站事故的预防措施;最后介绍了我国现行的放射卫生法规及辐射防护标准。开设本课程,目的是拓宽学生的知识面,学习环境学概论、环境监测、环境化学等课程,可以了解各环境介质中化学污染指标的监测方法、环境学意义,而学习本课程,是为了了解物理型污染。

5、二、课程基本要求本课程是在上完《环境学概论》、《环境监测》、《环境化学》等,对环境、环境污染、环境保护及分析测定等有了基本认识的基础上开设的。通过本课程的学习,应该达到以下要求:1、熟悉放射性污染与防治中常见的术语名称和意义;2、了解放射性危害及防护措施;3、了解放射性“三废”的处理方法;4、了解我国的放射性卫生法规及防护标准。三、教学内容与学时分配章节标题学时数第一章放射性基础知识4第二章环境中放射性核素的行为6第三章外照射效应与防护2第四章内照射效应与防护2第五章放射性“三废”处理8第六章放射事故及处理原

6、则6177第七章放射防护法规与标准4总计32四、使用教材与主要参考书1.使用教材:自编教材2.主要参考书:[1]朱立,周银芬,陈寿生编.放射性元素氡与室内环境.北京:化学工业出版社,2004.10[2]潘自强主编.放射性废物管理.北京:原子能出版社,1987.9五、教学方法与考核1.教学方法由于本课程是专业选修课,目的是拓宽学生知识面,因此在授课时内容方面本着面宽点浅的原则,教学方法方面,除了老师讲授,安排学生查阅资料,展开课堂讨论;以及老师给出主题,展开课堂讨论等方法。目的在于锻炼学生的自学能力,查阅资料的

7、能力,相互交流从而拓宽知识面,由被动学习变成主动学习,参与教学。2.课程考核方法通过开卷考试进行考查。六、大纲正文第一章放射性基础知识(6学时)[基本要求]:通过本章学习,使学生熟悉有关放射性的基本概念及其单位,熟悉放射性污染的危害,了解放射性监测仪的工作原理。一、基本概念二、三种常见的射线1、α衰变2、β衰变3、γ衰变三、常用的辐射量及其单位1、放射性活度2、照射量3、吸收剂量4、比释动能5、剂量当量6、有效剂量7、集体剂量当量四、环境放射性的来源与水平1、环境中天然放射性来源2、环境中放射性的人工来源五、

8、放射性探测仪器1、了解射线探测器的基本结构及其探测原理1772、固体闪烁探测器3、液体闪烁探测器4、常见测量仪器六、放射性污染及其对人体的危害1、放射性污染的概念2、放射性污染对人体的危害第二章环境中放射性核素的行为(6学时)[目的要求]:使学生了解放射性核素的迁移转化,熟悉辐射生物学效应的机理,辐射生物学效应的分类以及影响辐射生物学效应的因素。[教学内容]一、环境放射性的迁移和蓄积1、关于迁移和蓄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