市公开课-高三历史试题讲评课

市公开课-高三历史试题讲评课

ID:21579398

大小:4.03 MB

页数:42页

时间:2018-10-19

市公开课-高三历史试题讲评课_第1页
市公开课-高三历史试题讲评课_第2页
市公开课-高三历史试题讲评课_第3页
市公开课-高三历史试题讲评课_第4页
市公开课-高三历史试题讲评课_第5页
资源描述:

《市公开课-高三历史试题讲评课》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教学目标】:1.通过让学生分析解题思路,讲解正确的解题方法,引导学生正确解题。2.通过常见选择题类型的介绍和实际演练,让学生初步掌握选择题的正确解题方法。【教学重难点】:1.重点:选择及材料解析题的解题方法。2.难点:解题思路分析。一轮复习阶段性试题讲评课齐市一中樊艳一、试卷评价本试卷考查范围为一轮复习已完成内容,共12道选择题,1道材料解析题。考试内容以高考真题和模拟题为主,难度贴近高考,既重视对主干基础知识的考查,又注重考查学生在新情境下综合运用所学知识分析、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能够体现高考文综测试的考核目标与要求。学生发展的核心素养具体到历史学科,它所呈现的历史素养,是通过日常教化

2、和自我积累而获得的历史知识、能力、意识以及情感价值观的有机构成与综合反映;以培养“全面发展的人”为核心,最终目标是培养要适应终身发展和社会发展需要的必备品格和关键能力。44分2人40分10人36分12人32分11人28分11人24分及以下10人选择题最高分44分选择题最低分16分平均分31.5二、成绩分析选择题(12×4=48分)班级材料解析题得分统计(总分25分)20分以上15-20分10-14分10分以下132人21人25人8人选择题失分原因:⑴基础知识不扎实,不能把所学知识和材料结合。(如1、3、7、8、9、12)(2)欠缺解题方法,排除不掉干扰项,选不出最佳答案。(如2、5、6)(

3、3)不能最大限度的获取和解读材料中的有效信息,不能把握材料主题。(如4、10、11)题号123456789101112错误人数14223369662221363220三、试卷分析选择题①筛选法:根据审题,按题目基本要求,将四个选项一一过滤,直到找到正确选项为止。②排除法:在不能确定正确选项或对所要考查的知识模糊不清的情况下,可用此法逐一排除不正确的,缩小选择范围,从而确定正确选项。③简化法:为增加难度,有些题目的中心词或限制词有意扩充、复杂化,因此,我们要将复杂的题目简化,划出题目中的主谓宾,依据这些关键词来分析备选项。④记号法:题干中常出现的词有“最„„”“特点是”“含义是”“原因是”“

4、变化有”“影响有”“不正确的是”等,做题时要将这些词做个记号,提醒自己思考时注意审题的方向。⑤猜测法:如果确实对史实记忆不清,无法确定正确选项,可用此法,有以下规律:a.一般情况下,选项如果超出历史课程知识范围,则为错误。b.选项若不属于历史知识的,就不选。c.选项内容若是课本知识上的细枝末节,其正确的可能性就小。d.在所有选择题基本答完的情况下,若有个别题无法确定答案,可大致看一下做好的题目中ABCD出现的概率,将出现概率较小的字母选中。e.检查试卷时,在没有完全的把握下,一般不要修改以前作出的选择,相信自己的第一印象。选择题基本的方法:考点:学生对九品中正制及察举制的认识和理解题型一比

5、较型选择题(第1、3题)1、魏晋时期规定:“州、郡皆置中正,已定其选,择州郡之贤有识鉴者为之,区别人物,第其高下。”与察举制相比,这一制度(A)A.一定程度上减少了选官的随意性B.提高了儒生的地位C.使社会各阶层流动制度化D.打破了政治权威和物质财富等级的世袭3、“比较”是历史学习和研究的一种重要方法。穿越时空,轻拂史尘,我们不难发现《中华民国临时约法》和美国“1787年宪法”(D)A.都是民主与封建专制斗争的结果B.都使本国走上了独立自主的发展道路C.都是工业近代化的产物D.都深受法国启蒙思想的影响考点:对《中华民国临时约法》和美国“1787年宪法”的理解和运用2、(2015全国Ⅰ卷)图

6、6为古罗马正义女神像。它体现了罗马法的诸多原则,如高擎的秤体现的是裁量公平,手握利剑体现的是法律的强制力。据此,双眼蒙布所体现的原则是,法官审案应(C)A.主要依据道德良知B.侧重听取证人证言C.不受表象迷惑洞察事实真相D.排除一切干扰遵从民众意愿考点:本题考查古代罗马法的司法公平原则题型二推理型选择题(第2、8、12题)8、(2013年全国Ⅱ卷)汉唐制定土地法规,限制私有大土地的发展,宋代一改此法,“不抑兼并”。据此可知宋代(C)A.中央集权弱化B.土地兼并缓和C.自耕农经济衰退D.流民问题严重不抑兼并土地兼并严重自耕小农衰退考点:古代中国经济的基本结构与特点·和宋代土地制度的变化12、

7、(2015年全国Ⅱ卷)1930年苏联粮食产量为835.4亿千克,1931年降至694.8亿千克;1930年苏联粮食出口483亿千克,1931年增至518亿千克。这表明苏联(A)A.人民为国家工业化建设作出贡献B.农业投入不足造成粮食供不应求C.粮食减产严重制约工业发展速度D.农业集体化影响农民生产积极性考点:特定历史时期苏联所面临的国际国内形势4、(2014年全国Ⅱ卷)斯塔夫里阿诺斯在《全球通史》中写道:“……后的几年中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