穴位贴敷联合耳穴埋豆治疗妊娠剧吐的临床疗效分析

穴位贴敷联合耳穴埋豆治疗妊娠剧吐的临床疗效分析

ID:21594011

大小:24.50 KB

页数:5页

时间:2018-10-23

穴位贴敷联合耳穴埋豆治疗妊娠剧吐的临床疗效分析_第1页
穴位贴敷联合耳穴埋豆治疗妊娠剧吐的临床疗效分析_第2页
穴位贴敷联合耳穴埋豆治疗妊娠剧吐的临床疗效分析_第3页
穴位贴敷联合耳穴埋豆治疗妊娠剧吐的临床疗效分析_第4页
穴位贴敷联合耳穴埋豆治疗妊娠剧吐的临床疗效分析_第5页
资源描述:

《穴位贴敷联合耳穴埋豆治疗妊娠剧吐的临床疗效分析》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学术论文-天天文库

1、穴位贴敷联合耳穴埋豆治疗妊娠剧吐的临床疗效分析  摘要:目的分析穴位贴敷联合耳穴埋豆治疗妊娠剧吐的临床疗效。方法选择我院妇产科收治的妊娠剧吐患者80例,根据随机数表将患者分为对照组40例和观察组40例,两组患者均予以耳穴压豆及补液治疗,观察组在上述治疗的基础上联合穴位贴敷,比较两组的治疗结局。结果观察组的治疗效果高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观察组的症状积分改善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应用穴位贴敷联合耳穴埋豆治疗妊娠剧吐能更好的缓解患者症状,提高治疗效果。  关键词:穴位贴敷;耳穴埋豆;妊娠剧吐  在妊娠早期发生的头晕、乏力、食欲不振、恶心、呕吐等症

2、状,称为早孕反应,少数孕妇可出现严重的早孕反应,恶心、呕吐症状剧烈,甚至对孕妇的身体健康造成影响,即可称为妊娠剧吐[1]。西医对于妊娠剧吐的治疗主要以补液及维持水、电解质平衡为主,无法有效的缓解恶心、呕吐等症状。为更好缓解患者的症状,我院应用穴位贴敷联合耳穴埋豆治疗妊娠剧吐,取得了较好的效果,现将结果做如下报道: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选取我院2015年5月~2016年5月收治的80例妊娠剧吐患者,利用随机数表法将患者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两组,每组各40例。观察组患者年龄20~40岁,平均年龄(29.5±2.0)岁;孕周5~12w,平均孕周(8.0±0.

3、5)w。对照组患者年龄21~40岁,平均年龄(30.0±1.5)岁;孕周4~12w,平均孕周(8.2±0.5)w。两组患者的年龄、孕周等一般基数资料经统计学分析,无明显差异(P>0.05)。  1.2纳入标准①患者均符合《中医妇科学》及《中华妇产科学》中对妊娠剧吐的诊断标准;②患者的尿液检查尿酮体为+~+++,且经超声检查明确为宫内妊娠;③研究在实施前已征得患者同意。  1.3治疗方法  1.3.1对照组监测尿酮体、电解等,并进行补液,每日补液量约为1500~3000ml,予维生素B60.2g、维生素C2.0g,加入500ml葡萄糖注射液(0.5%),并予格林氏

4、液500ml,氯化钾(10.0%)加入葡萄糖注射液500ml(5.0%)行静脉滴注治疗,维持电解质及酸碱平衡,并在此基础上联合耳穴埋豆治疗。耳穴埋豆方法:选取双侧耳穴神门、膈、胃、脾、肝、肾等耳穴,对所选取穴位行酒精消毒后,操作者用手固定患者耳廓,使用医用无菌胶布将王不留行籽贴敷于上述穴位,并用手稍用力挤压,以患者感酸、胀、麻为宜,叮嘱其于每天早、中、晚各按压3次,每次按压2min左右(以耳红发热为宜),可在发生恶心、呕吐等情况时随时按压,2~3d更换1次王不留行籽,4次为1疗程。  1.3.2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添加穴位敷贴,根据患者的辨证分型选取敷贴药物与穴

5、位,胃虚型选择中脘、上脘、双侧足三里,药物选取炒白术、豆蔻、砂仁、党参各3g;肝热型的?x取中脘、上脘、双侧内关,药物选取梅花、黄芩、黄连、紫苏梗各3g;痰热型选取中脘、上脘、双侧丰隆,药物选取陈皮、茯苓、半夏、姜竹茹各3d。以上药物均为中药颗粒,将药物颗粒放入杯中混合少量生理盐水调成糊状,制成贴敷剂,对选取穴位皮肤消毒后,使用胶布贴于穴位上,连续贴敷24h,隔天1次,敷贴时间同对照组。  1.4观察指标对比治疗前后两组的恶心、呕吐、进食困难症状改善情况,另外比较两组的治疗有效率。  1.5统计学方法使用SPSS19.0系统,计数资料使用百分比(%)表示,数据比

6、较采用χ2检验,计量资料使用(x±s)表示,组间比较采用t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治疗有效率比较对照组的治疗有效率为77.50%,观察组的治疗有效率为95.00%,两组治疗有效率有明显差异(P<0.05),见表1。  2.2治疗前后的症状积分比较治疗前观察组与对照组的各症状积分比较无显著差异(P>0.05),治疗后两组的各症状积分均有所改善,且治疗后观察组的症状积分低于对照组,组间数据比较差异明显(P<0.05),见表2。  3讨论  妊娠剧吐的发病原因尚不明确,但主要与内分泌因素、精神社会因素、神经因素等有关,在中医属“恶阻”

7、、“子病”、“阻病”等范畴,《诸侯病源论?恶阻候》记载“妇人元本虚赢,血气不足,肾气又弱,兼当风饮冷太过”指出该病为脾胃虚寒,肾气不足,导致“心下有痰水”而致病,《济生方》记载“此由妇人本虚,平时喜怒不节”,指出本病为情志因素引起,与肝脏有关。其发病机制主要是痰湿内生,冲气上逆,胃失和降所致[2]。  在对疾病的治疗中,中医多以内服汤药为主,本病患者本就呕吐严重,汤剂难以服用,而中医外治法则因操作简单、作用迅速、副作用少的优点受到历代医家的青睐。耳穴埋豆和穴位敷贴均为应用较广泛的中医外治法。中医认为耳为宗脉所聚,外连躯体,内连脏腑,各脏腑组织在耳廓均有相应的反应

8、区,因此对相应的病变反射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