血液流变学在临床医学中的应用ppt课件

血液流变学在临床医学中的应用ppt课件

ID:21614476

大小:867.00 KB

页数:33页

时间:2018-10-23

血液流变学在临床医学中的应用ppt课件_第1页
血液流变学在临床医学中的应用ppt课件_第2页
血液流变学在临床医学中的应用ppt课件_第3页
血液流变学在临床医学中的应用ppt课件_第4页
血液流变学在临床医学中的应用ppt课件_第5页
资源描述:

《血液流变学在临床医学中的应用ppt课件》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血液流变学在临床医学中的应用一、什么是血液流变学,它包括哪些内容?1、什么是血液流变学血液流变学是研究有关血液的变形性与流动性的科学,也就是研究血液、血细胞以及血管的宏观和微观流变性变化规律及其在医学中应用的科学。毛细血管法锥板法3、血液流变学在临床报告中的基本项目⑴全血粘度(低切、中切、高切)⑵血浆粘度⑶红细胞压积⑷血沉⑸全血还度粘度(低切、中切、高切)⑹血沉方程K值⑺红细胞聚集指数⑻红细胞电泳指数⑼红细胞刚性指数⑽红细胞变形指数⑾胆固醇⑿甘油三酯⒀血糖⒁纤维蛋白原二、主要项目说明1.全血粘度血液流动时其内摩擦力阻碍血液的流动,这种阻碍血液流动的内摩擦力,就是血液的粘度。血液粘度的单位用国际

2、单位制毫帕。秒(mPa.s)表示。临床上全血液粘度报告大多出现三个值,高切粘度、中切粘度、低切粘度。各项粘度的切变率分别为:150、60和10mpa.s,分别代表血液在微动脉、中动脉和大动脉中的流动速度。高切(微动脉中的流动速度)主要受红细胞变形的影响,红细胞变形性降低,会使高切率全血粘度升高,导致微循环障碍,红细胞寿命缩短。低切(大动脉中的流动速度)主要受红细胞聚集性的影响,在低切变率下的红细胞会形成钱串状聚集体,血液流动时内摩擦力增大,血液粘度升高。中切反应红细胞无明显变形和聚集时的流动性。2.血浆粘度血液去除血细胞后,其内磨擦阻碍血液流动的磨擦力,影响粘度主要是蛋白质、纤维蛋白等。3.全

3、血还原粘度全血还原粘度=(全血粘度-血浆粘度)/红细胞压积是指单位红细胞压积引起的血液粘度,它表达了血液受红细胞聚集性影响的情况。4.红细胞压积血液粘度与红细胞压积有密切的关系,当压积为零时,属牛顿流体,液体的粘度是一个恒量,不随液体流动速度的改变而改变。当红细胞压积大于10%时,血液即表现出非牛顿特性,液体的粘度随着液体的流动速度变化而改变,红细胞压积值越高,血液的粘度越高。而当切变率>200S-1,RBC压积=45%,又可近似为牛顿液体。5.红细胞沉降率是指红细胞处于静止的血液中会由于自身重力而自然沉降的能力(影响血沉因素红细胞表的电荷改变,RBC数量,全血和血浆粘度,血浆蛋白,RBC形态

4、,聚集力等)。6.血沉方程K值血沉方程K值=血沉/[红细胞压积-1-LN(RBC压积)])⑴为什么要用血沉方积K值因为红细胞压积对血沉具有很大的影响,随RBC压积增加,血沉速度降低;RBC压积降低,血沉速度增加。从而提出了用方程式表达血沉与红细胞压积的关系。(方程式:K值=血沉/[正常红细胞压积-1-LN(病人红细胞压积)])⑵怎样分析血沉方程值血沉正常、K值正常:表明血沉与红细胞聚集性均正常血沉正常、K值增大:表明压积增加,较高的红细胞压积使血沉表面上处于正常范围实际血沉增加,红细胞聚集性也高。血沉增加:K值正常:表明红细胞压积降低,较低的红细胞压积使血沉表面上加快,实际上血沉与红细胞聚集性

5、均正常。血沉增加、K值增加:表明血沉加快,红细胞聚集性增高。7.红细胞聚集指数红细胞聚集指数=全血粘度(低切)/全血粘度(高切)红细胞表面带有负电荷,在流动的血液中,细胞间具有相互排斥的力,防止红细胞聚集。当血液在静止状态下,红细胞在血浆中即发生聚集,相互形成网络,构成红细胞聚集体。这种红细胞网络具有一定的强度,当推动血液的切应力大于此强度时,血液再开始流动时,这种红细胞聚集的状态解除。红细胞的这种特性称为红细胞聚集。当红细胞膜发生病变,或血浆中成分影响到红细胞膜,使红细胞膜的带电物性受破坏,红细胞表面的负电荷量减少,则红细胞聚集性增加,使红细胞聚集所需的切应力也增加。8.红细胞变形指数红细胞

6、变形指数=1-(血浆粘度/全血粘度(高切)

7、0.4)/红细胞压积当红细胞在切应力的作用下发生形状的改变的能力称为红细胞的变形性,红细胞膜是一种双分子结构的生物膜,它使正常的红细胞具有良好的变形性,当红细胞通过比它自身直径要小得多的毛细血管时,可以很容易发生变形,顺利地通过微血管,通常用红细胞变形指数表示红细胞变形能力。9.红细胞刚性指数红细胞刚性指数=(全血粘度(高切)-血浆粘度)/(血浆粘度*红细胞压积)刚性指数越大,刚性强,变形性差。10.红细胞电泳指数红细胞电泳指数=红细胞聚集指数/红细胞压积意义同红细胞聚集指数,主要是RBC膜发生改变,而带电发生改变所致。11.纤维蛋白原纤维蛋白原参与

8、了血液凝固,抗凝、纤溶、抗纤溶过程,在血液流变学中对血液粘度、红细胞流变学、血小板流变学,血栓形成均有影响,测定意义很大。三、临床常见血液流变学异常的疾病1.冠心病、心绞疼患者①血液粘度升高,尤以低切速下为明显。(因血液粘度增高,可使心脏负荷增加,心输出量减少,微循环灌注减少,使心肌缺血缺氧,从而造成严重后果)。②血浆粘度升高(主要是血脂和纤维蛋白原的影响)。③红细胞聚集增加,红细胞电泳延长[RB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