就业难的原因探析及对策研究

就业难的原因探析及对策研究

ID:21656483

大小:30.00 KB

页数:9页

时间:2018-10-23

就业难的原因探析及对策研究_第1页
就业难的原因探析及对策研究_第2页
就业难的原因探析及对策研究_第3页
就业难的原因探析及对策研究_第4页
就业难的原因探析及对策研究_第5页
资源描述:

《就业难的原因探析及对策研究》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应用文档-天天文库

1、就业难的原因探析及对策研究   摘要:近年来,“就业难”一直困扰着我国。文章从经济发展状况直接影响就业的角度,对我国“就业难”的成因进行了详细分析,并从转变经济增长方式、调整产业结构等五个方面寻求“就业难”的应对之策。下载论文网  关键词:就业难成因对策  中图分类号: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4914(2012)01-069-02    一、近年我国的“就业难”  如火如荼的“占领华尔街活动”再次告诉我们:“就业难”是一个世界性难题。我国也一直被”就业难”所困扰,因国际国内的形势变化,近年来,“就业难”的表现也

2、有所异,大致可划分四个阶段:首先是2008年以前,随着改革开放的进一步深入,大量农民工不断涌入城市,加上高校的大规模扩招,“就业难”令人头疼,好在低廉的劳动力成本,把这个世界人口第一大国迅速变成了“世界工厂”,这一“工厂”很大程度上消化了这些“就业大军”。其次是2008至2009年,金融危机的爆发,令全球经济陷入困境,我国沿海大量企业,尤其是中小企业纷纷倒闭,大批民工失业返乡,大学毕业生的就业难度陡然大增,“就业难”的矛盾异常突出。再次就是2010年至2011年上半年,在四万亿投入的刺激下,全国各地大量的设施项目纷纷开工上马

3、,社会用工需求大增,不少地方甚至出现了“招工难”,“就业难”的局面似乎一夜之间出现了逆转。但是,事物的发展都有其内在规律,任何外来“刺激”,对其影响只能是短暂的或局部的,在世界各国“刺激”过后,欧美经济低迷依旧,甚至不断恶化,而我国在“四万亿计划”之后,伴随而来的是通胀高企、成本攀升,随着政策的紧缩,从2011年5月份开始,一些中小企业纷纷倒闭,“就业难”这一话题再次备受关注。  当前“就业难”的原因是多方面的,但主要有如下几个方面。  二、“就业难”的成因分析  1.经济增长方式粗放,产业升级缓慢,产业结构与劳动力供给不匹

4、配。2008金融危机后,我国虽然及时提出了:转变增长方式,加快产业升级的战略,但至今效果并不理想,过去的低成本粗放型模式还没有根本改变,随着原材料和劳动力等成本的不断攀升,企业变得日渐艰难,直至倒闭,而企业的萎缩和倒闭,意味着社会就业岗位的不断减少或丧失。此外,产业结构仍不合理,产业链条的不完整导致知识层次相对较高的新生代农民工和大学毕业生不能与第一代农民工形成差异化的就业竞争,导致结构性“就业难”。  2.某些企业用工观念陈旧。时至今日,有些企业还抱着几年以前“大量民工流,劳动力成本低廉,用工随意挑”的观点不放,对于一些普

5、通岗位,过分抬高年龄和学历门槛,一味追求熟练工,不愿意付出培训,把大量原本合适的用工对象挡在门外。如:某物业公司在招聘保洁工时要求年龄42岁以下,高中以上文化,有工作经验等待。此外,还有相当多的企业主依然沉湎在吝啬和保守状态,怀念先前的“低福利时代”,企业给出的工资待遇、劳动保障水平与求职人员的期望值相距甚远。以某市为例,2011年上半年政府部门规定的最低工资标准850元/月,同期清洁工月工资一般为900元,在扣除社会保险个人部分后,通常到手的只能拿到732元。这些陈旧的用工观念、用工方式,人为地加剧了“就业难”。  3.专

6、业、技能的结构性矛盾以及求职技巧的缺乏,一定程度上导致“就业难”。由于教育体制、专业设置等原因,造成社会上某些专业人才严重过剩,有些专业已经不能适应时代和社会的发展要求,当下市场急需的某些专业人才又紧缺,结构性矛盾突出,有些下岗失业人员技能单一,这部分人员在求职的时候难度很大。  目前,无论是社会,还是学校对于职业指导的重视还远远不够,有的地方根本没有职业指导的意识,很多求职者求职技巧严重缺乏,导致求职应聘屡试屡败。  4.就业观念落后,求职期望过高。目前不少人都有这样的思想:非要去党政机关、事业单位、大型国企,不愿去厂矿生

7、产一线和民营企业;只想呆在办公室做管理之类的体面工作,不肯去工地、车间干重、脏、累活;只愿留在大城市,不愿去偏远地区基层一线。宁可失业等待,不愿就业先行。2011年5月,某市某街道办事处开发了两种公益性岗位并同时招聘,其中:城管协管员月工资1200元,招聘12人,当天全部招满;环卫清扫工月工资1700元,招聘30人,花了两周时间,一个人也没有招到。调查发现,不少求职人员,特别是“80后”、“90后”年轻求职人员普遍存在“大钱赚不来,小钱眼不开”的现象,“宁愿在家搓麻将,不愿到厂打小工”,自身没有专业技能,或者有技能但对就业期

8、望值过高,对劳动报酬存有不切实际的要求,对岗位挑肥拣瘦,想就业,但始终“难”。  5.劳动力供需双方信息渠道不畅。市场经济决定了劳动力供求始终处于一个动态的过程,而劳动力供求信息又不可能绝对对称,所以劳动力市场上“这边‘人求活’、那边‘活求人’”的结构性矛盾在任何一个时期都会存在,这就要求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