保护性耕作技术知识

保护性耕作技术知识

ID:21668773

大小:26.00 KB

页数:9页

时间:2018-10-23

保护性耕作技术知识_第1页
保护性耕作技术知识_第2页
保护性耕作技术知识_第3页
保护性耕作技术知识_第4页
保护性耕作技术知识_第5页
资源描述:

《保护性耕作技术知识》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应用文档-天天文库

1、保护性耕作技术知识一、保护性耕作技术技术概述:保护性耕作又称保护性农业,是在地表有作物秸秆或根茬覆盖情况下,采用免耕或少耕方式播种,并通过轮作减少杂草病虫害的一项先进农业技术。主要目的:一是改善土壤结构,提高土壤肥力,增加土壤蓄水、保水能力,增强土壤抗旱能力,提高粮食产量;二是增强土壤抗侵蚀能力,减少作业环节,降低生产成本,提高农业生产经济效益。基本特征:不翻耕土地,地表有秸秆或根茬覆盖,采用轮作等方式防控杂草病虫害。在实际应用中,可根据区域特点,在遵循本技术要点的前提下,与其他技术进行集成,创新适合本区域的保护性技术模式。西北黄土高原区主要问题:水土流失严重;干旱缺水;有

2、机质下降等。1、关键环节的技术要点(1)休闲期①夏休闲:免耕或少耕,秸秆或根茬覆盖。可选择行进行深松,以增加蓄纳雨水的能力,深松的同时应合墒。根据土壤肥力、水分、秸秆留存量等条件,选择性采用少免耕方式种植覆盖作物,收获后;覆盖地表,不得进行翻耕掩埋。②冬休闲:免耕或少耕,秸秆土壤肥力、水分、秸秆留存量等条件,选择性采用少免耕方式种植覆盖作物,收获后,覆盖地表,不得进行翻耕掩埋。(2)播种期①冬前播种:少耕或免耕播种。播种前,根据地表状况,可采用机械或化学方式灭除杂草或次生麦等。②春季播种:免耕播种。如果秸秆覆盖量较大,在播种前可适当采用少耕方式,减少地表秸秆覆盖率,以提高播

3、种质量;在极其干旱情况下,可配合采用坐水播种等措施。(3)田间管理期:根据当地生产实际,进行间苗、追肥、病虫草害防治等。为了打破犁底层、减少土壤板结、蓄纳雨水,在不影响作物生长的情况下,可进行深松。(4)收获期:可在收获的同时进行秸秆粉碎还田作业,粉碎后的秸秆应抛撒均匀。在风大区域,可采用适当方式,固定粉碎后的秸秆。2、推荐技术模式(1)免耕覆盖播种:休闲期秸秆或根茬覆盖,免耕方式播种。(2)少耕覆盖播种:根据地表秸秆覆盖量和土壤状况,选择性进行深松、耙地等少耕作业后,方可播种。(3)带状免耕覆盖播种:针对马铃薯种植冻土量大、农田裸露易风蚀等问题,可采用带状免耕覆盖播种技术

4、。其技术要点是将马铃薯按照常规方式播种,其他作物采用免耕施肥播种机在秸秆或根茬覆盖地免耕播种。二、保护性耕作技术规范标准编号:DB62/T1433-2006范围:本标准规范了保护性耕作技术的术语和定义、技术内容、技术操作规程和作业质量验收标准。本标准主要适用用于贺喜冷凉风沙灌区和中东部黄土高原残塬丘陵沟壑区的小麦、玉米、啤酒大麦的保护性耕作作业;其他地区和作物可参照执行。主要技术内容:1、主要机具包括免耕播种机、浅旋播种机、深松机、秸秆还田机、圆盘耙和质保机具等。2、作业质量要求(1)小麦、啤酒大麦等麦类留茬高度≥15厘米;玉米等大茬作物留茬高度≥20厘米;糜子、油菜等作物

5、留茬高度≥10厘米;切碎长度≥10厘米,秸秆还应覆盖均匀,农作物秸秆残茬覆盖率30%以上。(2)秋季表土作业深度不超过8厘米,春季表土作业深度不超过6厘米。(3)播种作业:播种深度、施肥深度、种肥间距、行距等符合相关规定,短条率≤2%。三、保护性耕作植保机械作业技术规范标准编号:DB12/T332-2007范围:本标准规定了保护性耕作作业过程作业过程中使用喷杆式喷雾机喷洒农药的技术规范。本标准适用于田间植保作业。主要技术内容:1、机具(1)机具的安全性应符合GB10395.6的规定,喷头选用应符合GB/T17997-1999中4.3的规定,并按照机具使用说明书进行安装。(2

6、)应按本标准给出的行走速度计算公式,确定机组行走速度,再选择相应的拖拉机作业档位,一般控制在3-8千米/小时。(3)机具应在额定转速、预定工作压力下,用水进行15分钟试运转。(4)各喷头之间喷量的差异不应大于喷量平均值的±10%;喷杆上个喷头的喷量分布均匀性变异系数不应大于15%;喷雾角及雾形有明显差异,喷量不符合规定的单只喷头,应予更换。(5)机具试运转后,在0.3兆帕压力下关闭节流阀20秒后,在1分钟内,允许2-3个喷头滴漏液量总量不应大于10滴,喷幅大于12米为3个,小于12米为2个。(6)在试用说明书规定的最高工作压力下机具运转3分钟,各工作部件及连接处、密封件处不

7、应有松动和渗漏。2.作业规程(1)按照DB12/T197-2004中4.2、4.3的要求,适时进行植保作业。(2)应根据农药产品标签或使用说明书规定的使用条件进行施药,作业时的风速应在1-4米/秒。(3)根据风向确定机组的行走路线,机组前进方向应与风向垂直或偏斜一定角度并从下风侧开始施药;作业时应避免冲喷、漏喷。(4)苗前施药时,喷杆高度一般距地面40-60厘米;苗间施药时,喷杆高度距作物顶部应补小于20厘米。(5)作业时应先结合动力,然后打开送液开关进行喷洒;停车时应先关闭送液开关,后切断动力。3、安全防护(1)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