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套灌区水盐运移状况分析研究

河套灌区水盐运移状况分析研究

ID:21674908

大小:259.50 KB

页数:8页

时间:2018-10-23

河套灌区水盐运移状况分析研究_第1页
河套灌区水盐运移状况分析研究_第2页
河套灌区水盐运移状况分析研究_第3页
河套灌区水盐运移状况分析研究_第4页
河套灌区水盐运移状况分析研究_第5页
资源描述:

《河套灌区水盐运移状况分析研究》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河套灌区水盐运移状况分析研究——中日合作项目最新研究成果张义强白巧燕(内蒙古河套灌区解放闸灌域沙壕渠试验站015400)[摘要]内蒙古河套灌区每年由引黄灌溉水中带入灌区的盐分大约为250万吨,而由各级排水沟排入乌梁素海的盐分约为80万吨,每年积存于灌区内的盐分为170万吨,而且逐年累积,按理说河套灌区应该成了一个大盐库了。但事实并非如此,河套灌区的盐碱化程度并没有逐年加重,而是呈逐年减轻,目前已达到稳定水平的态势。那么,河套灌区的盐分到底去哪里了?沙壕渠试验站与日本岗山大学、岐阜大学、地球环境研究所经过十年的合作研究,2004年终于解答

2、了这一问题。1、河套灌区概况内蒙古河套灌区位于内蒙古自治区西部的巴彦淖尔市境内。总土地面积1190khm2,现灌溉面积574khm2。灌区地处干旱半干旱气候带,降水稀少,年降水130~220mm;蒸发强烈,年蒸发量为1900~2500mm,干燥多风,日温差大,日照时间长。年平均气温5.6~7.8℃,全年日照3100~3300小时。河套灌区地下水水分运移属“垂直入渗蒸发型”,地下水的补给主要是灌水入渗,每年约17.7亿m3(占总补给量的76.5%)和降水入渗,每年约5.33亿m3(占总补给量的23.1%),地下水侧向补给极少,浅层地下水的

3、年蒸发量约为22.80亿m3,大体与垂直补给量相平衡。河套灌区土壤质地以壤土为主,约占总土地面积的40~60%,灌区耕地轻度盐渍化面积约为284khm2,占耕地总面积49.5%;中度盐渍化面积92khm2,占耕地总面积16.04%;重度盐渍化面积17.9khm2,占耕地总面积3.11%。82、河套灌区盐分进出积累情况河套灌区每年引黄水量约为50亿m3,由黄河水带入灌区的盐分约为250万吨,而整个灌区由各级排水系统排入乌梁素海的水量约5亿m3,随之排入乌梁素海的盐分约80万吨。这样,每年应该有170万吨的盐分滞留在灌区内。这部分盐分是随水

4、分的运动做垂直运动呢,还是滞留在土壤中不动呢?灌区盐碱地面积又是如何变化的呢?是我们一直关注的研究内容之一。河套灌区水盐进出状况见图1。3、河套灌区盐碱地变化情况河套灌区降水少,蒸发量大,地下水的运动属于蒸垂入渗蒸发型,灌溉水中含盐量约为0.5g/L,这些因素决定了河套灌区土壤次生盐碱化程度较严重。河套灌区土壤盐渍化状况从前到后大体可分为四个阶段:①1950~1957年,灌区开发初期。盐渍化面积占耕地面积的12~14%。8②1963~1973年,引黄灌溉大发展阶段,由于排水不配套,土地盐渍化发展迅速,盐渍化面积占耕地面积31~58%。③

5、1978~1983年,盐渍化初步控制阶段。据1983年调查,盐渍化面积占耕地面积47%。其中轻度盐渍化面积占盐渍化面积的53%。即有约一半的耕地受盐渍化影响,但这些耕地中又有一半是轻度盐渍化。④1990年至今,盐渍化的回落期。由于排水设施逐年配套并发挥作用,地下水位下降,地下水水质也有所淡化,中重度盐渍化土壤的面积大幅下降。在灌区上游由29%降至14.5%,灌区中游由40.4%降至26.4%,下游由43.6%降至31.1%。但轻度盐渍化土壤仍占耕地面积(574khm2)的49.5%,而且灌区内仍有209khm2的盐荒地尚未开发利用。由以

6、上各阶段情况看,河套灌区土壤盐渍化在1990年至今呈明显的回落,灌区耕地面积不断扩大,盐荒地面积逐年减少,土壤盐渍化程度在逐年减轻。产量明显提高,灌区经济社会长足发展。4、灌区盐分去向分析从前面灌区盐分进出情况和灌区历年盐碱地变化情况可以看出,虽然灌区内每年都在积盐,但灌区盐渍化土壤面积在近10年来却并未发生大的变化。那么,每年由灌溉水带入并滞留在灌区内的大量盐分(约170万吨)到底去了哪里?为什么没有引起灌区盐渍化面积和程度的急剧增加呢?这也是灌区管理部门和国内外一些专家学者共同关心的问题。沙壕渠试验站和日本岗山大学、岐阜大学、爱媛大

7、学、地球环境研究所、内蒙古农业大学共同合作,经过10年的研究探索,初步找到了问题的答案。4.1研究方法①在三盛公总干渠首部、永济干渠、黄济干渠、四排干沟、七排干沟、总排干入乌梁素海等处取水样化验水质(EC、PH和八大离子)。8②在解放闸灌域、永济灌域、义长灌域、乌拉特灌域等地取土样和地下水水样,测定土壤含盐量及各离子组成。其中土样不仅测定水溶性盐,而且用醋酸铵溶液法测定土壤中的非水溶性盐。③综合分析灌区内进出盐分、积累盐分、盐分成分变化、土壤中水溶性盐与非水溶性盐数量、成分的变化,做盐分平衡分析。灌水渠、排水沟、分灌域土壤取样点布置图见

8、图2。4.2研究成果4.2.1灌水渠、排水沟中水质的变化(重点分析Ca离子、Na离子)通过2002、2003、2004年水质分析表明,三盛公总干渠口部、永济干渠、黄济干渠灌溉水质差别不大,Na离子含量为72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