俄国村社传统的复兴对苏联的影响

俄国村社传统的复兴对苏联的影响

ID:21676677

大小:55.00 KB

页数:7页

时间:2018-10-23

俄国村社传统的复兴对苏联的影响_第1页
俄国村社传统的复兴对苏联的影响_第2页
俄国村社传统的复兴对苏联的影响_第3页
俄国村社传统的复兴对苏联的影响_第4页
俄国村社传统的复兴对苏联的影响_第5页
资源描述:

《俄国村社传统的复兴对苏联的影响》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工程资料-天天文库

1、俄国村社传统的复兴对苏联的影响摘要:农业问题是苏联社会主义建设与发展的每个阶段的重要问题,虽然历经改革但直至苏联红旗飘然而降仍没解决好。究其原因,其中在俄国历史上存在了1000多年的村社制度乃至围绕它形成的村社传统对俄国农业的影响不容忽视。学术界一般认为十月革命第一次以土地国有名义消灭了地主土地所有制,甚至消灭了村社,至少是严重削弱了独立农业制度,但事实上村社传统很大程度地影响了社会主义苏联后来的发展,整个政治、经济体制月管理机制都能在村社传统中找到由头,甚至集体农庄、国营农场相当程度上都有很深的村社

2、烙印。本来在19世纪已经没有活力的村社传统竟然在20世纪二、三十年代再次复活并由此引发整个农业体制落后而形成制约苏联发展的瓶颈,在目前改革年代对旧的社会主义模式做一些探讨,无疑是具有价值的。关键词:村社传统;十月革命;集体农庄一俄国的先民——东斯拉夫人,兴起于东欧腹地内陆地区,以“砍烧农业”为主的他们历来以共同体的形式活动,独立个人的自由个性成长异常缓慢,村社就是一切乃至就是“世界”,这种封闭的村社传统对俄国历史发展与民族性格的形成有深远影响。村社制度是与落后的封建农奴制相适应的。1、土地公有制,定期

3、重分。在村社内部,牧场、森林、水源是公共财产,每个家庭都有权利享有,耕地也是集体财产,按平均主义原则,定期重新分给各个家庭使用。随着人口的增长;土地频繁细化的重分;造成农业工具落后,因为重分土地使条地越来越窄,妨碍耕地工具的方便使用。2、集中居住,封地排他。传统的农业与家庭手工业相结合构成了公社的生产方式,自给自足使大多数俄国农民从生到死都在村社中度过,村社的自然经济结构抵制了商品经济的侵袭,同时也阻塞了先进生产技术和生产工具的输入。3、政社合一,连环自保。17世纪时俄国村社发展成为生产管理和政治统治

4、合一的组织、即使经济单位又是行政管理机构,村社以连环自保的形式负责正派和征收国家、地方自治机构货币税,完成国家劳役、负责维护治安等等。它以符合封建主利益的家长制把农民束缚在村社里。这种集体对国家负责的村社制度在专制主义大力培植下,在不断对外征服中膨胀下,这种村社传统高度发展,形成了它自己的特点:1、经济上土地公有;由全社农民为一人过失而承担的“连环保”,由此而引申出的自给自足的宗法共同体的内部的简单协作、共同耕作集体劳动,强制居住等等。2、在价值观念上轻视自由个性;强调整体和谐,把个人视为共同体的附属

5、物而否定其独立人格。3、在民族性格上重邻里关系和谐,重感情但理性缺乏,是权威崇拜与群众性狂热得以产生的文化土壤,而“宁可土地归沙皇、不要土地归地主你”的村社观念更直接产生了俄国式的皇权主义对西方民主的鄙视。数百年稳定发展的村社在20世纪之交面临危机,农民思想解放,反对人身束缚。1904年日俄战争中沙俄惨败的消息更成为激化矛盾的导火索。在1905年全国各地此起彼伏的暴动与罢工革命浪潮的冲击下,沙皇政府依靠村社的幻想破灭,封建关系已不再能维持下去,于是1906年11月9日斯托雷平政府颁布法令,准许农民脱离

6、村社,建立单独的农庄;农民可以直接将份地作为个人财产;土地可以买卖,出租与抵押;鼓励移民;皇室份地和国有土地转变给农民土地银行;向富民提供贷款来购买土地等等,列宁认为斯托雷平正式的解决“也是很彻底的就的村社和旧的土地制度”。但是改革的结局确是戏剧性的农民宁愿村社的庇护而不愿独立,没有形成当局希望的自由势力,反而刺激了农民的村社宗法情绪,为什么农民的态度会有这样的变化?二这一时期俄国国内的政治形势发生了些变化,首先斯托雷平的改革是在保护地主所掠夺土地的情况下,再支持与鼓励富农“分家”,从而瓦解村社、建立

7、私人农场,从而实行土地私有化并确立资本主义的产权制度。这种有利于地主和富农的政策引起人民不满情绪。而一方面六三政变后的沙俄政权已经成为地主与资产阶级联合专政的工具,到二月革命前资产阶级的力量增加已经“几乎完全”执掌了政权。这样俄国的革命形势发生了变化,它的任务以不是要不要以资产阶级取代封建主义的问题,而是由谁来废除它——是有地主勾结资产阶级以剥夺农民的方式来废除,还是让农民在无产阶级领导下以剥夺地主、资产阶级的方式来废除?这种革命以不是一般意义上的资产阶级革命,也不是一般意义上的民主革命,它已经成为无

8、产阶级革命的“发动阶段”;破除封建主义是为了给无产阶级社会主义革命创造条件。另一方面斯托雷平改革倾向地主与富农的政策将反对地主所有制和反对村社份地制的同一所分开,斯托雷平以暴力破坏村社,统摄保留地主所有制并使其资本主义化,而农民一面反对地主所有制的斗争更加高涨,另一方面由于斯托雷平在“抢劫”村社的基础上加快资本主义步伐,给大多数农民带深重灾难,强烈刺激了农民村社情绪,因此这种斗争又具有维护村社的色彩。所以二月革命胜利后无产阶级与资产阶级开始酝酿十月决战时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