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小学低段数学“审题”习惯的培养

浅谈小学低段数学“审题”习惯的培养

ID:21680274

大小:26.50 KB

页数:6页

时间:2018-10-23

浅谈小学低段数学“审题”习惯的培养_第1页
浅谈小学低段数学“审题”习惯的培养_第2页
浅谈小学低段数学“审题”习惯的培养_第3页
浅谈小学低段数学“审题”习惯的培养_第4页
浅谈小学低段数学“审题”习惯的培养_第5页
资源描述:

《浅谈小学低段数学“审题”习惯的培养》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学术论文-天天文库

1、浅谈小学低段数学“审题”习惯的培养  【摘要】小学低段的学生在解决数学问题中出现的许多错误,并非都是缺少必要知识,而是缺乏必要的审题习惯。所以小学低段数学审题习惯的培养关系到学生解题能力的形成和发展。本文分了影响小学低段学生数学审题习惯养成的因素,并提出多读、多推敲、多模仿、多检查等方法,培养小学低段学生的数学审题习惯。  【关键词】小学低段;数学;审题习惯  古人云:“博学之,审问之,慎思之,明辨之,笃行之”,做事时要仔细观察、谨慎思考、明确分辨,最后用习得的知识或者思想解决问题。然而,现在很多小学低段的学生,省去“慎思”“明辨”即行之,导致本来可以做对的题目做错了。

2、这“粗心”“马虎”的背后,却恰恰暴露出审题能力的薄弱。  其实,从学生看到题目到动手解决问题之间有个非常重要的过程,这个过程就是审题。所谓审题是,即了解、熟悉和把握问题,弄清已知与未知之间的联系,综合、整理信息,最终达到圆满解决问题的目的。审题是解决问题的基础和先导,而审题能力是一种获取信息、分析信息、处理信息的能力,它需要以一定的知识水平为基础,更需要有良好的读题习惯、有效的思考方法为保证。然而,审题能力的获得并不是一蹴而就的,它需要有一个学习、积累、反思、巩固、发展的长期过程。从低年级开始,教师就应关注学生审题能力的培养,帮助学生逐渐养成良好的审题习惯,形成较强的审

3、题能力。  一、影响小学低段良好数学审题习惯养成的因素  (一)客观因素。新课程现行的人教版数学教材,提供了大量丰富的素材供学生学习。尤其是小学低段,很多题目都是以图文并茂的的形式出现,甚至于有的题目只见图不见文,这就对小学1~3年级孩子的观察能力、分析整理信息的能力提出了?^高的要求,也对教师分析把握教材的技能技巧提出了考研。  (二)主观因素。  1.教师方面。  (1)态度。不少教师对学生审题习惯的养成不够重视。平时的教学过程中,教师出示题目后,有些教师常常自己将题目读一遍,然后要求学生动笔完成。这时大多数学生还来不及思考题目的意思,因为小学低段学生对语言信息的把

4、控处理要远慢于成年人的语速,更不用说在教师读完题目后能正确的理解题意了,久而久之,就让学生形成了不认真审题的习惯。还有些老师总担心学习不会审题,或者怕学生审题时间太久耽误上课的进程,于是,越俎代庖,一遍读题一遍帮学生分析,久而久之学生就真的不会审题了。  (2)方法。有些老师对学生的审题习惯培养非常重视,却不得其法。对题目的呈现缺乏层次或者提问不够明确,非但没能让学生有效的筛选组织信息,更引起他们思维的混乱,模糊了解题思路,失去了本题蕴含的数学价值。  2.学生方面。(1)生活经验。生活经验是小学低段学习数学的重要资源,人教版数学教材中配有大量与学生生活经验“联系”的素

5、材,可是很多素材,看似源于学生生活,可惜学生的体会却不深刻,不利于学生激活、利用、调整、提升。(2)思维方式。审题的重要任务就是理清题目中各种数量关系,可是小学低段的学生以直观形象思维为主,因此很多学生对于题目中具体关系的分析不够透彻,这为学生的正确审题造成的困扰。  二、小学低段良好数学审题习惯的培养  (一)多读  (1)通读。通读题目是正确审题的第一步,第一遍读题时要学生做到不添字、不漏字,逐字逐句的读。  (2)读懂、读透。在通读题目的前提下,就需要读懂、读透题目的含义。第二遍读题时要学生弄清题目讲了一件什么事,从中能获得哪些信息,需要解决什么问题。在人教版的新

6、教材中,许多题目都是以图文并茂的形式出现,这就更加需要学生读懂题目、理清题意,挖据其中蕴含的隐藏信息。  (二)多推敲  引导学生在审题过程中养成仔细思考、认真推敲的习惯。要善于抓住题目中的关键词句,准确理解题目表示的含义。只有让学生在审题的过程中逐字逐句的认真推敲,仔细琢磨才能真正理解题意。尽管有些题目文字表述十分简单,但是在审题过程中来不得半点马虎,它考的就是一个孩子的认真、仔细程度。例如,二年级下学期有一道填空题,“在数位顺序表中,从左边起第一位是()位,第二位是()位,第三位是()位”。好多孩子毫不犹豫的填写“个”“十”“百”,因为我们平时做练习时见到的题目都是

7、“在数位顺序表中,从右边起第一位是()位,第二位是()位,第三位是()位”,这说明孩子们理解了这一题的意思,却因为之前形成的思维定势,做错了这一题。粗心马虎的孩子总会不经意的忽略题目中一个或几个关键性的词语,而认真仔细的孩子却会发现其中隐藏的玄机,使自己的理解能力“立于不败之地”。当然,有些也需要教师平时有针对性的训练。例如,在教学“角”时,虽然不要求学生掌握“角”的概念,但是要让学生感性的理解从一点起,向两个方向画两条线就是角。这时,教师可以出示:向两个方向画两条线就是角。然后让学生判断这句话的对错,通过讨论分析,让学生明白少了“从一点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