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通过资本主义卡夫丁峡谷”理论设想与当代

“不通过资本主义卡夫丁峡谷”理论设想与当代

ID:21689113

大小:59.50 KB

页数:10页

时间:2018-10-23

“不通过资本主义卡夫丁峡谷”理论设想与当代_第1页
“不通过资本主义卡夫丁峡谷”理论设想与当代_第2页
“不通过资本主义卡夫丁峡谷”理论设想与当代_第3页
“不通过资本主义卡夫丁峡谷”理论设想与当代_第4页
“不通过资本主义卡夫丁峡谷”理论设想与当代_第5页
资源描述:

《“不通过资本主义卡夫丁峡谷”理论设想与当代》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学术论文-天天文库

1、“不通过资本主义卡夫丁峡谷”理论设想与当代马克思晚年提出的“不通过资本主义卡夫丁峡谷”理论设想就其内容来说,与后来的东方社会主义实践并无直接性逻辑关联。将这一理论设想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简单对接,进而论证中国道路“正统性”的做法,不是历史唯物主义的态度,其症结在于罔顾具体的历史环境和社会实践,幻想借靠经典作家的某一论述来获得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自信。应着重汲取这一理论设想在方法论意义上的养分,自觉运用唯物辩证法解决问题。“道路自信”是近几年国内马克思主义研究中的热门词汇。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道路自信从何而来?当前在国内部分学者中较为流行一种

2、观点:马克思晚年提出的“不通过资本主义卡夫丁峡谷”理论设想为中国革命和建设提供了重要理论依据,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自信的一个重要就是对“资本主义卡夫丁峡谷”的成功跨越。马克思提出这一理论设想的本来涵义究竟是什么?能否以此直接推导和验证中国道路的“正统性”?如何把握这一理论设想与当代中国道路之间的内在联系?研读梳理马克思的文本和思想脉络、客观认识中国社会发展的历史进程并在此基础上作以回答,对坚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道路自信具有重要意义。一、“不通过资本主义卡夫丁峡谷”理论设想的本来涵义19世纪中后期,随着资本主义生产方式在世界范围扩张,马克

3、思历史研究的视角逐渐转向以俄国为代表的东方社会。在《给〈祖国纪事〉杂志编辑部的信》中,马克思驳斥了俄国民粹派学者米海洛夫斯基所宣称的“资本主义是俄国历史发展必经阶段”的观点,强调《资本论》中关于资本主义起源的历史概述仅限于西欧国家,而不能把其作为普适性的历史哲学理论套用于各个民族国家。马克思还隐约表达出不希望俄国走传统资本主义道路的期待:“如果俄国继续走它在1861年所开始走的道路,那它将会失去当时历史所能提供给一个民族的最好的机会,而遭受资本主义制度所带来的一切灾难性的波折。而它一旦倒进资本主义怀抱以后,它就会和尘世间的其他民族一样地

4、受那些铁面无情的规律的支配。”[1]“不通过资本主义卡夫丁峡谷”理论设想在《给维·伊·查苏利奇的复信》一文中得到明确阐述。在对俄国历史传统、革命形势和社会状况具体考察后,马克思指出,由于农村公社内部公有制与私有制并存的二重经济结构,“或者是它所包含的私有制因素战胜集体因素,或者是后者战胜前者。一切都取决于它所处的历史环境”[2]。马克思分析了有利于农村公社继续生存发展的可能性因素:从内部条件看,俄国保持独立并未沦为外国侵略者的殖民地,农村公社内的土地公有制度在全国范围内得以保留,土地的天然地势以及农民长期结成的劳动联盟关系,有助于大规模

5、使用机器并向合作劳动过渡;从外部条件看,社会化大生产的存在为它提供了大规模合作劳动的现实物质基础和技术手段。进而,马克思提出了关于俄国未来社会发展“不通过资本主义卡夫丁峡谷”的理论设想,即俄国有可能不必再经受资本主义制度的苦难而充分利用它所创造的一切积极成果。但作为历史唯物主义理论的创立者,一旦将理论设想落实到具体的现实层面,马克思又保持着一份审慎严谨的清醒态度。马克思强调,俄国国内首先爆发推翻沙皇专制的革命才是农村公社生存发展的首要前提,只有迅速爆发革命铲除欧洲大陆最后的反动堡垒,才有可能真正实现资本主义卡夫丁峡谷的跨越。“要挽救俄国

6、公社,就必须有俄国革命。如果革命在适当的时刻发生,如果它能把自己的一切力量集中起来以保证农村公社的自由发展,农村公社就会很快地变为俄国社会新生的因素,变为优于其他还处在资本主义制度奴役下的国家的因素。”[3]不容忽视的一个问题是,作为马克思主义理论的创始人之一,恩格斯在俄国社会发展问题上究竟持一种怎样的态度?是否如某些学者所述,二人存在思想上的差异?诚然,在《论俄国的社会问题》以及为这篇文章所做的跋中,恩格斯批判了以特卡乔夫为代表的俄国民粹派竭力鼓吹的所谓“俄国更容易实现社会主义”的观点,强调“较低的经济发展阶段解决只有高得多的发展阶段

7、才产生了的和才能产生的问题和冲突,这在历史上是不可能的。每一种特定的经济形态都应当解决它自己的、从它本身产生的问题;如果要去解决另一种完全不同的经济形态的问题,那是十分荒谬的”[4]。恩格斯讽刺特卡乔夫之流还需要补习关于社会主义的基础知识,重申生产力发展水平在实现社会主义变革中的决定性作用,似乎让人感觉在这一问题上其与马克思存在矛盾分歧。然而,事实并非如此。二人均把俄国革命与西方无产阶级革命的相连互补视作俄国农村公社走上新发展道路的必要条件。他们认为,俄国爆发革命后可以迅速“激活”西欧无产阶级革命,取得革命胜利的西欧国家凭借其发达的物质

8、技术条件,反过来又可以帮助俄国走上社会主义道路。“对于这个问题,目前唯一可能的答复是:假如俄国革命将成为西方无产阶级革命的信号而双方互相补充的话,那么现今的俄国土地公有制便能成为共产主义发展的起点”[5],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