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马克思关于“可以不通过资本主义制度的卡夫丁峡谷”的伟大设想

浅谈马克思关于“可以不通过资本主义制度的卡夫丁峡谷”的伟大设想

ID:19240708

大小:18.34 KB

页数:7页

时间:2018-09-30

浅谈马克思关于“可以不通过资本主义制度的卡夫丁峡谷”的伟大设想_第1页
浅谈马克思关于“可以不通过资本主义制度的卡夫丁峡谷”的伟大设想_第2页
浅谈马克思关于“可以不通过资本主义制度的卡夫丁峡谷”的伟大设想_第3页
浅谈马克思关于“可以不通过资本主义制度的卡夫丁峡谷”的伟大设想_第4页
浅谈马克思关于“可以不通过资本主义制度的卡夫丁峡谷”的伟大设想_第5页
资源描述:

《浅谈马克思关于“可以不通过资本主义制度的卡夫丁峡谷”的伟大设想》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应用文档-天天文库

1、浅谈马克思关于“可以不通过资本主义制度的卡夫丁峡谷”的伟大设想  一、关于马克思所引用的“卡夫丁峡谷”一词的含义  在俄国,由于其特殊国情,在全国范围内存在着农村公社。这种农村公社能逐渐摆脱其原始特征,并直接作为集体生产的因素在全国范围内发展起来。马克思指出“正因为它和资本主义生产是同时代的东西。所以,它能够不通过资本主义生产的一切可怕的波折而吸收它的一切肯定的成就”。[1]由此我们可以看出马克思所指的“卡夫丁峡谷”不是指社会发展的某一个阶段,而是指资本主义生产过程中的“可怕的波折”,即资本主义制度黑暗、腐朽的一面。  二、马克思“不通过资本主义卡夫丁峡谷”的天才设想  马

2、克思在给俄国女革命家查苏利奇复信初稿中,结合俄国特殊国情,分析指出“土地公有制使它有可能直接地、逐步地把小土地个体耕作变为集体耕作,并且俄国农民已经在没有进行分配的草地上实行着集体耕作,俄国土地的天然地势适合于大规模地使用机器。农民习惯于劳动组合关系,有助于他们从小土地经济向合作经济过渡。”[2]并且他认为这种农村公社“和控制着世界市场的西方生产同时存在,使俄国可以不通过资本主义制度的卡夫丁峡谷,而把资本主义制度的一切肯定的成就应用到公社中来。”[2]并且他分析了俄国农村公社“目前处在这样的历史环境中:和它同时并存的资本主义生产在给它提供集体劳动的一切条件。它有可能不通过资

3、本主义制度的卡夫丁峡谷,而享用资本主义制度的一切肯定成果”[3]这是马克思首次提出了“不通过资本主义卡夫丁峡谷”的设想。  在第二稿中,马克思没有提到不通过资本主义卡夫丁峡谷,只是说“俄国吸取这种生产方式的肯定成果,就有可能发展并改造它的农村公社的古代形式,而不必加以破坏。”[3]  第三稿中,马克思又再次提到具备了公有制的基础,可以利用资本主义的一切优秀成果,不通过资本主义卡夫丁峡谷。“土地公有制赋予它以集体占有的自然基础,而它的历史环境又给予它以实现大规模组织起来的合作劳动的现成物质条件。因此,它可以不通过资本主义制度的卡夫丁峡谷,而吸取资本主义制度所取得的一切肯定成果

4、。”[3]  但在正式复信的第四稿中,马克思没有明确提到不通过资本主义制度的卡夫丁峡谷,只是说:“在《资本论》中所作的分析,既没有提供肯定俄国农村公社有生命力的论据,也没有提供否定农村公社有生命力的论据,但是,我根据自己找到的原始材料对此进行的专门研究使我深信:这种农村公社是俄国社会新生的支点。”[4]  马克思“可以不通过资本主义制度的卡夫丁峡谷”是针对俄国在农村公社的基础上,吸收资本主义发展过程中的优秀文明成果,利用资本主义提供的大规模生产条件来实现有别于马克思总结的西方发展道路的东方道路。“不通过资本主义的卡夫丁峡谷”不是指完全跨越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直接过渡到社会主义

5、。马克思提出“不通过”必须要有两个前提:一是已经具备公有制的基础;二是生产力已经发展到一定水平。而不是不论生产力状况,盲目地改变生产关系。  三、社会主义发展道路探索的经验与教训  东方社会,因其特殊历史和社会环境,以及国内的复杂条件,在实现社会主义的道路上不能、也不可能一成不变照搬西方的发展模式。在史无前例的探索过程中,必须结合本国特点,走一条由本国国情“量身打造”的适合于本国国情的社会主义发展道路。  曲折探索  1.战时共产主义的弊病  1918年大规模武装干涉和国内战争威胁着新生的苏维埃政权,苏俄被重新置于残酷的斗争环境中,布尔什维克党决定实行战时共产主义政策,走直

6、接过渡道路,实行社会主义的生产和分配原则。但战时共产主义是在战争和经济困难的条件下被迫实行的,本身存在不少问题,作为一种社会主义的模式,特点是在组织社会主义经济中,基本上排斥商品货币关系,撇开市场,采取纯粹军事、行政的手段和方法。在某种程度上反映了俄共在指导思想上存在急于超阶段地直接实行社会主义的空想错误,不利于工农联盟,甚至破坏了工农联盟,不仅没能使俄国直接过渡到社会主义,反而造成了严重的政治、经济危机。  2.斯大林模式的失败  斯大林模式是在战争与革命的时代,在经济落后的俄国的特定历史条件下形成的。主要特征是高度集中。在经济上,采取单一的社会主义公有制,实行国家高度集

7、中地指令性计划经济体制;在政治上实行高度集权的政治体制;在思想文化上,形成思想单一,意识形态一元化的思想文化体制。  这种模式在战争条件下,积极作用是十分明显的。但是随着战争结束,社会主义制度的建立,弊病也尤为凸显:主要是它离开了生产力发展水平,片面追求公有化程度的提高。抛开了刺激生产力发展的市场等有利因素,搞单一的,纯粹的社会主义体制,逾越了经济社会发展不可逾越的鸿沟。  3.我国的“大跃进”运动  “大跃进”运动是在全国范围内开展的极“左”路线的运动,急于求成,夸大主观能动作用,提出了“鼓足干劲、力争上游、多快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