退行性脊柱炎课件

退行性脊柱炎课件

ID:21703911

大小:283.50 KB

页数:23页

时间:2018-10-24

退行性脊柱炎课件_第1页
退行性脊柱炎课件_第2页
退行性脊柱炎课件_第3页
退行性脊柱炎课件_第4页
退行性脊柱炎课件_第5页
资源描述:

《退行性脊柱炎课件》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退行性脊柱炎p164一、基本概念退行性脊柱炎是指椎间盘退变狭窄,椎体边缘唇样增生及小关节肥大性改变而形成的骨关节病变。又称增生性脊柱炎、肥大性脊柱炎、脊柱骨关节炎、老年性脊柱炎等,是中年以后发生的一种慢性退行性疾病。本病好发于中年以后,男性多于女性。临床上常以负重和活动范围较大的腰椎发病率较高,颈椎次之。椎体边缘唇样变指的是由于长期的劳损导致椎体边缘软骨骨质反应性增生,从X光片上看就像人的嘴唇一样凸出,故称唇样变,而增生后椎体就会比别的椎体看上去变大,所以叫肥大退行性改变。二、解剖与生理脊柱由24块分离椎骨(颈椎7个、胸椎12个、腰椎5个)、1块骶骨和1块尾骨,借椎间盘、韧

2、带和关节紧密连结而成脊柱4个生理弯曲。颈椎前凸,胸椎后凸,腰椎前凸,骶尾椎后凸椎骨椎骨由椎体、椎弓、椎弓伸出的7个突起构成。椎体由骨松质组成,椎弓由一对椎弓根、一对椎弓板、一对横突、1个棘突和4个关节突构成。椎间盘椎间盘连接上下两个椎体之间,由纤维环和髓核构成。纤维环为呈环形排列的纤维软骨,前宽后窄,围绕在髓核的周围,可防止髓核向外突出,纤维环坚韧而有弹性。髓核是一种富有弹性的胶状体,位于椎间盘的中部稍偏后方,有缓和冲击的作用。它被限制在纤维环之内,施加压力则有向外膨出的趋势。成人的椎间盘除第1、2颈椎缺如外,共有23块,最上一个在第2、3颈椎体之间,最末一个在第5腰椎体与

3、骶骨底之间。腰椎共5个,特点:①椎体肥厚,上下面平坦(因承受体重压力较大);②棘突直伸向后方,棘突空隙较大,临床上常在此作腰椎穿刺。在第2腰椎棘突下可取“命门穴”,第4腰椎棘突下为“腰阳关穴”。三、病因病机原发性增生性脊柱炎主要是老年人的生理退变,机体各组织细胞所含的水分和体液物质减少,而含钙的物质增加,全身各组织细胞的生理功能也随之而衰退,腰椎椎体边缘有不同程度的骨质增生,椎间盘发生变性,椎间隙变窄,椎间孔缩小,使腰骶部脊椎两侧神经根受到激压,从而引起不同程度的腰腿痛。继发性增生性脊柱炎是继发于各种损伤和劳损,慢性炎症等。因为这些疾病使软骨板的血液循环障碍,从而导致软骨的

4、炎性变和软骨下骨反应性的骨质增生、压迫神经根,引起腰腿痛。骨质增生骨质增生:人体随年龄的增长,一般到35岁以后椎体间的椎间盘就退化变薄,椎体周围原有的肌肉、韧带、关节囊的生理平衡遭到破坏。机体为了适应这些变化,重新建立新的平衡,就在椎体的边缘生长出了新的骨骼以增加骨关节的稳定性。它可以增加骨关节的接触面积,减少单位面积受到的压力,从某种意义来讲骨质增生是机体的保护性反应,是人体的一种代偿性反应,属正常的生理退变现象。故一般只在初发时有疼痛和不适,发展到成熟时,症状往往减轻或消失。骨质增生如何治疗???医生的任务是治疗因骨质增生引起的局部组织充血、水肿、炎症和粘连以及因此而压

5、迫神经和血管引起的一系列症状和体征。目前所有的治疗措施如内服、外敷、理疗、膏药等方法,只能改善症状,消除疼痛、麻木和酸困不适。那种试图把增生的骨质消除掉的想法和做法是不切实际的。增生的骨质如何引起临床症状①当发生骨质增生时,虽增加了骨的负重能力和稳定性,但影响了关节的灵活性和活动性,导致了关节不平滑和摩擦力加大。当关节活动过度或不协调时,关节内滑膜极易受到自体损伤引起滑膜炎,韧带和关节囊被拉伤,导致一系列的临床症状。②增生的骨质位置较特殊和较大时。如膝关节骨质增生可使滑膜受损,周围关节边缘骨质增生较大时,可阻碍肌腱的滑动或压迫邻近神经;颈椎钩椎关节增生过大时,可压迫椎动脉;

6、脊椎骨质增生时,可致脊椎管腔狭窄而引起症状。中医认识属中医学的“骨痹”、“骨萎证”范畴。中医认为本病是因人过中年而肝肾亏虚,复感风寒外邪,邪气留滞经络或因施力劳作,伤及气血,气血瘀阻,经脉凝滞不通则痛所致。四、诊断1、症状(1)发病缓慢,45岁以后逐渐出现腰疼,缠绵持续,60岁以后腰疼反而逐渐减轻。(2)患者多为腰背酸痛不适,僵硬板滞,不耐久坐、久站,晨起后症状较重,活动后减轻,但过度活动或劳累后症状反而加重。(3)有时可牵掣到臀部及下肢外侧。四、诊断2、体征:(1)腰椎生理弧度减少或消失,甚至出现反弓。(2)两侧腰肌紧张,局部性压痛。臀上皮神经和股外侧皮神经分布区按之酸痛

7、。(3)直腿抬高试验、下肢后伸试验可呈阳性。(4)X线检查:可见椎体边缘或小关节有不同程度增生,或有椎间隙变窄,生理弧度改变。臀上皮神经是由腰1、2、3脊神经后支的外侧支所发出的一组皮肤分支,分布于臀上外侧以至股骨大转子区皮肤,司该区的皮肤感觉功能。股外侧皮神经为感觉神经,来自第二、三腰神经前支后股,在腰大肌外斜向外下方,经髂肌前面在髂前上棘内侧穿过腹股沟韧带下方至股部,经缝匠肌前后面或穿过该肌肉上部,分成前后二支,从阔深筋膜深面穿出至浅筋膜。前支负责髌膝及大腿前方的皮肤感觉,在髂前上棘下侧约10cm处穿出阔筋膜。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