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现代史》课程教学改革的研究与实践

《中国现代史》课程教学改革的研究与实践

ID:21707262

大小:60.50 KB

页数:10页

时间:2018-10-24

《中国现代史》课程教学改革的研究与实践_第1页
《中国现代史》课程教学改革的研究与实践_第2页
《中国现代史》课程教学改革的研究与实践_第3页
《中国现代史》课程教学改革的研究与实践_第4页
《中国现代史》课程教学改革的研究与实践_第5页
资源描述:

《《中国现代史》课程教学改革的研究与实践》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学术论文-天天文库

1、《中国现代史》课程教学改革的研究与实践摘要:《中国现代史》课程教学改革必须遵循教学理念现代化、教学内容广博化、教学方法多元化、教学手段合理化的原则,以学生为中心,培养社会需要的复合型人才。  关键词:《中国现代史》教学改革研究实践    《中国现代史》是高校历史系历史学专业的一门专业基础课,也是专业必修课,对历史系本科生打下扎实的历史基本功至关重要。不仅如此,作为一门年轻的历史学科,它也是对学生进行爱国主义和思想道德教育的重要渠道。2005年教育部明文规定,普通高等教育和成人高等教育要把中国近现代史纲要作为一门公共必修课

2、纳入教学计划。因之,学习中国现代史,是培养现代新型人才的必修课。可是,目前传统的中国现代史教学模式普遍存在教学理念陈旧、教学内容狭窄、教学与科研脱节、教学方法单调、教学手段单一等弊端,严重制约课程的发展及其在培养适应社会的复合型人才中作用的发挥,《中国现代史》教学改革势在必行。作为从事中国现代史教学的高校教师,我从教学理念、教学内容、教学方法等方面谈些见解。  一、现代化的教学理念  1.必须树立学生的主体地位和个性特征  传统以教师为中心的教学理念,忽视了学生在教学过程中的主体地位,不利于学生主体能动性的发挥和创造性思

3、维的培养。著名教育家、思想家陈独秀非常重视学生的主体地位和个性特征培养,对传统教育忽视学生学习的主体性进行了严厉抨击。他指出:“从来我们中国的学校,都是把校长、教职员做主体,学生反放在客位,当做被动的和机械的。教员在讲堂上教授,只知把自己的学问和知识,装入学生的脑子内去,殊不知学生固有他的知识和学问,不得要拿先生的来装入进去。”[1]P190-191“教师只知道他自己做本位教授的时候,不管学生能不能领受,一味照他意思灌输进去。”[1]P214“不肯细细考察个性,随便教育,就是大学也免不了这种弊病。”[1]P215这种主观

4、主义的灌输教育至今依然大量存在,成为制约我国教育进步的主因之一。他认为教师在上课时,“必定要拿学生做本位,细细考察这一班许多学生。因为一个学生,有一个学生的特性,一个学生,有一个学生的天才,用什么教材放进,便有什么反应发生,不是随便可以教授的,做教师的,应该从学生的个性里得到种种经验来”。[1]P214陈独秀认为,如果学校能以学生为主体,就没有办不好的。突破传统的以教师为中心的教学理念,树立以学生为主体的教学理念。学生在上课过程中不仅要听,而且要在教师的指导下积极参与到教学中,这样才有利于学生主体能动性的发挥和创造性思维

5、的培养。  2.教学要密切联系社会生活实际  传统教育是“死学术”,严重脱离实际,对培养人才极为不利。不少学生存在高学历低素质等弊端,陕西药家鑫案件,令人触目惊心,这是传统教学与现实脱节的明显例证。现代化的教学理念强调教育与社会的关系,社会需要什么就教什么,社会需要何种教育就办何种教育,注重学生综合素质的培养。学生学习不仅仅局限于课本,教学不仅仅局限于课堂,务必与社会实际生活相结合,将“死学术”变成“活学术”,达到教学效力的宏博化。教师要协调历史专业学习与社会生活的关系,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人才观价值观,培养德智体全面发展

6、的新型人才。  二、广博化的教学内容  中国现代史的教材很多,质量参差不齐。高校一般采用教育部推荐的由王桧林主编、高等教育出版社出版的《中国现代史》,该教材无论是体例还是内容,都比较适合历史系本科生,堪称《中国现代史》教材的典范,但也存在内容的相对狭窄性、与史学最新研究成果滞后的现象。因此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不能完全依赖教材,必须增加内容,尤其是相关专题国内外研究动态、学术前沿和热点问题,使教学内容更加丰富与充实。对于教材中模糊不清或阐述错误的问题,必须加以纠正澄清,使教学内容尽力接近历史真相。这也有利于拓宽学生的知识面,

7、细化、加深教学内容,为学生之后的研究生阶段学习奠定一定的基础。  如在抗战时期,国民党不仅在正面战场作战,而且在敌后战场投入了部分正规军和游击队,开展了敌后游击战争。但教材只讲中共的,对国民党敌后游击战只字不提。全面抗战爆发不久,国民党就在局部地区实施了游击战。随着沦陷区的扩大,国民党更加重视游击战。1938年在南岳军事会议上,蒋介石提出此后抗战要“游击战重于正规战”,要求将“全国现有部队之三之一配备在游击区域——敌军的后方,担任游击,以三分一布置在前方,对敌抗战,而抽调三分之一到后方整训”,标志着国民党敌后游击战争战略

8、的最终确定,此后各战区全面发动了敌后游击战争,仅开赴华北、华中敌后战场的国民党军队就不少于100万人。但因片面强调依靠政府和军队开展敌后游击战,不敢放手发动民众;错误地将阵地战搬到敌后游击战场,不善于运用灵活机动的游击战术等原因,除了豫北、山西、浙西、海南、豫鄂皖边区等少数几块游击区仍然坚持到抗战胜利之外,其他游击根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