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惩罚教育”

浅谈“惩罚教育”

ID:21710068

大小:51.50 KB

页数:5页

时间:2018-10-24

浅谈“惩罚教育”_第1页
浅谈“惩罚教育”_第2页
浅谈“惩罚教育”_第3页
浅谈“惩罚教育”_第4页
浅谈“惩罚教育”_第5页
资源描述:

《浅谈“惩罚教育”》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工程资料-天天文库

1、浅谈“惩罚教育”:在赏识教育扎实推进的今天,惩罚教育过时了吗?本文揭示了当今轰轰烈烈的课堂教学的实质,告诉我们,适度而艺术的惩罚教育是必需的。  关键词:赏识;惩罚;适度艺术    《新课程标准》中明确指出:“教师与学生之间的关系,是建立在民主、平等、互动的基础上的。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与学生应该处于平等地位,教师不能以“权威”自居,学生也不用对教师“惟命是从”。也就是要求教师在教育教学过程中要采用“理想教育”“赏识教育”等现代教育方式,来解放学生的个性,扩大学生自由发展的空间,由“以教师为中心”向“以学生为中心”转变

2、,然而“以学生为中心”的师生关系并没有像人们所设想的那样在教学中发挥作用,却从一个极端走向了另一个极端,即从对学生的过度束缚走向了对学生的任意放纵。  我们从一些课堂教学实况录像中常见到下列一些场面:课堂教学越来越好,真正小组讨论热烈,课堂气氛活跃,师生互动频繁,发言积极大胆,甚至学生在班中来回走动,回答问题信口开河,不着边际。给人一种眼花缭乱、目不暇接的感觉,明明是问题回答错了,教师和同学还要表扬他“棒!棒!棒!你真棒”。  诚然,我认为,这些课的优点是很多的,但是对“以学生为中心”这一点而谈,是不是有点儿太民主了,更有

3、甚者提出学生“无过错教育”,试想一下,让学生长期在这些美丽的谎言下生活,在放纵中生存,他们能经得起挫折吗?能以诚待人吗?能适用未来社会的竞争发展吗?  许多在一线工作的教师深有感触:在素质教育人心所向的今天,我们的确应该解放学生,让学生自由发展,并且长期被视为行业焦点的“惩罚教育”现象已得到了根本性的逆转,但是许多难题也接踵而至:学生不做作业,教师苦口婆心,也无济于事,并且学生也总结出了规律:反正你不敢把我怎么样,因而更加飞扬跋扈;学生一而再,再而三地违反纪律,教师只能苦口婆心地摆事实,讲道理,然而却于事无补。  由此引发

4、了我的一系列思考:难道仅靠赏识就能使孩子成才吗?难道学生做错了事教师也得赞许吗?难道孩子真的没有过错吗?难道……我陷入了沉思:赏识教育是我们追求的理想境界,但要想让学生成为社会有用的人才,仅靠赏识是不够的。  在此,我认为在积极有效地贯彻新课改的同时,也要适度对学生实施惩罚。历史上的斯巴达教育,我们的左邻右舍新加坡、日本,他们的国民教育都离不开严肃甚至严厉的惩罚。鉴于此,我们在实施惩罚教育过程中应首先走出两个误区:  一是惩罚等于体罚。体罚是以直接伤害学生和侮辱学生的人格为主,而惩罚是在教师的有效监控下,对学生实施监督、指

5、导,适时指出他们的不足,对他们的缺点或屡教不改的毛病在语言上加以批评,在行动上加以规范,以达教育最优化。  二是要惩罚,不要素质教育。毕竟素质教育是人心所向,是国家、教育者、家长、社会所公认的,是有助于学生身心发展的。但是适度的惩罚有利于学生经受挫折,适应素质教育的需要。实际上我们在实施素质教育的同时,也在不自觉地实行惩罚教育。“没有一个教育者不实施惩罚教育,没有一个受教育者不接受惩罚教育”。可以从下面的例子中得到验证:哪一个教师没有对班级中的优秀学生进行过奖励,而你在对他们进行奖励的同时,是不是也惩罚了其他的学生?  我

6、们应该正视,新时代的独生子女在物质和精神上已经相当富有,而对他们进行必要的惩罚既要有度,又要有艺术,所以要注意惩罚的艺术和手段。  一、教师自己要严于律己  教师要说到做到,要求学生做到的事,教师首先要做到,要起到模范带头作用。有一件事我至今仍耿耿于怀,因为我失信于学生。那是一节数学复习课,有一道难题,我估计班内就四五人能做出来,为了激发学生兴趣,我提出与学生打赌:只要有10人能做出这道题,老师今天擦黑板。本来以为稳操胜券的我竟然输了,全班27人,有14人做出了这道题。虽然教育的目的达到了,而我却失信于学生,没有惩罚自己—

7、—擦黑板。假如当时我能兑现诺言,学生也就不会说我“说话不算数”了。  二、惩罚要有度  对学生不能一味地惩罚,惩罚要与表扬、激励、赞赏相结合,学生在某一方面出现错误时要惩罚,在某些方面有优点时,要表扬,以此来提升他们改正自己缺点的信心和勇气。  三、要讲究惩罚的艺术  惩罚不能采取罚抄作业、罚抄规则、罚站等粗暴形式,应讲究惩罚的策略和艺术。例如,当学生犯错误时,可以罚他看一星期的课外书,并写出读后感,或者是罚他维持班级纪律,检查班级卫生等,这些小小的惩罚可以使他们从中受到教育,另一方面也引起其他同学的警觉,避免犯同样的错误

8、。  总之,虽然惩罚在教学中行之有效,但无论怎样,对学生都有不同程度的伤害。因而我还想引用《江苏教育》中的一句话:“惩罚教育想说爱你不容易。”并且其中还提到就目前国内外心理学家对惩罚的研究来看,至少在教师使用惩罚手段的教育建议方面达成四点共识,这是我们教育工应该普遍接受和遵循的基本原则。  【责编齐秋爽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