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对惩罚教育的几点思考

浅谈对惩罚教育的几点思考

ID:30990775

大小:75.00 KB

页数:5页

时间:2019-01-05

浅谈对惩罚教育的几点思考_第1页
浅谈对惩罚教育的几点思考_第2页
浅谈对惩罚教育的几点思考_第3页
浅谈对惩罚教育的几点思考_第4页
浅谈对惩罚教育的几点思考_第5页
资源描述:

《浅谈对惩罚教育的几点思考》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工程资料-天天文库

1、浅谈对惩罚教育的几点思考江苏省盐城市盐都区大纵湖小学施学山224034摘要:惩罚教育是教育不能回避和躲闪的一个课题。在具体的教育教学实践活动中,它是广泛存在的,并且是一直困惑着学校老师的。惩罚教育的理论研究一直存在,但是没有引起广大教育工作者的的重视,本文试图从理论和实践操作上进行一些肤浅的研究。关键词:惩罚教育学生体罚关于惩罚教育的研究在II前很大程度上是教育理论探讨的禁区。这是一个敏感的话题。但是在具体的教育教学实践中,一线教育工作者就会发现惩罚是教育必须和不可或缺的。对此完全回避肯定是不当的想法和做法。本

2、文就试图从理论和实践上对惩罚教育进行一些探讨,以抛砖引玉。一对惩罚教育理论的再冋顾屮国古代《易经》认为,在对儿童的教育上,适度的“小惩”即可“大戒”。以达到教育的目的。禅宗中的“当头棒喝”更是说明惩罚在教育中的作用。北京师范大学公民与道德教育研究中心主任檀传宝教授态度鲜明一一“赏时当赏,罚吋当罚”。他认为,奖赏和惩罚是教师的专业权力,剥夺教师的专业权力是不理性的。就如同我们不能剥夺医生开处方、动手术的权力一样,教师的奖惩权也不能剥夺。“学生犯错误,教师去惩罚,是教师的岗位职责。当罚不罚的老师是'缺德'的老师。”

3、英国启蒙思想家约翰•洛克在《教育漫话》一书中,也对惩罚作了精辟的论述。他在反对过度惩罚的同吋,认为不能放弃惩罚,而口在特殊的情况下,还要借助棍棒惩罚。什么是特殊情况呢?他说:“有一种过错,也只有这种过错,我认为是应当受到棍棒惩罚的,那就是顽固,或者反抗。”而“一旦发现了顽固即公然地反抗时,我们便不能假装不知道或不予理会,而必须在它初次出现时就去加以克服与控制,只是必须小心,不要弄错,必须看准它的确是顽固而不是别的东西”。早在17世纪捷克著名教育家夸美纽斯就主张教育要适应自然的法则,顺应儿童的天性,但是并不排除使

4、用惩罚。在其名著《大教学论》中,专门用一章来论述惩罚。夸美纽斯认为:严格的纪律是必须的,学校没有纪律犹如磨盘没有水。他以“树木如果不去常加修剪,它们便会回复到它们的野生状态”做例子,强调惩罚的重要性。他又拿渔夫捕鱼做比喻,论述惩罚的艺术性,一方面教师通过惩罚使犯错误的学生产生畏惧感,同时要运用温和与情爱的方法使之乐于接受,犹如“渔夫用网到深水里去捞鱼,他不独用铅块悬在网上,使它沉下去,而且把橡木系在网的另一端,使它能够浮到水面。”同样,教育工作者若想把青年“捞入德行之网”就必须将这两种方法巧妙地结合起来。20世

5、纪苏联著名教育家马卡连柯在其共产主义教育理论体系屮,对惩罚教育作了深入的全面的论述。他对当时有一些人认为的“惩罚有害无益,惩罚只能培养出奴隶”,“纵然可以使用惩罚,但如果你惩罚了学生,那你就不是一个好教师,凡是不用惩罚的教师,才是良好的教师”的理论进行了严肃的驳论。他指出,所谓“惩罚是培养奴隶”的观点,实际上只是单纯从生物学、心理学角度进行的简单推论。惩罚虽然可能培养岀奴隶,但也可以培养岀自由和岀色的人来,而且愈是优秀的人,因为对其的要求更为严格,所以愈是可能受到惩罚。“不用惩罚的教师才是良好的教师”的观点,只

6、是那些不接触实际工作的教育家的看法,这会使教师无所适从,而II会使教师变得矛盾、虚伪:为了表口自己是好教师,于是在该采用惩罚时也不愿使用任何形式的惩罚。马卡连柯明确指出:“凡是需要惩罚的地方,教师就没有权利不惩罚,在必须惩罚的情况下,惩罚不仅是一种权利,而且是一种义务”。“如果教师的良心、教师的熟练技术和教师的信念说明他应该使用处罚时,他就没有权利拒绝使用惩罚。”卢梭和斯宾塞都主张自然惩罚,让儿童为自己犯的错误承担责任。即便以尊重儿童著称的现代教育学家杜威也认为,儿童必须像一个整体统一的人那样过他的生活,能够忍

7、受失败和引起的摩擦,必须接受有关领导的教育,也必须接受有关服从的教育。由此可见古今中外教育家都不否认惩罚的教育价值。在今天强调“尊重儿童”的时候,极有可能被“赏识”冲昏头脑,认为好学生是“夸”出来的,学生只能表扬,不能批评,更不能惩罚。但事实上正如中国青少年研究中心副主任孙云晓所说,没有惩罚的教育是不完整的教育。在具体的教育教学现实中教师不敢使用惩罚的方式,一味的宽容,这并不说明每个为人师者都会自觉地与惩罚教育划清界限,彻底摒弃它,相反,惩罚教育正以一种背离其原有科学性的形式时常出现于一些教师教育教学过程中,超

8、出其合理的使用范围,损害学生的合法利益。那就是在具体教育教学实践中屡次岀现的体罚和变相体罚,心罚学生。而这样的新闻有时是触目惊心的,甚至是让人难以想像的,这是对学牛身心的巨大伤害。这更是对惩罚的误解,但实际上出现的这种情况,并不是废除惩罚的理由,恰恰相反,需要我们正确地对待惩罚,为惩罚进行合理的定位。二惩罚教育存在的现实性和必要性著名政论家、出版家邹韬奋在中华职业学校任英文教员,对学生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