博山地区的沿革与建置

博山地区的沿革与建置

ID:21718780

大小:57.00 KB

页数:8页

时间:2018-10-24

博山地区的沿革与建置_第1页
博山地区的沿革与建置_第2页
博山地区的沿革与建置_第3页
博山地区的沿革与建置_第4页
博山地区的沿革与建置_第5页
资源描述:

《博山地区的沿革与建置》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学术论文-天天文库

1、博山地区的沿革与建置[摘要]本文分两部分。先归纳了先秦以来博山地区的归属与建置,它先后隶属于弇中、齐县、嬴县、莱芜县、东清河郡、贝邱县、淄川县、益都路、青州府和淄博市等。金朝时为颜神店镇,雍正十二年设博山县。地名沿革略述博山地区的地名变迁。博山自古便有笼水之称,大概从唐代开始称为颜神,明清时期又名秋口,雍正时期开始称为博山。  [关键词]沿革;隶属;建置;地名  一、博山地区的隶属沿革与建置  《颜神镇志》载:  “栗哉!历代来,文献沿革郡邑志中者,固班班可考矣。益都附郭西鄙为孝妇乡,乡有李颜村,以文姜氏女孝感灵泉,殁后屡显征异

2、,里人立祠祀之,故名颜神。又地出石炭土,可甄陶,就居者众,因改村为镇。云,明弘治八年,始于镇建行台,岁则青州备兵使者冬春驻扎。正德十二年,始于镇设专官分属弹压。嘉靖三十六年,兵宪弇州。王公始于镇筑石城,墉屹屹而镇,遂为东省之要区,青郡之附庸。  ……山东古青州西颜神镇,以孝妇颜文姜而名,环镇岩居川观平原地少,五代以前辽远不论,考宋元属淄州,明□□属益都。”  在益都的西边有一孝妇乡,有女文姜氏,因孝顺感神灵,产生灵泉,因而称为颜神。之后因陶瓷业兴起,成为市镇。在宋代和元代隶属淄州,明朝隶属益都。明弘治八年建立行台,正德十二年设立

3、专门官员。嘉靖三十六年军队管辖。姓王的士绅开始主持建城,之后颜神逐渐成为要地,隶属青州。镇志中大体讲了宋代以来博山地区的历史沿革。以下,对博山的隶属沿革与建置做进一步的考证。  《读史方舆记要》记载:“弇中峪,在县(益都县)西南。志云:自临淄西南至莱芜,有长峪界两山间,长三百里,中通淄河。”据《左传》记载,弇中为春秋时期地名,属齐国。现今博山位于临淄西南至莱芜之间,有淄水流经。历史记载和现实相符,由此推断,春秋战国时期博山属齐国弇中。而如今博山的齐长城的遗址进一步证实博山当时为“为齐鲁交境”。  秦朝,始皇灭齐国,于其故地分置齐

4、郡、琅邪郡,博山“统属齐郡”。后又分属于济北郡、临淄郡和琅琊郡,博山大部分位于济北郡嬴县。西汉在秦的基础上重置郡县,博山地区“分属青州部、济南郡、般阳县,兖州部、泰山郡、莱芜县”。《汉书·地理志》又载“原山,甾水所出”,在当时的莱芜境内。也就是说现今博山城内的原山隶属莱芜,所以西汉时博山大部分隶属于莱芜县。  《后汉书·郡国志》载:“齐国秦置。雒阳东千八百里。六城,……般阳”。此时般阳改属齐国,博山的北部改属青州部齐国般阳县,南部仍延续西汉建置。魏晋时期,沿袭汉制,博山分属未变。  据《宋书·州郡志》记载,南北朝刘宋时期,莱芜被

5、嬴牟二县代替,博山由此改属于嬴县和牟县。  北朝魏时,齐州与兖州以原山分界,泷水(如今孝妇河)出于原山,后流经东清河郡贝丘,此时博山隶属于齐州的东清河郡。  《北齐书·列传第三十四·校勘记》载:“贝丘县在魏属东清河郡,北齐以东清河、东平原并入广川郡,合为东平原郡,贝丘始属东平原。”也就是说北齐时期,东平原、东清河和广川三郡合为东平原郡,博山隶属东平原郡贝丘县。  《隋书·地理志》:“淄川旧曰贝丘,置东清河郡。后齐郡废。开皇十六年置淄州,十八年县改名焉。大业初州废。”隋朝开皇年间,贝丘改名并隶属淄川,博山隶属淄川。唐初改制,博山属

6、河南道淄州淄川县。贞观至五代时期,分属基本未变。  宋初,“置京东东西两路,东路淄青隶之,西路兖隶之,属地因唐”,博山隶属京东东路淄州淄川县,此时博山已被称作颜神。  金朝时,博山地区属山东东路淄州淄川县,称作颜神店镇,《金史·地理志》载“金岭、张店、颜神店”为淄川县三大重镇。  据《乾隆博山县志·疆域》载,元世祖至元年间改制,“改益都府为路”,将博山东南和临朐等地划归,益都路西部为般阳路,西南为泰安州莱芜,博山分属三地,主要位于益都路。太宗时,又改回金朝的隶属。  明朝,改益都路为青州府。颜神镇中心地区隶属青州府益都县,西部隶

7、属济南府。《民国续修博山县志》等记载了加派人员管辖和建城过程。明宏志八年,“建立行台一所”;正德五年,“兵科刘琦奏准添设青州道兵备佥事一员”;正德十二年,“巡抚黄瓒疏奏……地势险要、山川环抱、军民杂处,多有以强欺弱以众暴寡,又兼各县挟[摘要]本文分两部分。先归纳了先秦以来博山地区的归属与建置,它先后隶属于弇中、齐县、嬴县、莱芜县、东清河郡、贝邱县、淄川县、益都路、青州府和淄博市等。金朝时为颜神店镇,雍正十二年设博山县。地名沿革略述博山地区的地名变迁。博山自古便有笼水之称,大概从唐代开始称为颜神,明清时期又名秋口,雍正时期开始称为

8、博山。  [关键词]沿革;隶属;建置;地名  一、博山地区的隶属沿革与建置  《颜神镇志》载:  “栗哉!历代来,文献沿革郡邑志中者,固班班可考矣。益都附郭西鄙为孝妇乡,乡有李颜村,以文姜氏女孝感灵泉,殁后屡显征异,里人立祠祀之,故名颜神。又地出石炭土,可甄陶,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