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等收入陷阱”与中国发展策略

“中等收入陷阱”与中国发展策略

ID:21726276

大小:61.00 KB

页数:11页

时间:2018-10-24

“中等收入陷阱”与中国发展策略_第1页
“中等收入陷阱”与中国发展策略_第2页
“中等收入陷阱”与中国发展策略_第3页
“中等收入陷阱”与中国发展策略_第4页
“中等收入陷阱”与中国发展策略_第5页
资源描述:

《“中等收入陷阱”与中国发展策略》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学术论文-天天文库

1、“中等收入陷阱”与中国发展策略一、引言有观点认为,中国在未来或将陷人“中等收人陷阱”,并将2007年颁布和随后实施的《劳动合同法》降低了劳动力市场的流动性与灵活性,导致工资增长开始高于劳动生产率增长,以至于很多投资人选择离开中国归咎为原因之一;相应地,学者们认为跨越这一陷阱的基本思路应是促进要素的流动和市场的开放,如放弃集体谈判的劳动关系改革,推行促进劳动力流动的租房落户的户籍改革和减少粮食补贴的农业改革,促进农村建设用地流转的土地改革,等等。这些观点和措施很大程度上都是新古典主义的,并且与欧美主导的国际经济机构的提法一脉相承。例如,更早时候,世界银行行长罗伯特

2、•佐利克就宣称,中国已经走到了“中等收人陷阱”边缘,如果不接受世界银行开出的重大改革意见,经济将会长期停滞,乃至爆发经济危机、引发社会动荡。问题是,遵循新古典主义而推进贸易开放和要素流动的政策能否摆脱“中等收人陷阱”?进一步地,我们还要探究,“中等收入陷阱”是否是经济发展中不可避免的基本命题?回答这些提问需要分析以下一系列问题:发展中国家为获得经济高速增长一般会采取何种经济政策?这些经济政策随着收入的提升将会遭遇什么问题?解决这些问题又应该采取哪些根本措施?等等。为此,本文尝试对“中等收人陷阱”的历史事实及其成因做逻辑化梳理,并对“中等收人陷阱”的内在机理做深入

3、解析,由此对发展中国家的经济发展战略做全面的审视。二、经济高速增长的基础与发展战略选择根本上,经济的快速发展依赖于资本等生产要素的积累及其在生产中的投人,这是分工深化和规模扩大的基础。罗斯托认为,一个经济体要起飞必须将资金积累率从5%提高到10%以上。11)正是基于依靠资本积累促进经济增长的需要,演示了一系列的发展战略选择,这里逐一加以剖析。1.如何才有较高的储蓄率以推动资本的积累一般地,一个国家的储蓄率主要取决于全民的储蓄倾向和收人分配状况:前者涉及社会文化和风俗,在短期内难以改变;后者涉及国家的收人分配政策,是短期内可改变的。显然,在消费倾向以及储蓄率相对稳

4、定情况下,全社会储蓄率与收人差距密切相关,财富愈是集中在少数人手中,社会储蓄率往往越高。这在理论上可以由李嘉图模型加以解释:占人口大多数的劳动者的消费长期被压制在最低生计水平,而具有高储蓄和高投资取向的资本家则获得超出劳动力生计的剩余产品现实中,一个国家总收人中的资本利润(企业主所得)占有比重越高,劳动工资份额越低,往往会有越高的财富积累率。2.—个社会的分配是如何导致收人差距不断拉大这个问题主要起因于收人分配不公。企业主的利润瓜分了所创造的大部分价值或财富,工人只能取得非常低微的工资。这种情形充分体现于工业革命时期的西欧,也体现于当前众多的发展中国家的劳动者往

5、往只能得到维持生存的最低工资。事实上,正是政府有意无意地实行收入分化政策,才导致这些国家出现了明显的“强制性储蓄”效应,从而形成非常高的资本积累率。例如,为了借助收入分化而获得高水平的资本积累率,很多国家都曾对低收人群体征收高额税费,然后再以国家支出方式转移给私人并投资于生产,如19世纪的英国政府就利用间接累退税方式向大金融投资商支付高额利息。3.巨大的收人差距下如何维系经济的持续发展事实上,如果较高的储蓄率是源于较大的收人差距,那么,随着剩余产品的扩大和累积性生产的持续,国内消费会逐渐跟不上生产的步伐,从而必然出现相对生产过剩。一个国家的经济发展必须依赖相应的

6、需求作支撑,当其国内需求存在持续的严重不足时,经济高速发展的国家只能诉诸于外部需求,这已为历史实践所证实。无论在18世纪末到19世纪初实现第一代工业化的英国,还是在19世纪中叶实现第二代工业化的法国、美国和德国,抑或是在19世纪末到20世纪初实现第三代工业化的意大利、俄罗斯和日本等国,无不采用了商业和军事并行的方式,以致力于海外市场开拓,从而维系经济的高速增长。4.经济快速增长的国家是如何开拓海外市场的一般地,主要采取两种方式:一是通过武力胁迫打开外部市场,以国家力量为经济扩张服务,显然,这是霍布森所谓帝国主义的经济根源,并充分表现在重商主义时期;二是通过主导的

7、自由贸易体系开拓市场,以谈判和软实力打破贸易壁垒,显然,这有利于生产率较高的发达国家倾销其廉价商品,并主要发生在古典经济学时期和新古典经济学时期。事实上,在经济快速增长之际,英国就分别在1839-1842年和1856-1860年通过两次鸦片战争打开了庞大的中国市场。当然,随着工业经济和市场规模的发展,发达国家开拓海外市场所采取的主要方式也逐渐由武力转向自由贸易。发生这种转变的原因有二:一是武力开拓不仅引起发达国家和殖民地的对抗,也引发发达国家之间的直接冲突,从而造成极大破坏;二是随着生产技术的进步和社会生产力的发展,发达国家的大公司逐渐摆脱对政府补贴、垄断特权及

8、关税保护的依赖,并越来越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