畸人or凡人?

畸人or凡人?

ID:21734858

大小:25.50 KB

页数:5页

时间:2018-10-24

畸人or凡人?_第1页
畸人or凡人?_第2页
畸人or凡人?_第3页
畸人or凡人?_第4页
畸人or凡人?_第5页
资源描述:

《畸人or凡人?》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学术论文-天天文库

1、畸人or凡人?  摘要:《纸球》来自舍伍德?安德森的小说集《小城畸人》,内容短小精悍,字里行间悬疑不断,篇中出现人物可谓温斯堡城人物群像的突出展现。从小城日常琐碎的生活中会发现所谓“畸人”亦为凡人。本文侧重文本细读,从物体意象和人物行为入手,剖析《纸球》中浓厚的象征意蕴并揭示全书一以贯之的浓厚存在主义色彩。  关键词:小城畸人;俄亥俄?温斯堡;舍伍德?安德森;象征;存在主义  舍伍德?安德森(SherwoodAnderson,1876-1941)的代表作《小城畸人》(Winesburg,Ohio)被誉为美国“第一部真正意义上

2、的现代小说”。作为现代小说的先声,安德森把笔触深入到了人物的精神层面,勾勒出了一群小镇居民“畸形”的心理世界。其序章中如是写:“真理是自己创造的,每个真理都是众多模糊思想的混合物。一个人一旦将一条真理据为己有称它为真理,并且尽力按照它去生活,他就成了畸人,他拥抱的真理成为谬论。”据此描述,给读者营造的大致期待视野是描写一群居住在封闭空间(小镇)、有自己独特思想而与身边人格格不入(真理)、继而成为悲哀的生命体(畸人)。  然而若通读全本并稍加深究,便会发现这种“前意识”实则与作者本意相悖,小说英文原名本无所谓“畸人”,或许译作

3、《小城凡人》反倒更加贴切。所谓畸人,其实也只是在生命荒原上的踽踽独行的芸芸众生。这种特征在《纸球》一篇中出现的物象和人物上表现得尤为突出,而人物的心理轨迹和情节安排又散发着浓厚的存在主义色彩。  一、《纸球》中的物体象征  小说中最典型物体象征有二:纸团(paperballs)和苹果(apples)。  “纸团”象征里菲医生的智慧。“那年他四十五岁,已经开始把纸片塞进口袋,等它们变成硬纸球时再倒掉。纸上写着思想,以这个思想终,以另一个思想始。”里菲医生对于人生的理解和感悟无人述说,只能写在纸片上,作为情感宣泄的一种方式。  

4、“苹果”又分为“美苹果”和“丑苹果”。丑苹果即指里菲医生,外表丑陋,“全部的甜味都集中在侧面那一小块圆圆的部位”,如果愿意品尝,愿意沟通,自能发现其皱缩的皮下美好的一面。然而就像人与人的交流相处一样,“只有不多的几个人懂得那种苹果有多甜”。美苹果则指镇上的“正常人”,或者说封闭社会群体中传统守旧的观念。女孩在没有成为医生妻子之前是“美苹果”中的一员,接受追求者的求爱换来的却是痛楚。不顾世俗眼光、被视作畸人之后,却又成为了大众眼中的“丑苹果”。  值得一提的是小说标题用的是“paperpills”而非文中的“paperball

5、s”。两人的短暂结合,在爱情之外,或许正是对彼此的良药。  二、《纸球》中的行为象征  作品中出现过的人物共计7位,有直接描写的只有女孩和医生。其行为都颇有深意。  里菲医生“有时也穿一件亚麻的防尘外套,上面有很大的口袋,他不停地往里面塞纸片。”“十年来他只有一个朋友……有?r,出于好玩,老里菲医生抓出一把纸球向苗圃主人扔去。”暗示了里菲医生实际上是希望能把抽象的思考变成实在具体之物的,希望借此来减少自己的空虚感。只是因为所处环境只能采用一种常人所不能理解的方式,对苗圃主扔纸团也正是这种交流方式之一。  女孩“晚上梦见少年咬

6、她的身体,这个梦她做了三回,然后她跟另一个什么话也不说的人好上了,这一位在情欲迸发的瞬间真会咬她的肩膀,牙齿印好几天都不退。”此处的描写很容易让人联想到日本作家村上春树笔下的人物和情节。村上的小说常写性爱,为的是以人类最亲昵的举动来反衬无可排解的孤独。这里的女孩同样如此,如果连最亲密的举动尚且不能拉近人的距离,人的空虚与麻木便会被凸显到一个无与伦比的悲绝程度。于是接下来在诊所,医生拔牙时那对夫妇见血尖叫,女孩却视若无睹、无动于衷。这一行为也就象征女孩彻底从“美苹果”转为了“丑苹果”,甚至象征着她对医生无可取代也不可能被旁人理

7、解的爱。  三、存在主义视域下的《纸球》  作者舍伍德?安德森算是美国文坛上的异类,福克纳将其尊为“我们那一代的文学之父”,其笔法特点、人物设计、情节构造,完全不同于之前19世纪的传统小说,平淡的笔调、简单而无目的性的故事加上略显符号化的人物,倒是充分贴合了20世纪文坛普遍产生的“向内转”的现代派倾向,甚至能够用后现代流派的存在主义思潮来对其进行解读,存在主义的三条基础性概念或为这篇小说的最好注脚。  第一,世界荒诞,人生虚无。医生和女孩生活的小镇是封闭的、排外的,人们追求社会性的“正常”乃至于排斥他人不一样的“正常”诉求。

8、仅从个体而言书中“畸人”近乎执念的追求无甚新鲜,其实是每个人都偶或会遇到的常态,不过与社会性的常态相左罢了。女孩嫁给比自己大上几十岁的医生,“温斯堡人人都感到奇怪”。里菲医生有源源不断的思维潮绪可以写上纸团,却只是将它们放进口袋,一周后再倒掉。思维和记下的行为本身便在希望具象化、自我否定、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