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南经济发展的制约因素综述

河南经济发展的制约因素综述

ID:21735033

大小:33.00 KB

页数:9页

时间:2018-10-24

河南经济发展的制约因素综述_第1页
河南经济发展的制约因素综述_第2页
河南经济发展的制约因素综述_第3页
河南经济发展的制约因素综述_第4页
河南经济发展的制约因素综述_第5页
资源描述:

《河南经济发展的制约因素综述》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应用文档-天天文库

1、精品文档河南经济发展的制约因素综述本文作者:程丽英工作单位:郑州经济管理干部学院目前,河南经济发展总体水平在全国经济发展的大格局中仅属于中游偏下水平,表现出来的竞争优势也不是十分明显。这一现实状况的形成既有客观原因,也有主观因素;既受生产要素投入量的制约,更受诸如制度、人力资本等生产效率因素的牵制。一、政策差异因素2016全新精品资料-全新公文范文-全程指导写作–独家原创9/9精品文档河南经济发展的制约因素综述本文作者:程丽英工作单位:郑州经济管理干部学院目前,河南经济发展总体水平在全国经济发展的大格局中仅属于

2、中游偏下水平,表现出来的竞争优势也不是十分明显。这一现实状况的形成既有客观原因,也有主观因素;既受生产要素投入量的制约,更受诸如制度、人力资本等生产效率因素的牵制。一、政策差异因素2016全新精品资料-全新公文范文-全程指导写作–独家原创9/9精品文档发展经济学认为,不发达经济状态的形成与资本短缺有着重要的相关关系,在自然条件、原材料和资本三要素中,资本对于经济增长起着决定性的作用。中国资本对经济增长的作用主要通过政策性因素体现出来,国家不同时期政策的差异直接导致不同地区投融资规模的差异,对不同地区经济增长水平

3、起刺激或制约作用。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实施/非均衡发展战略0,把东部作为国家投资的重点区域,对非重点投资区域的投资力度也有很大差异。2002年,河南中央投资占总投资的比重为12.3%,而湖北为26.4%,湖南为18.6%,山西为21.6%。¹在金融信贷方面,2002年,河南人均金融机构贷款余额为5113元,而山西为7361元,湖北为5730元,全国平均水平为8800元。股票市场和债券市场是新兴的重要融资渠道,但河南的新兴金融业发展相对落后,利用股市和债市融资的能力低,对新兴资本市场的利用程度与周边其他省份相比还有

4、较大差距。到2002年底,河南在深沪两市的上市公司有27家,而同期湖北有53家,湖南有34家,安徽有29家。政策差异导致的投资融资差异,已成为制约河南经济发展的重要因素。二、制度因素新制度经济学认为,制度不仅是经济增长的重要因素,而且制度的变革与优化还是经济增长的决定性因素。特别是在经济系统越来越复杂的形势下,利用制度变革与优化来降低复杂系统中行为不确定性更显得重要。改革开放以来,河南经济体制改革步伐较快,不但为企业发展创造了由法律、制度、政策等组成的综合制度条件,而且还在制度变革的最终体现$$市场化进程方面赢

5、得了先发优势。据中国改革基金会国民经济研究所测算,1997年河南市场化综合指数一度跃居全国第8位。但随着其他地区市场化进程步伐的加快,受政府对企业的干预相对加强、投资向国有企业倾斜力度加大、金融部门市场化进展趋缓和向非国有企业贷款比重下降等制度性因素影响,河南市场化位次逐年下降,1999年在全国居第11位,2000年后移至第16位。而周边地区的安徽则从1999年的第2016全新精品资料-全新公文范文-全程指导写作–独家原创9/9精品文档16位移至2000年的第9位。非公有制经济是制度变革的重要组成部分,它的成长

6、与发展壮大对市场化进程起巨大推动作用。改革开放以来,河南非公有制经济发展较快。1979)2002年,非公有制经济年均增长22.5%,比GDP年均增速高出近12个百分点。非公有制经济增加值占GDP的比重由1990年的15.2%上升到2002年的近40%,从业人员占全部城镇从业人员的比重由不足5%上升到近30%。但在发展非公制经济方面依然存在思想解放不彻底、政策不到位、工作不得力、环境不宽松的问题。非公有制经济人均水平与全国和周边省份相比都有明显差距。2002年,河南每万人拥有个体工商户123户,比全国水平少68户

7、,比安徽少113户,比湖北少91户;每万人拥有私营企业5.76家,比全国平均水平少10.13家,比安徽、湖北均少3家;个体私营从业人员占全省总人口的比重为2.96%,比全国平均水平低7个百分点,也低于安徽和湖北的水平。科学有效的分配制度能充分调动各种生产要素的积极性,提高市场主体的活力。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分配制度不断发展和完善,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的分配制度已经形成,资本、知识参与分配的领域越来越宽,作用也越来越大。河南的收入分配制度也随之发生了重大变化,在宏观收入分配领域和吸引人才方面都采取了一系

8、列积极有效的改革措施,取得了明显成效,但居民个人收入增幅低于经济增幅的问题依然持续存在。1997)2002年,河南GDP年均递增9.2%,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和农民人均纯收入年均实际递增分别为7.5%和5.8%。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为6245.4元,居全国第23位、中部六省第4位,而人均GDP居全国第18位、中部六省第3位。这种反差长期持续存在,将可能重新引发人浮于事、创新和创业动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