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题报告答辩24532037

开题报告答辩24532037

ID:21743465

大小:20.36 KB

页数:5页

时间:2018-10-24

开题报告答辩24532037_第1页
开题报告答辩24532037_第2页
开题报告答辩24532037_第3页
开题报告答辩24532037_第4页
开题报告答辩24532037_第5页
资源描述:

《开题报告答辩24532037》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廊坊师范学院文学院毕业论文开题报告书题目:论隐性采访中“度”的问题姓名:郝颖俊指导老师:韩倩专业:新闻学班级:11级新闻接本班学号:11010261011一、选题意义新闻采访的方式多种多样,而隐性采访从出现至今,一直在新闻行业经久不衰。无论是在东方还是西方,无论是电视工作者还是大报小报的记者,都热衷于这种采访方式.而那些标有“揭露性”、“曝光”“秘密采访”等字样的新闻,也往往特别吸引观众和读者的注意力。但是,由于隐性采访是在被采访者不知情的情况下,通过暗访、偷拍等方式来进行的,在法律上并没有明确的条

2、文规定,游离于法律和道德的边缘,因而在实际的运用中,该如何把握隐性采访中的”度”的研究有着重要的理论意义和现实意义。(一)理论意义隐性采访作为一种能有效进行舆论监督的新闻报道形式,以其突出的真实性和客观性在新闻界大行其道。然而,隐性采访无疑是一把双刃剑:它一方面能记者能采集到必要的新闻信息,揭露社会的丑恶面;另一方面,它对每个信息传播环节的主体都难以避免地造成不同程度的影响,在隐性采访中要做到有意识的扬长避短,这就要求我们首先回到隐性采访的现状中,提炼并分析出隐性采访的优点,最重要是把握好采访的“度

3、”,“对症下药”,才能从中找出最适当的趋利避害的方法。(二)现实意义隐性采访在各国得到新闻界的认可,而且被越来越频繁的使用,并非是记者有什么特别的爱好,实乃隐性采访所具有的独特现实意义。试想一下,如果记者们大张旗鼓的采访注水肉、黑心棉、地沟油等事件,能够顺利的得到新闻素材、为社会解开一个个触目惊心的黑幕吗?正是因为新闻媒体通过隐性采访,可以获取其他采访手段难以获取的新闻事实,可以更好地进行舆论监督,打击不法行为,隐性采访才得到公众的支持和新闻界的亲睐。从现实出发,隐性采访具有采访效果的真实性、采访内

4、容的揭露性、对公开采访进行补充等。二、文献综述(一)理论的渊源以演进过程17世纪中叶,欧洲一些咖啡馆兴起,成为消息搜集和散布的场所,这成为记者和爱打听者消息传播的聚集地。这种情形持续到19世纪中叶,伦敦咖啡馆的业主们出版了一本小册子,谴责爱打听者们在咖啡馆游荡偷听、窥视他们顾客的言行,造成客人们的流失使他们损失。这是隐性采访的最早雏形。其在以后的演进过程中主要依靠三个条件:1新技术手段的推动2媒体竞争力的压力3舆论监督力度不断加大的形式使然。(二)国内外有关研究的概况1890年,当时的纽约《世界报》

5、记者伊丽莎白·科克伦化名内利·布莱,假扮成一名精神病人住进精神病院,亲身体验精神病人受到的待遇,成功调查之后以《疯人院的10天》为题写下了三篇报道,她被视为隐性采访的最初实践者之一,也因此成为美国新闻界历史性的人物。在中国,较早采用隐性采访的记者是范长江,范长江的长篇通讯《西蒙行》,是1936年秋,范长江担任天津《大公报》特约通讯员其间,通过秘密采访考察西北地区写成的。改革开放以来,随着新闻事业的不断发展,隐性采访也被越来越多的运用到新闻工作中,尤其是涉及到批评性和揭露性的新闻报道中。1992年7月

6、,中央电视台记者根据群众举报对河北无极县假药市场进行了暗访,这是中央电视台历史上第一次隐性采访。1993年,北京人民广播电台记者张勉之对北京街头出售假发票现象进行暗访,隐蔽使用录音机获得成功,作品获得中国广播奖三等奖。1995年4月,《焦点访谈》开播一周年之际播出的特别节目《在路上》,通过隐性采访的方式,报道了道路乱收费的现象,在全国引起了轰动。到如今,像《焦点访谈》、《新闻调查》、《每周质量报告》等电视栏目以及各类报纸中,通过隐性采访的方式报道的轰动性节目不胜枚举。这些节目直面社会丑恶现象,对打击

7、犯罪、弘扬正气起到了巨大的促进作用,也极大的发挥了新闻媒体的舆论监督作用。(一)本人对以上概况的评价我国对隐性采访研究还是比较浅显的,以上主要国内的研究很有参考价值,但都比较散乱,没有形成一定的系统。对隐性采访具体研究学术论文不多,还需要多多实践,但基本上在电视系列报道方面研究的多,范围也比较广。因此,要写出一篇有较高水平的论文难度不小,需要广泛地参考文献资料并进行深入思考,力求有所创新。一、论文提纲前言隐性采访之所以万众瞩目,在于它的采访报道内容的揭露性和真实性。新闻是一项公益事业,记者有深入挖掘

8、真相的权利,而公众则有知晓真相的权利。当人们想知道真相而不得的时候,人们往往会更加想方设法的去寻求真相。而隐性采访正是方法之一。当那些不为人知的秘密通过记者隐藏的摄像机、录音设备展示出来的时候,真相被揭露了。这些真相既满足了所有人的好奇心理,又真切的表达了民众的心声,更是体现了新闻媒体的监督作用。但是到如今,法律上却没有对隐性采访做出明确的规定。隐性采访到底是合法还是不合法,到底是该支持还是该反对,各界也是呼声一片。由它产生的是非争议也是此起彼伏,被采访者的抗议、公众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