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学习应从有效预习开始[论文]

语文学习应从有效预习开始[论文]

ID:21750348

大小:152.00 KB

页数:5页

时间:2018-10-24

语文学习应从有效预习开始[论文]_第1页
语文学习应从有效预习开始[论文]_第2页
语文学习应从有效预习开始[论文]_第3页
语文学习应从有效预习开始[论文]_第4页
语文学习应从有效预习开始[论文]_第5页
资源描述:

《语文学习应从有效预习开始[论文]》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学术论文-天天文库

1、语文学习应从有效预习开始语文学习应从有效预习开始走过10年语文课改的热闹,迎来新课标的修订,小学语文课堂依然难以酣畅前行,究其原因,在很大程度上是学生们预习工作没有做好,以至自主、合作、探究的课堂无法展现。这引发了我的思考:到底该如何进行有效的语文预习呢?预习,是阅读教学的前提,是阅读教学的重要环节。正如叶圣陶先生所说:“上课之前,学生要切实预习。”学生对文本不了解,何来深入地阅读呢?特别是对小学高年级学生而言,预习更是培养他们自学能力、独立思考、拓展思维的重要途径。在全面提升学生语文素养的今天,学生需要充分自主合作的课堂,需要一定的知识积淀,当然更应重视预习。可反观我们实际的课堂状

2、况,却有些不尽如人意的地方。问题一:乏味的预习使学生们失去兴趣一篇课文教学之前,我们都让学生预习,交代要做些什么,如先熟读课文再圈画字词等。可实施下来,总觉得收效甚微。上课一检查,总有些学生连课文都读不流利,结结巴巴,漏字、断错句经常出现,更别提对文章内容、背景的把握。解决策略通过调查,发现学生对大部分老师布置的预习作业毫无兴趣,久而久之,学生便变得麻木。面对这种情况,作为教师,我们应该反思:怎样才能引导学生进行有效地预习?1.理清文脉在新课标理念下的预习不应只是对课文的初步感知,而是要全面掌握每册教材的编写思路、理念。当学生们拿到崭新的、充满墨香的新书时,他们的心中都充满了对新知识

3、的无限渴望。于是,我顺势让学生自己先理清全书的脉络,感受语文课本是有灵魂的、整体性的。如,苏教版语文第十一册可以划分为以下几个主题单元:爱国情怀、人间真情、奋斗生存、民风民俗、景物聚焦、历史名人、读书有方。这样按主题归类,课文脉络清晰可见,可为今后的学习做好充分的准备。通过一篇课文的预习.学习,学生掌握了学习方法,能轻松地学习本单元同一类课文,减少学习的盲目性,切实提高学习效率。2.形式多样千篇一律的预习模式使孩子产生了审美疲劳,失去了预习的兴趣。我们不妨根据每篇课文不同的内容、重难点,布置形式多样的预习作业。如《负荆请罪》这一课的预习,就让学生回去准备两个与课文相关的历史小故事,从

4、不同角度了解故事的历史背景、人物特点。又如,教学口语交际“介绍我国的一个民族”时,我让学生结合当下的热门话题,写一则穿越民族的想象小短文,文中一定要体现出民族特色、风土人情、民俗习惯等。这次小练笔收到了预想不到的效果。有的学生洋洋洒洒地写满了几页作文稿纸。其他的且不说,单从兴趣这一点来说,就极大地激发了学生们的预习兴趣,让课堂教学呈现预约的精彩,在学生们多彩的语文学习中留下别样的回忆。问题二:预习不得法使学生们肆意而为虽然我们每次都给孩子布置预习的任务,但有些学生,到了高年级还是不得要领,老师让读课文,就马虎一读,走过场了事。简单的预习,对小学高年级学生来说提不起劲;困难一点的又会让

5、他们望而却步。解决策略第一步:读通课文预习开始的时候,要从头到尾把课文朗读一遍或默读一遍;在读的过程中,遇到不会读的、不理解的字词要及时查阅字典。读第二遍时要“读进去”,集中注意力细读、深思:对读不懂的地方,要提出问题,并带着这些问题上课,力争听懂,以便取得较好的效果。第二步:圈圈画画俗话说:不动笔墨不读书。预习时,应该做到边读边画:圈出文章的重点;画出本课应该掌握的生字新词;对不懂的地方,不妨先做上记号,可以在听课中进一步学习体会。第三步:思前想后在初步预习后,自己合上课本想一想:这篇课文主要讲些什么,有什么新的知识点,还有什么不懂的问题需要上课时听老师讲,最好能针对文本提一个问题

6、。如果能这样,就达到预习的最高境界。这样预习,易于形成学生们积极的学习态度,提高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同时也降低了教学难度,增强了课堂的活力。问题三:缺乏监管的预习使学生们有机可乘教师布置的预习作业监管不到位,常常有布置,而没有检查。长此以往,学生们十有八九不会自觉完成,即使完成,也是马虎了事,更有部分学生认为预习就是“没有作业”。解决策略教师对预习的作业进行有效的检查、评价是必不可少的。课前预习如果有书面预习的作业,教师一定要收上来查看,但不必做细致地批改;如果是写在书本上的,可让学生们在小组内互查。口头预习作业,一靠家长监督,二靠课堂教学来检查、评价。教师应对学生的课前预习进

7、行认真的评价,让他们交流预习成果,为学生创造了一个展示自我、分享成功的舞台。契诃夫曾说过:“方法是才能的一半。”如果学生善于运用预习的方法,养成良好的预习习惯,由“要我预习”变为“我要预习”,那么生动、有效的语文课堂必将呈现。当然,语文教学不能立竿见影,要靠长期的实践、总结,要让学生在预习中学会预习,在阅读中学会阅读,在表达中学会表达,持之以恒,必定会取得理想的教学效果。(责编韦雄)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