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忆秦娥·娄山关》课件

《忆秦娥·娄山关》课件

ID:21752503

大小:2.16 MB

页数:26页

时间:2018-10-20

《忆秦娥·娄山关》课件_第1页
《忆秦娥·娄山关》课件_第2页
《忆秦娥·娄山关》课件_第3页
《忆秦娥·娄山关》课件_第4页
《忆秦娥·娄山关》课件_第5页
资源描述:

《《忆秦娥·娄山关》课件》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忆秦娥·娄山关》旅游胜地娄山关本词写于1935年2月,红军长征途中,娄山关激战后。1935年1月中旬,红军准备从四川渡过长江,与红四方面军会合。此时的蒋介石集结重兵,封锁长江,毛泽东当机立断,改变计划,挥师东进。贵州军阀急调两个师固守娄山关。25日凌晨,红军借着夜色向娄山关挺进,与敌军遭遇,经过激烈拼搏,红军终于牢牢控制了关口。这时已近黄昏,中央红军在夕阳映照下,急速通过娄山关。26日,又击溃了反扑之敌。这次战役,歼敌两个师又八个团,俘敌近3000人,是遵义会议以来的第一个大胜战。背景探究一西风烈,长空雁叫霜晨月。霜晨月,马蹄声碎,喇

2、叭声咽。一、上阕中出现了哪些意象?二、碎、咽分别指什么?三、通过环境描写,渲染出什么气氛?表达了诗人怎样的心境?表现出红军怎样的精神风貌?西风烈,长空雁叫霜晨月。霜晨月,马蹄声碎,喇叭声咽。时间:残月天边明的拂晓时刻;环境:西风凛冽,天宇辽阔,雁声嘹唳,寒霜铺地,残月如钩。以写景来点明时间和环境霜晨月,马蹄声碎,喇叭声咽。从方面来写行军,并进一步强调行军的时间和环境,强化了寂静、严肃乃至压抑的行军氛围,对词意起着承转与推进作用。听觉碎“地势凹凸不平,民谣称为‘地无三日平’,再加上崎岖的山间石径上结了一层寒霜,马儿不能放步奔跑,必然马蹄杂

3、沓,步伐零乱,而当时红军也没有多少马匹,走起来零零碎碎地,在山谷中更有细碎杂沓的感觉。“咽”,本指声音哽塞而低沉,这里形容在烈烈西风中传来的若断若续、忽高忽低的军号声。在坎坷不平的山路上,山峦重重,道路纾盘,军号不像平时那样悠远嘹亮,再加上西风劲吹,山谷响应,因而强弱不定,断续相闻,犹如呜咽,显得十分悲壮深沉。“咽”字除了客观描摹军号的声音外,还充溢诗人的主观情感。红军自从第五次反围剿失败以来,打的多是败仗,湘江一役,损失更是惨重。这一次回军遵义,重攻娄关山,任务是极其艰巨的,作为党的领袖,作为重新回到军事指挥岗位的毛泽东,心情是极其沉

4、重的。红军能否取胜,红军的命运如何?由于主观上对军事的担心,红军战士军号声,才会像是鸣咽,“咽”写出了悲壮的气氛。词人继承古典诗词的特点,以西风、霜晨、残月、雁叫等几个意象构成一幅色彩浓烈的图画,造成一种紧张热烈而又带几分肃穆的气氛,以此烘托行军急速、机动灵活、永往直前的红军队伍。整个上阕没有一字说到人,听不到一点人语声,但以景写人,写了人的活动,写了人所听见的各种声响,既显得句句有人在,又创造了一种肃穆的行军气氛,这是一种以动写静,以有声衬托无声的手法。不仅写了战地行军的肃穆,而且写出了红军慷慨赴敌的英雄气概和坚毅沉着的革命风度,同时

5、也为下阕预蓄了气势。探究二雄关漫道真如铁,而今迈步从头越。从头越,苍山如海,残阳如血。一、下阕中出现了哪些意象?二、“从头越”指什么?表明红军以怎样的心态面对革命道路上所遇到的困难?三、“漫道”指什么?传达出什么情感信息?探究三雄关漫道真如铁,而今迈步从头越。从头越,苍山如海,残阳如血。四、“苍山如海,残阳如血”暗示着什么?五、下阕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情感?其风格也是沉郁悲凉的吗?雄关漫道真如铁,而今迈步从头越。“真如铁”用以比喻娄山关的险固,“漫道”两字,就不仅表现了红军对自然险阻的藐视,而且体现了红军对据险顽抗之敌的鄙视。红军挥戈东指,

6、重新攻占了强敌如云、严加把守的天险娄山关,硬是从这坚固如铁的关口上头超越过去了。这句也隐喻遵义会议后,中国革命重新在正确路线的指引下,开始了新的征途,并且胜利地跨过了天险娄山关。从头越,苍山如海,残阳如血。这两句的比喻十分奇特,又非常生动贴切,且富有象征意味。它体现要付出许多的流血牺牲,并巧妙地暗示了娄山关战斗的激烈,展示了红军战士“为有牺牲多壮志,敢教日月换新天”的革命精神。同时,这两句与上阕的“霜晨月”呼应,说明一天(从“霜晨月”的拂晓到“残阳如血”的傍晚)的战斗历程已经完成,娄山关已胜利地越过,从而使词的战斗气氛更浓烈,词的主题更

7、突出。“苍山如海,残阳如血”这两句体现诗人浩如烟海的胸怀,表现了革命斗争虽然波澜壮阔,但还会有许多的艰难险阻,还要付出许多的流血牺牲,并巧妙的暗示了娄山关战斗的激烈,展示了红军战士“为有牺牲多壮志,敢教日月换新天”的革命精神。下阕写过娄山关时的所见所感,写攻克娄山关之后的军事行动,词人巧妙地略去了中间的战斗过程,而接着写胜利后越过娄山关的情景。这首词通过对娄山关进军行动的描写,歌颂了红军排除万难、不怕牺牲的革命英雄主义精神,同时又预示了革命前途是无限光明、无限广阔的,但前进的道路艰难曲折,还需经历无数的流血牺牲。本词主旨本词的艺术特点一

8、、把上片的悲凉沉郁与下片的雄劲豪放融成一体;二、明暗虚实巧妙结合——明写自然景物,暗写红军的革命精神,实写行军时的所见所闻所感,虚写娄山关的激战;三、以景传情,景情并茂——这首词所取景物逼真而又典型,极富表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