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数学分层次教学探微

初中数学分层次教学探微

ID:21754408

大小:52.00 KB

页数:5页

时间:2018-10-24

初中数学分层次教学探微_第1页
初中数学分层次教学探微_第2页
初中数学分层次教学探微_第3页
初中数学分层次教学探微_第4页
初中数学分层次教学探微_第5页
资源描述:

《初中数学分层次教学探微》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学术论文-天天文库

1、初中数学分层次教学探微:新课程要求,不同的人在数学上得到不同的发展。要落实这一理念,初中数学就必须实行分层次教学。初中数学分层次教学要摸清分层教学底子,创设问题情境,转变分层教学观念,改进评价方法。  关键词:初中;数学;分层次;教学;实践;思考  :G633.6:B:1672-1578(2011)01-0173-01    “人人学有价值的数学,人人都能获得必需的数学,不同的人在数学上得到不同的发展”。这是新课程基本理念,要落实这一理念,就必须重视分层次教学,切实让每一天、每一节课都让每一个学生学有所

2、得、感有所悟。  那么,如何落实分层次教学的思想呢?笔者作了一些探索。  1、加强学情分析,摸实分层教学基础  学生是学习的主体,全面深入了解学生是做好教育教学工作的前提。然而,在现实中,大部分教师往往只重视对课本的研究,而忽视了对学情的分析,常常看到教师的“苦心孤诣”,却看不到学生的“心神领会”,更感受不到学生自主探究、自我发现的热情。作为生命的个体,每个学生的认知结构和已有的知识体系是不同的,他们的学习效果也不同,而且他们的数学学习能力(概括、推理、联想、思维转换、记忆力)有强有弱,也不尽相同,而不

3、同的社会环境、家庭环境等非智力因素又是影响学生学习的重要因素。因此,只有加强学情分析,才能更好地备课、设计教学方式,选择适当教学方法,合理构建合作学习小组提供第一手资料,为提高小组合作学习效率打下坚实基础。  学情分析主要包括学生现有知识的储备了解,学生的能力状况分布、学习习惯与爱好、所处的教育环境、班级特点的了解、把握。  2、优化教材使用,科学创设问题情境  对现行教材的使用,必须克服"以本为本"的依赖惰性心理。爱因斯坦说:"提出一个问题往往比解决问题更重要,因为解决问题也许仅是一个数学上或实验上的

4、技能而已,而提出新的问题、新的可能性,从新的角度去看旧的问题,却需要有创造性的想象力,而且标志着科学的真正进步。"因此,要启发学生思维,激发学生的兴趣和高昂的学习热情,使每个学生都获得成功的喜悦和体验,保持旺盛的精力和良好的情绪全身心投入学习中,教师就必须在课前精心设计、创设问题教学情境,使激情与问题互动。设计问题情境应以学情分析为基础,以教材章节内容为基本。做到三个利于:利于激发学生的参与热情,形成师生互动、生生互动的探究氛围;利于突出教材的重点、难点,形成清晰的教学主线;利于培养学生发现问题、提出问

5、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同时注意问题的层次性、递进梯度。做到面对全体,又关注个体差异,使不同学情层次的学生都有教学切入点,思考解决的可能和体验过程发展的机会。通过问题情境的合理创设,引导学生去发现、去探究、去实践。  3、抓好课堂教学,转变分层教学观念  新课程理念要求课堂教学必须“因学论教”、“以学为本”,因而在课堂教学中要做到“四个转变”:  3.1从封闭式的课堂教学向开放式的课堂教学转变。在教学中大胆放手,最大限度地为学生提供思维活动和实践活动的时间和空间,让学生敢想、敢说、敢做,使学生乐于自主地

6、去学习,去探究,去独立解决问题。  3.2从重教师的“教”向重学生的“学”转变。即以内容定学法,以学法定教法,以教法导学法,真正让学生逐步学会学习。  3.3从个人单一学习向小组合作学习转变。正视学生个体差异,利用学生差异这一教学资源,把分层教学与合作学习有机结合起来,合理组建学习小组,教给学生课堂讨论的策略,训练学生讨论的习惯,为学生创设"合作学习、互助互促、互相提高"的平台。  3.4从以“教师为核心”向“学生为主人”转变。在教学中,努力营造宽松、民主、和谐的学习氛围,课堂解答疑难时,应更多关注学习

7、层次较差的学生,让他(她)们有更多展示自己的能力的机会,同时鼓励学习层次好的学生去纠正、补充,做到“好不挤差、生生互动”;课堂训练时,分层要求、分层指导,尊重学生各种不同见解,让每位学生都有对应的探究、表现、发展的机会,让不同层次的学生都能学有所得、学有所长,既能“吃好”又能“吃饱”。  4、改进评价方法,促进学生自主发展  《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指出:“评价的目的是全面考察学生的学习状况,激励学生的学习热情,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学生的学习习惯、学习意识、学习态度、学习品质等心理因素的转变是课程改革

8、的显著特征,因此,要着力改进考查评价方法,尊重学生的个体差异,关爱学困学生。  4.1改进考查方法。摒弃漫无目的的提问考查,注重不同层次的针对性考查。如,设计一些递进性层次分明的学习问题,关注学困生的学习基础,让他们梯次发展,克服"失败者"心态,给他们成功的机会,获得愉悦的体验,养成学好数学的信心。布置练习作业变“一刀切”为分层要求,让不同学习层次的学生完成不同梯次难度的练习、作业。测试考查时,增加选做题,创设更多选择、展示、反馈机会。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