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数学教学中培养探究意识的途径

初中数学教学中培养探究意识的途径

ID:21760015

大小:58.50 KB

页数:7页

时间:2018-10-24

初中数学教学中培养探究意识的途径_第1页
初中数学教学中培养探究意识的途径_第2页
初中数学教学中培养探究意识的途径_第3页
初中数学教学中培养探究意识的途径_第4页
初中数学教学中培养探究意识的途径_第5页
资源描述:

《初中数学教学中培养探究意识的途径》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学术论文-天天文库

1、初中数学教学中培养探究意识的途径:探究式学习是以探究为特征,以学生为主体的一种学习活动形式。培养和形成探究意识是探究式学习的前提,教学中,我们应该通过各种途径培养学生的探究意识,形成探究式学习的态度和品质,获得较好的学习效果。  关键词:探究意识;培养途径;逆向思维  :G622:A:1002-7661(2011)11-181-02      如何培养学生探究式学习意识,提高数学教学质量呢?  一、在概念学习中培养学生探究意识  数学概念是反映现实世界中图形关系和数量关系本质属性的思维形式。学习中注意从概念的形成和应用等方面引导培养探究意识。如“数轴”概念的学习,

2、观察生活中杆秤的特点,拿根杆秤秤物体,移动秤砣使秤杆水平平衡时,秤杆上对应的星的所表示的数即为所秤物体的重量;而秤砣越往右移所秤的物体越重。我们日常生活中使用的温度计也有类似的特点,它们有什么共同特点?学生在探究中,抽象出它们本质属性,(1)度量的起点;(2)度量的单位;(3)增减的方向。能否用简单形象的图示方法来表述它们呢?探讨(1)用什么表示秤杆?(2)以什么描述数量?(3)怎样区分重轻增减?产生用直线上的点表示数的思维,从而引入“数轴”的概念,且对它留下深刻持久的印象。不但较好地解决了问题,同时也加深了对概念的理解和记忆,经历了由概念具体模型到概念本质的思考

3、和应用,进而培养探究意识。  二、在定理推导中培养学生探究意识  定理的推导中,恰当地设计探究题,让学生在探索中发现和总结规律,更为深刻地理解知识的内涵,发挥主体作用。如在学习了“圆周角定义”内容后,设计几道探究题:  题1以圆上一点为顶点的圆周角可以画多少个?学生易答:有无数个。  题2题1中所画的无数个圆周角中,圆心与圆周角有哪几种位置关系?  学生经过思考、讨论、探索可知,圆心与圆周角的位置关系有三种:1、圆心在圆周角的一边上;2、圆心在圆周角的内部;3、圆心在圆周角的外部。  确保学生的参与意识和尝试体验的过程,激起学生的探究欲望,对促进探究意识的形成起到

4、一定作用。同时,也品尝到了发现规律的成功的喜悦,激发出学习兴趣。  三、引申教材例题、习题,培养探究意识  教材中大多数例题、习题的已知条件、结论都比较明确,对思维开发有一定局限。教师要深挖此类例题、习题的潜能,通过适当引申,设置探究问题。比如“二次函数的应用——最大的面积是多少”内容中有一例题:  如(图4),在一个直角三角形的内部作一个矩形ABCD,其中AB和AD分别在两直角边上,AE=30cm,AF=40cm.  (1)设矩形的一边AB=xcm,那么AD边的长度如何表示?  (2)设矩形的面积为ycm2.当x取何值时,y的值最大?最大值是多少?  启发、引导

5、学生解答此题后,据此引申下列二道探究题:  引伸1在上面的问题中,如果设AD边的长度为xcm,  那么问题的结果又会怎样?请说明理由。  引伸2在上面的问题中,如果把矩形改为如(图5)所  示的位置,其顶点C和点D分别在两直角边上,AB在斜边上,GE=30cm,GF=40cm,那么矩形的最大值面积是多少?  提出这两个问题,激起学生的思考兴趣。让学生分组进行  讨论,经过探究讨论和尝试,学生能给出较好的解答。如:          (图4)(图5)  引伸1解:DC∥AB△EDC∽△EAF即DC=-40  ∴y=x(-40)y=-40x=-(x-15)2300  

6、∴当x=15cm时,y的最大值是300cm2。  引伸2简解:设AD=xcm,利用勾股定理和相似三角形的性质可得:  AB=50-∴=ADABy=x(50-)=-(x-12)2300  ∴当x=12cm时,y的最大值是300cm2。  通过引申探究题,激发探究问题的热情,有助于学生在学习中养成探究的习惯,形成一定的探究意识。  四、在几何证明中培养探究意识  在几何证明学习中设计探究题,让学生在探究中形成缜密的思维品质,有助于培养学生的探究意识。如在学习了“三角形全等的判定”后,设置探究题:  如图4,观察△ABD和△ACD,需要哪些条件,并且只需这些条件,  △

7、ABD≌△ACD?这是一道结论明确,要求探究条件的题目。        (图6)    综合性强,内涵丰富,给学生提供较宽的思维空间,启发和引导学生从不同的角度、不同的思路探究:因为△ABD与△ACD有一条公共边AD,要使△ABD≌△ACD,要求∠BAD=∠CAD、∠ADB=∠ADC(ASA)或AB=AC、BD=CD(SSS)或∠B=∠C、∠BAD=∠CAD(AAS)等等;而当AB=AC、∠B=∠C或BD=CD、∠B=∠C或AB=AC、∠ADB=∠ADC、或BD=CD、∠BAD=∠CAD等几种情况下是不能判定△ABD≌△ACD的。  帮助学生弄清三角形全等的几种判

8、定方法的联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