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经辨证法治太阳太阴合病1例

六经辨证法治太阳太阴合病1例

ID:21774087

大小:25.00 KB

页数:5页

时间:2018-10-24

六经辨证法治太阳太阴合病1例_第1页
六经辨证法治太阳太阴合病1例_第2页
六经辨证法治太阳太阴合病1例_第3页
六经辨证法治太阳太阴合病1例_第4页
六经辨证法治太阳太阴合病1例_第5页
资源描述:

《六经辨证法治太阳太阴合病1例》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学术论文-天天文库

1、六经辨证法治太阳太阴合病1例  摘要:六经病是脏腑经络的病理反映,如果六经病发生病变,将会引起一经乃至多经的病变,引起六经之间的传变、并病以及合病。其中三阳病症主要以六腑的病变为基础,三阴病证主要以五脏的病变为基础。六经辨证是包括了脏腑以及十二经的病变,是除八纲辨证、脏腑辨证,卫气营血辨证以外主要的辨证方法。六经辨证不仅对机体表面疾病进行诊治,还对内科杂病及某些肿瘤的治疗起到一定的指导作用。本例病案是患者素体太阴里虚合并太阳证治。教授采取振奋脾阳,清泻阳明的治疗原则,取捷效。  关键词:太阳太阴合

2、病;战丽彬;名医经验;医案  六经病是脏腑经络的病理反映,如果六经发生病变,将会引起一经甚至是多经的病变,引起六经之间的传变、并病以及合病。太阳病指的是机体出现发热、恶寒、项强、头痛、脉浮等,可分为腑证和经证两种,经证病变在肌表,腑证则是由于经证引起的病变。太阴病指的是机体出现腹满而吐、食不消、腹部疼痛、自利、脉缓慢等症状,主要是脾虚湿盛,该病病变在脾经。本文作者在2014年5月荣升为辽宁省大连市名老中医学术经验继承人,并拜战丽彬教授为师。在其跟诊过程中发现有1例患者辨证准确,治疗效果显著,具体报

3、告如下。  1病例  患者陈某,男,18岁。患者在2010年10月突发恶寒、扁桃体炎、咳嗽以及脐周疼痛等症状,经检查后给予患者肌肉注射青霉素;2011年4月患者仍以扁桃体炎、脐周疼痛为主症,并出现发热症状,给予患者肌肉注射布洛芬以及口服抗生素类药物;患者3d后又出现发热症状,经血液病结缔组织病结核指标检测后,无异常情况,但是患者仍反复出现发热、扁桃体炎、腹泻及左下腹疼痛等症状,且检查均无异常现象。2011年11月,患者因为左下腹疼痛感强烈,住院进行治疗,经过CT、钡餐、尿便常规等检查后仍旧无异常情

4、况。2012年患者以上症状出现的次数增至5次,且较以前加重。2013年11月,患者再次因为以上症状住院,行肠镜检查后发现直肠粘膜呈现点片状充血,确诊为直肠炎。2014年5月,患者经常在早晨6~7h发热、腹痛、腹泻、大量白色粘稠浓痰且不易咳出,患者腹泻6~12次/d,患者进入大连医科大学附属二院中医科进行治疗。  方药组成:当归10g、砂仁后下5g、大腹皮30g、茯苓50g、诃子10g、小茴香5g、肉豆蔻5g,生黄芪50g、生甘草10g、清半夏10g、生石膏先煎40g,枳实10g、槐花10g、炒白芍

5、30g扁豆10g、双花10g,元胡15g,山药20g,党参30g、陈皮15g、炒白术30g。药物分析如下:方中小茴香和扁豆具有健脾除湿的功效,白芍、元胡和当归具有护肝止痛的功效,半夏、枳实和大腹皮具有升清降浊的功效。茯苓50g,量大力专。《纲目》有云:“茯苓有大如斗者,有坚如石者,绝胜。”茯苓的功效是宁心安神、败毒抗癌,健脾利湿而不伤正气。党参属于传统补益药,具有补中益气、健脾益肺的功效。《本经逢原》:上党人参,虽无甘温峻补之功,却有甘平清肺之力,亦不似沙参之性寒专泄肺气也。诃子具有敛肺止咳、涩肠

6、止泻、降火利咽的功效。《金匮》诃黎勒散治气利,以肝脾郁陷,二气凝塞,木郁风动,疏泄失藏而为下利,利则气阻而痛涩,是为气利;诃黎勒行结滞而收滑脱也。生黄芪具有补气固表、利尿脱毒、排脓、敛疮生肌的功效。陈皮,《纲目》:“橘皮,苦能泻能燥,辛能散,温能和。其治百病,总是取其理气燥湿之功,同补药则补,同泻药则泻,同升药则升,同降药则降。脾乃元气之母,肺乃摄气之要,故橘皮为二经气分之要,但随所配而补泻升降也。因此,陈皮的功效是燥湿化痰、理气健脾、调中。生石膏40g,《医学启源》有云:“治足阳明经中热,发热、

7、恶热,燥热”。《药品化义》:味淡带微辛,性凉,能沉能升,性气薄而味浊[1]。槐花归经大肠,能清泄血分之热,与双花联用可达到清热解毒、凉血利肠的功效[2]。  二诊:患者按医嘱坚持按时按量服药,药后上周1、3、5、6排便成形,质略粘,1~3次/d。其余3d腹泻,4~5次/d,质不粘。腹胀腹痛没有改善,排气量较多,排气后腹痛稍微改善。白天体温为38.2~38.3℃,晚上体温为37.8~37.9℃。白色粘稠浓痰减少,患者在饮食、睡眠、体力方面无显著变化。血压为100/65mmHg。处方:在原有药方基础上

8、加用木香5g,加强益气止痛的之力。  三、四、五诊,患者在原有药方基础上加用防风、柴胡和升麻,以起到健脾护肝、提升阳气的作用;患者体温有所降低,腹痛腹?a症状缓解。六诊后,腹痛腹泻症状明显改善,大便1次/d,体力基本恢复,体温为36.8~37.4℃。七诊,患者嗳气发作频率上升清晨可见大量白粘痰,加用旋覆花和佩兰各5g,淡豆豉、地榆各10g,可达到祛痰止咳、清热解毒的作用。《本草纲目》曰:旋覆花乃手太阴、阳明经药也。主消痰行水,降气止呕[3]。九诊,嗳气减少,仍有腹胀,加枳实10g、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