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中国画笔墨技法

浅谈中国画笔墨技法

ID:21776278

大小:917.81 KB

页数:8页

时间:2018-10-24

浅谈中国画笔墨技法_第1页
浅谈中国画笔墨技法_第2页
浅谈中国画笔墨技法_第3页
浅谈中国画笔墨技法_第4页
浅谈中国画笔墨技法_第5页
资源描述:

《浅谈中国画笔墨技法》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应用文档-天天文库

1、众所周知,自古而今,“笔墨”对于中国画而言,那就是核心。是根,是本。一、“笔墨”的本质知道了笔墨是中国画的根和本,至于“笔墨”是什么或者什么是“笔墨”等等一系列可能提出的问题,想来这种概念性的提问已经没有多少意义。在这里,需要大家真正清楚明了的,即如何去理解“笔墨”的内涵和形式以及技法等等一些实质性的东西也许更加重要。毕竟,形式、内涵和技法,乃一切艺术之必须。想来在这里先读几段前人关于“笔墨”的论述比较有益:1、“所谓笔墨者,言以笔之气势,貌物之体势,方得谓画。故当伸纸洒墨,吾腕中若具有天地生物光景,洋洋洒洒,其出也无滞,其成也无心,

2、随手点拂而物态毕呈,满眼机关而取携自便。心手笔墨之间,灵机妙绪凑而发也。文湖州所谓急而取之,少纵即逝者……墨滓笔痕托心腕之灵气以出,则气之在是亦势之在是也。当代著名学者林木在其《笔墨与笔墨精神》一文中对这段话的理解是:这段极富中国传统哲理意味又颇具当代完形心理学性质的笔墨观念,对笔墨的强烈的表现性作了一种深刻的概括。笔墨实则也就是天人合一的文化氛围中,个人的情绪气质与对自然的某种深刻的感悟相融相洽时的一种抽象的形式表现。同样,清人恽南田说:“笔墨本无情,不可使运笔才无情;作画在摄情,不可使鉴画者不生情。”沈宗骞也说:“笔墨之道本乎性情

3、”,“笔墨本通灵之具”……显然,所有这些话语的脱口,无一不在说明笔墨在运行过程中对画家情绪、修养、气质等等主观精神世界存在表现性。信然,如果我们承认中国画笔墨的存在和运用具有表现性的话,那么,笔墨作为中国画之根本,想必它本身就是一个人性化的东西,至于它是形式的、内涵的、技巧的,看来已经不太重要了。真正重要的,应是画家在创作挥洒之时千万记住笔墨的“用笔千古不易”和“笔墨当随时代”二者那既辩证又统一的关系。2、笔墨的形式与内涵。我们知道,形式与内涵二者并不相同,但二者又相互依存。换句话说,即它们当中任何一方脱离了另一方都无法存在。因为,艺

4、术就是运用某种有限的、看得见的形式去传递着那无限的、看不见、摸不着的内涵,是故,人们才会说“内涵需要形式去传递”。至于画家们要将全部心血和才华倾注于形式,而形式却不可能直接传递出作品的内涵,却需要读者根据各自的观察和体验去领悟方可领略其中的内涵。是故,鉴于笔墨内涵是一个无限的内在空间,在这里,也许可以说,笔墨运用表现的各种形式只不过某种体现的形式,更是人们创作艺术作品的传递工具。3、笔墨是既虚无又实在的东西。说笔墨是虚无的,是从单纯的笔墨内涵方面去思考,刚刚说过,内涵是一种思想性的东西,它是无限的、看不见、摸不着的。说笔墨是实在的,是

5、从形式的表现及运用来理解的,因为,任何人只要用笔用墨去作画,就必须有一个具体的笔墨表现形式,至于说其形式采用了何种方式去体现,那是画家自身艺术水平高低和笔墨运用的习惯而言,根本不存在何种实质性的精神意蕴。二、“笔墨”的运用说到底,中国画的创作实践要通过笔墨的运用才能达成。为此,在说笔墨的运用之前,还是先说说它与书法的关系吧。1、书法艺术的很多内容似乎显得很根本事实上,对于讲究用笔和用墨的中国画而言,书法或者可以称得上是最为简单和最为科学的中国画。历史上“书画同源”的提法以及思考多不胜数,由此,或可见中国书法与中国画二者之间具有无比亲密

6、的血缘关系。具体点说,即书法的线条运用和墨色驾驭具有的二重性无时元刻都在影响着中国画的创作进程。这一点,从发展到元明时期的中国画(尤其是文人画)创作有了以书法直接入画可以得见。书法的用笔和用墨以及种种表现技巧在很多层面上都说得上是中国画创作的必需。因此,广而言之,也许,看看历史上众多的“善书善画,善画能书”之人则不难得出:中国画的笔墨运用,由始至终都与书法的用笔和用墨紧密相关。2、中国画笔墨运用的技巧表现。过去数百上千年,“以书入画”的用笔观一直影响着我们。同时,在中国画创作中,在这一观点影响下的用笔用墨观念显得至关重要。再者,在中国

7、画的创作当中,还因为有了水的存在,笔墨的表现才出现了浓淡干湿,笔墨的运用才有了自如的光彩,这一点,在水墨画创作中表现尤为突出。3、接着说说中国画笔墨运用需要表现的终极目标——“神采”吧。我们知道,中国画的创作与欣赏都是非常讲究“神采”表现的,甚至完全可以说,没有神采的支撑,画家们创作出来的中国画作品就没有什么意义。所谓“墨分五彩”,这是中国画创作表现的基本核心之一,同时,这也是中国画创作当中笔墨运用表现的终极目标。离开了笔墨的表现运用,“神采”自然难以出现。甚至会令我们的艺术作品黯淡无光。此所谓“神竟不来者,必其用笔有未尽处……(清·

8、沈芥舟《人物琐论》)。”同样是“神采”的问题,我们知道,中国画的创作与欣赏是最讲究气韵生动的。在这里,气韵的产生本身所包涵的内容有很多,但其基本的核心是“”神采”,而“神采”这一核心的体现或者出现,又必须通过笔墨的运用来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