取舍之间突显实效——以《桥》的教学为例[论文]

取舍之间突显实效——以《桥》的教学为例[论文]

ID:21799391

大小:154.00 KB

页数:6页

时间:2018-10-24

取舍之间突显实效——以《桥》的教学为例[论文]_第1页
取舍之间突显实效——以《桥》的教学为例[论文]_第2页
取舍之间突显实效——以《桥》的教学为例[论文]_第3页
取舍之间突显实效——以《桥》的教学为例[论文]_第4页
取舍之间突显实效——以《桥》的教学为例[论文]_第5页
资源描述:

《取舍之间突显实效——以《桥》的教学为例[论文]》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学术论文-天天文库

1、取舍之间突显实效——以《桥》的教学为例取舍之间突显实效——以《桥》的教学为例浙江景宁县实验一小(323500) 洪舒怡在语文教学中,由于各种原因,面面俱到,贪大求全、泛泛而谈的现象比比皆是。实践证明,这种“眉毛胡子一把抓”的课堂教学收效甚微。为此,许多专家提出:语文教学要倡简,要回归本色,要轻轻松松教语文,简简单单学语文。让语文教学简单起来,就需要精心取舍。那么,语文教学如何进行取舍呢?笔者以小学语文五年级下册《桥》一课为例,从教学目标的定位,教学内容的选择,教学方法和手段以及课堂练习的设计等方面来谈一谈语文教学中

2、的取舍。一、取之有道——教学目标的合理取舍以下是我为《桥》一课制定的教学目标。         第一课时(1)正确读写“放肆、搀扶、祭奠”等词语,丰富积累语言。(2)在阅读课文中,尝试概括课文的主要内容。(3)在正确、流利、有感情朗读的过程中,感受暴雨的大、猛和当时情况的危急。(4)感受课文在环境描写方面的语言表达特点,积累并尝试运用。         第二课时(1)听写本课词语。(2)理解课文内容,感受文中“老支书”这一人物形象。(3)感受课文在人物描写方面的表达特点,积累并尝试运用。(4)取舍之间突显实效——以

3、《桥》的教学为例取舍之间突显实效——以《桥》的教学为例浙江景宁县实验一小(323500) 洪舒怡在语文教学中,由于各种原因,面面俱到,贪大求全、泛泛而谈的现象比比皆是。实践证明,这种“眉毛胡子一把抓”的课堂教学收效甚微。为此,许多专家提出:语文教学要倡简,要回归本色,要轻轻松松教语文,简简单单学语文。让语文教学简单起来,就需要精心取舍。那么,语文教学如何进行取舍呢?笔者以小学语文五年级下册《桥》一课为例,从教学目标的定位,教学内容的选择,教学方法和手段以及课堂练习的设计等方面来谈一谈语文教学中的取舍。一、取之有道—

4、—教学目标的合理取舍以下是我为《桥》一课制定的教学目标。         第一课时(1)正确读写“放肆、搀扶、祭奠”等词语,丰富积累语言。(2)在阅读课文中,尝试概括课文的主要内容。(3)在正确、流利、有感情朗读的过程中,感受暴雨的大、猛和当时情况的危急。(4)感受课文在环境描写方面的语言表达特点,积累并尝试运用。         第二课时(1)听写本课词语。(2)理解课文内容,感受文中“老支书”这一人物形象。(3)感受课文在人物描写方面的表达特点,积累并尝试运用。(4)初步感受小小说在写作方面的特点。制定以上教学

5、目标,是基于以下几个方面来考虑的。1.关注学习起点关注学习起点是制定教学目标的一个重要维度。如果把整个小学语文学习的过程比作一次长长的旅行的话,那么教师必须要随时了解我们的学生从何处起步?他们总体到达了什么地方?他们将继续往哪个地方前进?所以,我们要对学生曾经掌握了什么和将要掌握什么,学生已经有了哪些本领和将要练习哪些本领,有一个清晰的了解,从而制定出科学有效的教学目标。2.关注文本特点文本有什么特点?这是备课时首先要思考的。备课的时候,我们首先要细读文本,只有把文本研究透了,我们才能深刻把握文本的规律,制定出切合

6、文本特点的教学目标。3.关注重点一篇课文,可教的东西很多很多,以前的我为了达到课标要求和应付考试,就面面俱到,好像只有讲到了才放心,结果重点没有落实,也耗费了很多时间,教学效果甚微。经过新课改以及教学实践后,我认识到,应该以是否正确理解和领悟课文的关键作为取舍教学重点的标准。4.关注难点所谓“难点”,是指学生难以理解和掌握的知识,也就是我们通常所说的需要学生“跳一跳才能摘到的果实”。到底哪些是难点呢?这就要求我们充分了解学生的学习现状。我们经常提到的备课不仅要备课文,更要备学生,说的就是这个道理。二、舍之有理——教

7、学内容的合理取舍教学内容的取舍与教学目标设定一样,绝不可贪多、贪大、贪全。既要善于抓住关键、主脉,也要舍得放弃。教师要分清主次,哪些是本节课要教的,要让学生掌握和熟练运用的;哪些是一般性了解的、铺垫的、附带的。同时,听、说、读、写作为基本的语文能力,无疑是我们不能丢弃的。那么,是否在每一课中都要有这样四个训练的安排呢?答案是否定的。有时越想面面俱到,就越会一无所获。一节课认准一两项任务,学透了,练熟了,会迁移了,就功德无量了。切记,关于教学内容的取舍,其“度”的把握就在“恰适”二字,即恰当、适度。当我们对“度”拿捏

8、不准时,宁可少一点,以“透”为原则。我对《桥》一课,做了如下的课时内容取舍。         第一课时(1)生字词教学。 (2)初步感知全文,概括课文的主要内容。(3)学习文中描写洪水的语句。         第二课时(1)学习文中描写老支书的部分。(2)拓展阅读小小说。总之,对教材大胆取舍,不求满载而归,而要寻找教学的“抓手”,抓住牵一发而动全身的句段,把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