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探朱熹德育思想浅

初探朱熹德育思想浅

ID:21807117

大小:73.00 KB

页数:17页

时间:2018-10-24

初探朱熹德育思想浅_第1页
初探朱熹德育思想浅_第2页
初探朱熹德育思想浅_第3页
初探朱熹德育思想浅_第4页
初探朱熹德育思想浅_第5页
资源描述:

《初探朱熹德育思想浅》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学术论文-天天文库

1、初探朱熹德育思想浅:朱熹主张学校教育的目的在于“明人伦”,他说:“古昔圣贤所以教人为学之意,难道使之讲明义理以修其身,然后推己及人,非徒欲其务记览、为词章,以钓申明取利禄而已。”并且提出教育分两个阶段,即8至15岁收小学,15岁之后进大学。“小学者,学其事;大学者,学其小学所学之事之所以”。他以为,青少年德育最突出的特征是“先进为主”,一旦接受了“异端邪说”,再教以伦理道德思想就会碰到抵触。朱熹有关道德教育的方法,可以概括为以下几点:立志、居敬、存养、省察、力行。朱熹提倡:“为学之道,莫先于穷理,穷理之要,必在于读书,读书之法,莫贵于循序而致精,而致精之本,

2、则又在于居敬而持志。”:朱熹德育明人伦方法南宋大儒朱熹是位著名的哲学家,也是著名的教育家。他学识渊博,遍注典籍,对经学、史学、文学、乐律以及自然科学,均有探究。《紫阳朱氏建安谱》附有朱熹著作总目凡41种,400百余卷,著述何止等身!非专业人士恐怕毕其一生精力也只能接触其宏富著作之一二,更不敢枉谈探究,对朱熹思想的发掘须经过几代人长期不断的努力。下面就朱熹的德育思想和教育方法说一点浅见,也只是隔靴挠痒,不得要领甚至谬误处,期待读者和专家批评。一朱熹重视教育对于改变人性的重要功能。他从“理”一元论的客观唯心主义思想出发来解释人性论,提出了人性就是“理”,就是“仁

3、、义、礼、智”封建道德规范的观点。他说:“性只是理,以其在人所禀,故谓之性。”和有关教育功能的思想相联,朱熹主张学校教育的目的在于“明人伦”。他说:“古之圣王,设为学校,以教天下之人。……必皆有以往其气质之偏,物欲之蔽,以复其性,以尽其伦而后已焉。”在朱熹看来,要克服“气质之偏”,革尽“物欲之蔽”,以恢复具有的善性,就必须“尽人伦”。所以,他夸大“父子有亲,君臣有义,夫妇有别,长幼有序,朋友有信,此人之大伦也。庠、序、学、校皆以明此而已”。在《白鹿洞书院揭示》中,也明确把上述五伦列为“教之目”,置于首位,指出“学者学此而已”。从教育的目的在于“明人伦”的思想

4、出发,朱熹严厉抨击了当时以科举为目的的学校教育。他以为:“古昔圣贤所以教人为学之意,难道使之讲明义理以修其身,然后推己及人,非徒欲其务记览、为词章,以钓申明取利禄而已。”然而,当时的学校教育却反其道而行之,士人“所以求于书,不越乎记诵、训诂、文词之间,以钓申明,干利禄而已”,完全违反了“先王之学以明人伦为本”的本意。他尖锐地指出:这样的学校,其名“虽或不异乎先王之时,然其师之所以教,***之所以学,则皆忘本逐末,怀利往义,而无复先王之意,以故学校之名虽在,而实在不举,其效至于风俗日敝,人材日衰”。因此,他要求改革科举,整顿学校。朱熹针对当时学校教育忽视伦理道

5、德教育,诱使学生“怀利往义”,争名逐利的现实,以及为了改变“风俗日敝,人材日衰”的状况,重新申述和夸大“明人伦”的思想,在当时具有一定的积极意义。朱熹的教育思想在他的完整的理论体系中是一个举足轻重的组成部分,并贯串到他整个的学术活动之中,身体力行。1173年,朱熹作《重修尤溪庙学记》,并为尤溪学宫题写《明伦堂》匾额,也体现了他的这一教育思想。朱熹19岁登第后,除了在地方上当官7年(一说9年),在朝任侍讲46天,四十多年都在致力于讲学传道,著书立说。朱熹一生从事教育,教化民众,可谓桃李满天下。据《紫阳朱氏建安谱》记载,朱子门人可考者有蔡元定、真德秀、彭龟年等3

6、21名,不仅具名姓,且附列简历。明人伦的教育思想在他本人的身上得到了最好的佐证。同时,他对当时学校教育和科举制度的批评也是切中时弊的。朱熹提出教育分两个阶段,8至15岁收小学,15岁之后进大学。“小学者,学其事;大学者,学其小学所学之事之所以”。朱熹主张以小学而言,主要是“教之以事”,如“礼乐射御书数,及孝弟忠信之事”。至于发掘和探究事物之理,则是大学教育之任务。“大学是穷其理”,“小学是事亲事长且直理会那事,大学是就上面委曲详究那理,其所以事亲是如何,所以事长是如何”(《朱子语类》卷七)。故若小学能受到很好的教育,“便自养得他心不知不觉自好了,到得渐长更历

7、,通达事物将无所不能”(同上)。朱熹的教育主张,跟他的教育目的论是密不可分的。其教育目的论是以儒家的伦理道德学说为基础,以为教育目的在于明人伦,所谓“先王之学以明人伦为本”。(《近思录》卷九注文)同时,他主张学校要培养“讲明义理,以修其身”的人才。他在《白鹿洞书院揭示》中明确指出:“熹窃观古昔圣贤所以教人为学之意,难道使之讲明义理,以修其身,然后推以及人,非徒欲其务记览为词章,以钓申明利禄而已也。”在《玉山讲义》中又说:“故圣贤教人为学,非是使人缀辑语言、造作文辞、但为科名爵禄之计,须是格物、致知、诚意、正心、修身,而推之以齐家、治国,可以平治天下,方是正当

8、学问。”充分表现了朱熹办学的目的,这也是他教育思想的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