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述朱熹心灵哲学初探

简述朱熹心灵哲学初探

ID:9723784

大小:62.00 KB

页数:13页

时间:2018-05-06

简述朱熹心灵哲学初探_第1页
简述朱熹心灵哲学初探_第2页
简述朱熹心灵哲学初探_第3页
简述朱熹心灵哲学初探_第4页
简述朱熹心灵哲学初探_第5页
资源描述:

《简述朱熹心灵哲学初探》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应用文档-天天文库

1、简述朱熹心灵哲学初探朱熹心灵哲学初探论文导读:本论文是一篇关于朱熹心灵哲学初探的优秀论文范文,对正在写有关于人心论文的写有一定的参考和指导作用,喜怒哀乐是不是无缘无故的呢?不会的。我们的情感和感受一定会有一些理由,正是这些理由促使人们产生一定的情感和心理,某些理由便是道心。  首先,道心是知觉的主宰。朱熹说:“人只有一个心,但知觉得道理底是道心,知觉得声色臭味底是人心,不争得多。”(卷第七十八)道心是人心的道理、依据。这个依据,从人的存活角度来看,表现朱熹哲学中的人心是对人的感觉和知觉的统称,它是心灵对事物

2、的直接反映。道心则是人心的主宰。这个主宰,康德称之为理性。从道德的角度来看,它便是某种意志。朱熹认为只有儒家的意志,才是善良的,因此道心指儒家的意志。它通过学习,将善良的儒家价值观转换为自己的意志,然后持之以恒而得以实现。具体的策略便是居敬。人心离不开道心。感觉和知觉离不开人类理性的主导。缺少了儒家性质的意志来主宰的感觉和知觉是危险的。  [关键词]朱熹;人心;道心;心灵哲学;康德  []A[]1004-518X(2009)04-0057-07  沈顺福(1967—),男,哲学博士,山东大学哲学系教授,研究

3、方向为中国哲学、道德哲学、知识论。(山东济南250100)    心灵哲学,顾名思义,是关于人的心灵的哲学。人的心灵,在中国古代哲学中有一个概念和其相对应,那就是心。在朱熹那里,心有两种形式,一个是人心,另一个是道心。这两种形式于《尚书》的一段话:“人心惟危,道心惟微;惟精惟一,允执厥中。”[1](《大禹谟》)那么,这里所讲的道心和人心的内涵是什么呢?在朱熹的心灵哲学中分别处于什么样的地位?这便是本文所要探讨的理由。    一、“人心是知觉”:意识与观念  首先,人心由气血合成。朱熹说:“所谓人心者,是气血

4、和合做成。(先生以手指身)嗜欲之类,皆从此出,故危。”[2](卷第七十八)这表明人心是一种和肉体相关的人的因素,或者说是一种生理机能的作用。这种源于生理机能的主体结构,便是人的感觉和知觉。人都有眼耳鼻舌身五种感官。通过这些感官,我们获得感觉和知觉。只要是人,都有人心,连圣人也不例外。有人问:圣人亦有人心,不知亦危否?朱熹回答说:“圣人全是道心主宰。(时举录云:‘圣人纯是道心。’)故其人心自是不危。若只是人心,也危。……毕竟是圣而罔念,便狂。”[2](卷第七十八)圣人也有人心:“圣人时那人心也不能无,但圣人是

5、常合着那道心,不教人心胜了道心。”[2](卷第七十八)圣人也是人,自然也有人的生理结构与感觉功能,只是圣人不教人心战胜道心。  其次,人心是一种感觉。朱熹说:“人心如‘口之于味,目之于色,耳之于声,鼻之于臭,四肢之于安佚’。”[2](卷第五十九)人心表现为感觉,如口对味道的感觉、眼睛对颜色的感觉、耳朵对声音的感觉、鼻子对嗅味的感觉、身体对感触地感觉等。“人心亦只是一个知觉。从饥食渴饮,便是人心。”[2](卷第七十八)这种感觉的综合便是现代哲学里所讲的知觉。朱熹所讲的知觉,虽然和现代哲学中所讲的知觉意思不尽相

6、同,但其大意是不差的,即对客观对象的知晓和明白。这种明白是主体对客观事物的一种直接的接触、接纳和反映。这种接纳和反映仅仅停留在一个初级阶段。为什么呢?这便是人心的第三个内涵。这类似于孟子所讲的耳目之官,即感觉和知觉。感觉和知觉,在日常语言中,我们称之为意识或观念。人心是意识。  说到这里,便不得不提一下李明辉先生与陈来先生的一些争论。李先生的观点是:心属于气,并且以为这是台湾学者的主流立场。他还引用了刘述先先生的一段文献材料来佐证自己的看法。[3]陈来先生的观点是:心不是气,“心为知觉,知觉只是气的一种能力

7、或特性”[4](P158)。其实,二者的观点并不是正负相对峙的。人的知觉,当然不是气,但是它仍然可以是气之类的肉体的功能。  第三,人心是对客观现象的直接反映。欲望是它的直接表朱熹心灵哲学初探由专注毕业论文与职称论文的.zbjy.提供,.现形式。朱熹说:“形骸上起底见识,或作‘从形体上生出来底见识’,便是人心。”[2](卷第七十八)所谓形体上的事物,即客观的现象。对现象的接纳和反映,从现代哲学的角度来看便是人类的理智对客观事实的感觉和知觉。这种感觉和知觉是人类的最初的理性形式:“唤做人,便有形气,人心较切近

8、于人。”[2](卷第七十八)人心比较容易显露,因为它是人对外部事物的直接反映。在这种反映中,体现的主要是人类对外部事物的直接接触、接受和感受,“如喜怒,人心也。然无故而喜,喜至于过而不能禁;无故而怒,怒至于甚而不能遏,是皆为人心所使也。”[2](卷第七十八)喜怒哀乐的情感便是人心,这种反映又表现为欲望。尽管朱熹有时候不太同意二程的“人心是欲望”的提法,但是有时候他也同意将人心当作欲望。欲望是人对外部事物的直接感受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