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氮肥的生产和使用》课堂探究

《氮肥的生产和使用》课堂探究

ID:21807146

大小:54.50 KB

页数:6页

时间:2018-10-24

《氮肥的生产和使用》课堂探究_第1页
《氮肥的生产和使用》课堂探究_第2页
《氮肥的生产和使用》课堂探究_第3页
《氮肥的生产和使用》课堂探究_第4页
《氮肥的生产和使用》课堂探究_第5页
资源描述:

《《氮肥的生产和使用》课堂探究》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学术论文-天天文库

1、《氮肥的生产和使用》课堂探究不久前,笔者有幸观摩了福建师范大学附属中学潘则南高级教师(福州市化学名师工作室领衔名师)执教的《氮肥的生产和使用》一课(教材版本为苏教版必修1),收获与感想很多。本文不拟从评课的角度对课堂进行评价,而是站在课堂背后,对名师所展示出的内功与气质进行探微,旨在勉励自己与同行,在教师专业素养培养与提高的道路上,保持方向与动力,以期对同行的教学有所启发。一、科学整合教材内容,优化课堂结构针对教材内容,结合查阅大量文献以及多年教学经验,多数教师采用合成氨工业所涉及的化学史、氮肥对粮食生产与人类生活的重要性或由雷雨发庄稼相关知识等方式进行课堂引入,进而展开课堂教

2、学,重点都放在氨、铵盐的性质与探究。对教材内容的理解不同,是造成引入方式多样化的根本原因。潘老师的课堂引入如下:(PPT展示):如图1[你知道吗?氮的转化与氮肥的生产●N2NH3-(NH4)2Cl(氯化铵)(NH4)2SO4(硫酸铵)●游离态到化合态氮的固定●N2+3H2[高温、高压催化剂]2NH3](讲述):氮可以转化成氨,那么氨可以进一步转化成氯化铵、硫酸铵等,它们统称为铵盐。这些是大家熟知的氮肥。所以,氨作为一种重要的化合物,它可以用来生产氮肥。我们知道,氮肥对人类粮食增产有重要的意义。这个转化过程,从物质形态上来看,可以归纳为从游离态到化合态,那么,我们又把它叫做氮的固

3、定。所以氮的固定是单质到化合物、游离态到化合态。上节课我们所学的氮到一氧化氮也属于一种氮的固定。氮气与氢气反应有什么意义呢,大家阅读教材第一段。(学生看书,同时老师板书工业合成氨及化学方程式,约1分钟时间)那么,这个反应是比较难以实现的,所以,不少科研成员投入很多精力去研究它,其中哈伯、波施取得了成功。这个反应有很苛刻的反应条件,转化也不是完全进行的,所以它就制约着氨的生产,尤其是催化剂对氨的生产产生很大的影响。看来,氨很重要,在这么艰难的情况下大家都想生产它。那么氨有什么重要的用途呢?研究氨除可做化肥之外,还可做什么啊?知道吗?(学生思考约6秒)还可用于制硝酸、制炸药等主要方

4、面的用途。那么今天我们就要研究氨的性质。从讲述内容中,我们不难发现:你知道吗?以氮元素及其化合物的发展与联系这条知识主线为切入点,并与另一条知识主线进行了联系(氮转化为一氧化氮,即氮氧化物的产生与转化)相联系,使得教材中相对独立的元素及化合物知识有机地联系起来。这种联系对于学生建构知识体系非常有帮助。由此而展示氮的固定所涉知识显得自然而然。进而提及人工合成氨相关知识也是水到渠成。三个内容前后的逻辑关系清淅且严密。不仅如此,它为课堂的展开(氨及铵盐性质探究)埋下伏笔,起到了前呼后应的效果,课堂结构十分清淅。这种简约而不简单的教材内容整合作为课堂切入点,实际用时仅3分多钟,高效的引

5、入(开头)是课堂成功的开始。二、精心设计教学内容,充分发挥教学内容价值教材内容决定了教师的教学内容总体框架基本相同。比如利用喷泉实验探究氨的性质,利用探究实验总结归纳铵盐的化学性质等。基于此,达到教学目标所用的方法与过程也相差无几,具体教学细节则因人而异。而细节的不同,则是教师教学思想与智慧的体现。本节课中几处细节而导致教学内容的独到呈现,非常值得学习。在利用喷泉实验开始氨的性质探究之前,潘老师设计了思考1(PPT展示),如图2所示。相信很多教师也会在课堂教学过程中运用这种推测手段来启发学生思维,加强课堂上师生之间的互动。此处的思考1不仅仅是让学生进行推测,兼有信息给予功能。且

6、这里的信息展示也包涵了知识的联系、对比及归纳。以NH3为基础,在此处引入N2H4、CH4、SiH4、H2O、H2O2、H2S、HCl等气态氢化物,将高中化学教材中重要的氢化物集中出现,拓展了学生的知识视野。另外,此处的信息给予也有暗示功能,既然我们可以预测氨的性质,那么其他几种给出的氢化物的性质我们是可以按相同思维进行推测的。利用喷泉实验进行氨(气)的性质探究是本节课必须的教学环节,几乎每位教师都会做这个演示实验(如图3)。以喷泉产生的原理为基础,进一步展开对氨的性质探究。很多教师在做该实验时,注重对实验现象与结果的理论分析,而忽视对实验过程的细致把握。仪器介绍及作用分析、实验

7、装置的组装顺序、实验步骤的严谨实施是消除学生实验认知障碍的关键,也是于无声处培养学生科学素养的良好时机。潘老师在授课进程中,详细介绍装置组成中的双孔橡皮塞部分:大家看一下(拿起来展示给学生看),这个双孔橡皮塞连接两个,一个是胶头滴管,胶头滴管里已装满水。另外一个连接的是什么呢,是玻璃管。两段玻璃管当中还有一段橡皮管,橡皮管中还有止水夹。止水夹夹住橡皮管,上下两处玻璃管不能连通;如果打开,上下两部分就连通了。这种细致的解读,使得学生对喷泉实验有更为全面的认识,同时,引导学生形成仔细观察、认真思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