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坑支护设计与施工探析

基坑支护设计与施工探析

ID:21821768

大小:55.00 KB

页数:6页

时间:2018-10-24

基坑支护设计与施工探析_第1页
基坑支护设计与施工探析_第2页
基坑支护设计与施工探析_第3页
基坑支护设计与施工探析_第4页
基坑支护设计与施工探析_第5页
资源描述:

《基坑支护设计与施工探析》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学术论文-天天文库

1、基坑支护设计与施工探析:本文结合工程实例,对工程基坑支护进行了设计和施工技术探讨,供同行借鉴参考。  关键词:工程基坑;支护设计;施工;      基坑支护设计与施工在高层建筑中的作用日益增大,本文结合工程实例对基坑支护设计与施工进行探讨,不足之处恳请同行批评指正。  1工程概况  某高层商住楼工程由4座30层塔楼组成,设有3层地下室(其中负3层为人防工程),总建筑面积3.6万m2,建筑总高度93.4m。基坑底面标高为-13.3m,主体采用框剪结构,部分结构转换梁设在负2层,基础采用f500高强预应力管桩。根据地质勘探报告

2、,本工程场地自上而下各土岩层分别为:①人工填土层:厚1.6--9.4m,平均6.17m,属杂填土,稍湿,松散,由粉质粘土混建筑垃圾组成;②第四系坡积层:②_1为粉质粘土层,厚1.1--5.2m,平均3.24m,稍湿一湿,可塑,粘性较差,含较多砾砂;②_2为粉质粘土,厚1.0--5.8m,平均4.5m,稍湿,硬塑,粘性较差,含较多砾砂;③第四系残积层:粉质粘土,厚1.2--6.9m,平均4.35m,稍湿,硬塑,粘性差,含较多砾砂,最大粒径为fZ5,组织结构完全破坏,为含砾砂岩风化残积土,遇水易软化崩解;④白里系沉积岩:以泥质

3、粉砂岩为主,中、粗砂岩次之,局部为砂砾岩,泥、铁质胶结,厚层状,其中④_1为全风化岩,厚4.4--I6.4rn,平均9.6m,裂隙发育,组织结构基本破坏,岩芯呈坚硬土状,遇水易软化;_2为强风化岩,厚3.59.4m,平均7.85m,裂隙发育,矿物成分显著变化,组织结构大部分破坏,岩芯呈半岩半土状,遇水易软化。  2工程特点  本工程场地周边环境较复杂,东南面为某高层商住楼,由4座28层塔楼组成,设1层地下室,采用全剪力墙结构,核心筒区域为桩筏基础,桩长L=20m,其余区域为CFG桩基,桩长L=16--20m;西面为已批待建

4、的幼儿园和已建的小区会所,其中幼儿园为地上3层、地下2层,其负2层与本工程负2层连通作为停车场用途,已建小区会所为地上4层局部6层,设2层地下室,采用钢筋混凝土柱下独立基础,局部为条形基础;西南面为小区游泳池,面积为1400m2,采用钢筋混凝土结构,底板、壁板厚度均为200mm;北面为规划市政路及铁路,距铁路边约40m;东面为临时道路,基坑边下埋设有一条军用电缆,埋深约2--4m。  本工程基坑开挖支护具有以下特点:①开挖深度相差大,为0.7--13.3m;②幼儿园工程与本工程同时动工,基坑也同时进行开挖支护施工,造成基坑

5、底面标高相差达4.3m;③东面埋藏有军用电缆,给施工带来一定困难;④周边建筑物间距过小,对基坑开挖的影响较敏感,如东南面的游泳池和高层住宅楼相隔仅为8--15m,高层住宅楼基础为CFG桩基,锚索或锚杆较易触及基础。  3基坑支护方案  建设单位根据施工安全及场地施工运输条件,要求两个工程同时动工,故其基坑支护方案统一考虑和设计。综合考虑基础施工要求、场地地质条件、基坑周边环境状况、基坑开挖深度等因素,从安全、经济、可靠的角度出发,并进行了多方案比较,决定采用f150钢管桩与锚杆锚X、人工挖孔桩与预应力锚索、锚杆与锚X等支护

6、方式相结合的支护方案,并最终经有关部门审查通过并实施。  整个基坑按照场地地质条件、基坑开挖深度和基坑周边环境情况等要求,共分为8个剖面(段)进行支护(如图1.1),分别如下:      图1.1基坑平面图        2-2剖面      3-3剖面  图1.2基坑支护典型剖面  (1)1-1剖面:开挖深度4.5m,垂直开挖,采用单排L=9m,f150钢管桩(内置L=9m,fl14X4钢管)超前支护,喷锚面采用C20混凝土,厚100mm,共布置3道锚杆,横向间距1.2m,自上而下L=18,15,15m。  (2)2-2

7、剖面:开挖深度5.5m,按72°放坡开挖,喷锚面共布置4道锚杆,横向间距1.2m,自上而下L=10,9,8,8m,其余同1-1剖面;  (3)3-3剖面:开挖深度S.Sm,按60°放坡开挖,喷锚面采用C20混凝土,厚100mm,共布置3道锚杆,横向间距1.2m,自上而下L=10,8,6m,其余同1-1剖面;  (4)4-4剖面:开挖深度11.3m,按垂直开挖,采用f1200(加护壁300mm)人工挖孔桩,加设2道预应力锚索支护,两道锚杆分别为L=28,26m,设计拉力分别为300,350kN,锁定力分别为200,250kN

8、,人工挖孔桩L=17.5m,直径1.2m桩芯间距1.5m,桩顶设置1200X500压顶梁;  (5)5-5剖面:开挖深度7.3--8.3m,按70。放坡开挖,喷锚面共布置6道锚杆,横向间距均为1.2m,自上而下L=12,10,10,10,10,10m;  (6)6-6剖面:开挖深度5.0--7.3m,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