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如何设计数学导学案

浅谈如何设计数学导学案

ID:21846564

大小:57.54 KB

页数:8页

时间:2018-10-25

浅谈如何设计数学导学案_第1页
浅谈如何设计数学导学案_第2页
浅谈如何设计数学导学案_第3页
浅谈如何设计数学导学案_第4页
浅谈如何设计数学导学案_第5页
资源描述:

《浅谈如何设计数学导学案》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学术论文-天天文库

1、浅谈如何设计数学导学案“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意思是说传授给人既有知识,不如传授给人学习知识的方法。当今世界,是知识爆炸的时代,是学习型社会,由于老师的知识有限、能力有限,所以,教给学生学习的方法尤其重要。著名数学家波利亚曾说“学习任何知识的最佳途径是由自己去发现,因为这种发现理解最深,也最容易掌握其中的规律、性质和联系。”而导学案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那么,如何设计导学案,我想以“用坐标表示平移”为例,来和各位同仁探讨。一、学案展示及设计意图学习目标:1.知道在直角坐标系中图形平移点的坐标变

2、化规律。2.准确写出图形运动后各个顶点的坐标。学习重点:图形平移后的坐标变化规律,用坐标表示图形的平移。设计意图:通过本节课的学习,要达到一个什么目标,明确学习的重点。(一)预习导航1.在平面内,把一个图形沿移动一定的距离,会得到一个新图形。图形的这种移动叫做,简称2.平移性质:平移不改变图形的O经过平移得到的图形与原来的图形的对应线段,对应角,对应点所连得线段设计意图:培养学生课前预习的好习惯和预习的方法。(二)自主学习1.阅读课本第75-76页,用不同色彩的笔进行勾画圈点。2.自主学习检测。

3、(1)把一个图形左右平移时,点的坐标不变,上下平移时,点的.坐标不变。(2)在平面直角坐标系中,将点A(-1,-3)向左平移2个单位,得到对应点A1坐标(,),将点(-1,-3)向右平移2个单位得到对应点A2坐标(,);将点B(2,5)向上平移2个单位可得对应点B1坐标(,);将点(-2,5)向下平移2个单位可得到对应点B2坐标(,2.将点A沿着y轴负方向平移3个单位得B点坐标为(-4,-2),则A点的坐标为(,)o设计意图: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检查自主学习情况。(三)学习活动1.画图观察

4、:将点A(-2,-3)作以下平移,请在图上标出平移后的点,并写出他们的坐标:A(-2,-3)向右平移2个单位得到A1的坐标),将A向左平移2个单位得到A2的坐标(将A向上平移3个单位得到A3的坐标,),将A向下平移3个单位得到A4的坐标2.归纳:观察平移前后点的坐标的变化,你能从中发现什么规律?1.验证:再找几点,对它们进行平移,观察其规律变化。2.归纳:图形平移时点的坐标的变化规律。设计意图:通过学生的学习活动,培养学生动手、动脑的能力,引导学生观察、探宄、归纳、总结规律。(四)学习小结1.目

5、标回顾。2.学到了什么?设计意图:总结本节课我们学到了什么?(五)达标检测1.在平面直角坐标系中,把A(l,3)向上平移3个单位,得到的坐标是(,);向下平移3个单位,得到的坐标是(,);把B(-2,-4)向右平移3个单位,得到的坐标是(,)。2.己知点P(m,n)经过平移后变为(m-3,n),则点P需()A.向右平移3个单位得到B.向左平移3个单位得到C.向下平移3个单位得到D.向下平移3个单位得到3.己知点P(-3,y)向下平移3个单位,向左平移2个单位后得到点Q(X,-1),则xy=(设计

6、意图:检查学生对本节知识的掌握情况和对知识的应用情况。试题的多少、难易应根据自己班情况而定。(六)拓展1.在平面直角坐标系中,图形关于x轴、y轴对称时,坐标的规律是什么?2.线段平行于坐标轴时,线段上的点的坐标有什么特征?设计意图:满足不同层次学生的需要,拓展知识视野。二、设计导学案应理清两种关系(一)导与学的关系以人为本,还课堂于学生,确立学生是学习的主体。在传统的数学教学中,体现了一个“教”字,那就是“教”什么?即教材中的教学内容;怎么“教”?即教师设计的教案和使用教案实施的课堂教学过程;“

7、教”到什么程度?即所谓教学任务的完成情况和教学目标的达成情况。如果我们把“教”改为“学”,即“学”什么?怎么“学”?“学”到什么程度?一字之差,教师与学生的地位关系发生了变化,更能体现学生学习的主体地位。学习方式变了,由以教师“教”为中心变为以学生“学”为主体,这是理念的转变。所以,设计导学案,怎么“学”的问题是核心,应体现两个原则:一是怎样让学生自主合作、探宄学习,体现学习过程,体现思维训练。二是教师如何帮扶引导学生学习,教给学生学习方法,在教学过程中,教师是组织者、引导者、活动的参与者。(二

8、)教材与学案的关系学案源于教材,又要别于教材。在教学过程中,教师首先要指导学生阅读教材,用不同的符号进行勾画圈点。对学案中的问题,教师要指导学生分析、解决,带着问题解读教材。总之,导学有法,但无定法,贵在得法。教师不仅要注重知识的传授,更要注重对学生学法的指导。学会方法,走遍天下。参考文献:[1]袁碧.探讨小学数学导学案的设计[J].才智,2013(21).[2]张黎明.浅谈小学数学导学案的有效设计[j].2O16(7).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