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中医内病外治法

浅谈中医内病外治法

ID:21862491

大小:1.84 MB

页数:13页

时间:2018-10-21

浅谈中医内病外治法_第1页
浅谈中医内病外治法_第2页
浅谈中医内病外治法_第3页
浅谈中医内病外治法_第4页
浅谈中医内病外治法_第5页
资源描述:

《浅谈中医内病外治法》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浅谈中医内病外治法新都区中医医院内一科马燕浅谈中医内病外治法中医内病外治法是中医疗法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系属于中医外治法,有着悠久的历史和丰富的文献。随着药源性疾病问题的增多,中医内病外治法越来越受到国内外专家学者的高度重视,成为当前中西医界共同关注的话题。概念、源流、机理、应用一、中医内病外治法的概念中医外治法虽然早已形成体系,但对其概念的界定仍存在不同看法。主流观点,由吴镇西、吴自强[1]等提出,认为外治法的概念应坚持目前较为公认的广义外治法和狭义外治法。广义外治法是指除口服药物以外施于体表皮肤(粘膜)或从体外进行治疗的方法。狭义外治法一般不包括针灸。而中医内病外治法

2、,就是运用不同的方法发挥其疏通经络、调和气血、扶正祛邪等作用,使失去平衡的脏腑阴阳得到重新调整和改善,从而促进机体功能的恢复,达到内病外治的目的。二、中医内病外治法的发展中医内病外治法研究具有悠久的历史和丰富的文献资料。追溯中医外治的发展,可以概括的说,中医外治萌芽于原始社会,奠基于先秦,发展于汉唐,丰富于宋金元,成熟于明清,提高于现代。《五十二病方》全书记载283方,其中外治方占一半以上,运用药物外治法有敷贴法、熏蒸法,熨法,药浴法,握法等20余种。《黄帝内经》记载了浸渍、热浴、热熨、涂敷、烟熏等中药外治法,开创了膏药之先河。整部《内经》仅13方(2外治方,11内服方)

3、,大部分篇幅论述针、灸、摩等外治。《金匮要略》创立了多种药物外治法,如洗涤法、烟熏法、药敷法、坐药法、纳药鼻中法等,使用了多种剂型的外用药,如药膏、油膏、散剂、水剂。同时,运用外用药物治疗多种疾病,如百合病,伤风头痛、心悸、气喘等,并开创中医外治法治疗急诊病的先河。二、中医内病外治法的发展《千金要方》所用外治法有27种之多,如溻浴法、敷法、摩法、塞法、熏法、滴法等,治疗病种广,尤善外用药物治疗儿科疾患。吴师机所著《理淪骈文》对外治方药进行了系统的整理和理论探讨,完善了外治理论。提出“外治之理,亦即内治之理;内病外取,需分三焦论治。”提出了三部应三法的外治体系,即“上用嚏,

4、中用填,下用坐。”申明了内治外治之义,为外治理论的系统化和完善作出了贡献。三、中医内病外治法的现代研究1中医内病外治法的机理研究外治法要发展,基本理论的研究非常重要。然而多年来,人们一直以外治大师吴师机的外治基本理论“外治之理,即内治之理;外治之药,亦即内治之药;所异者法耳”为宗。大家多采取“拿来”主义,质疑者甚少。从中医基本理论及其生理、病理、药理的高度来看,内治与外治是否真的相同,值得进一步的思考、验证。近年以来,非药物外治法以机械刺激、经络传导达到治疗目的,这一理论已被大家公认。对于药物外治法的机理,吴镇西[2]早已将其概括为“经络传导、皮肤透入和粘膜吸收”三个方面

5、,并为广大医者所接受。1中医内病外治法的机理研究经络传导经络是人体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沟通表里、上下的一个独特系统,外与皮肤肌腠相连,内与五脏六腑相接,用中药外敷有关穴位,既有穴位刺激作用,又通过经络使药物充分发挥其功效。皮肤透入中药经皮肤给药的方法很多,如敷、贴、熏、蒸、洗等。一般药物若能通过表皮,都容易从真皮吸收到体内。皮肤给药的最大优点是,避免药物对胃肠道与肝脏等的损害,同时也避免了胃肠道与肝脏对药物的影响,从而提高了药物利用度。近年来,有人开始对中药的透皮吸收进行定性、定量研究。周庄[3]等研究青藤碱的透皮速率以及薄荷脑、冰片、薄荷脑与冰片合用等透皮促进剂对青藤碱微

6、乳吸收的影响,结果发现,薄荷脑、冰片及其合用对青藤碱体外透皮吸收都有促进作用,其中两者合用最强。粘膜吸收从眼、鼻及前、后二阴给药,多从粘膜吸收,其方法包括塞鼻、点眼、含漱、喷雾、灌肠等。2中医内病外治法的应用研究外治法早已由局部体表病变向全身性疾病治疗发展。从目前临床应用看,外治法在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支气管哮喘、胃食管反流病等多种内科疾病中都有了广泛运用。蒋诗超[4]等对近5年国内发表的穴位埋线治疗支气管哮喘的文献进行回顾性定量分析,检出有效文献93篇,完整的穴位埋线治疗支气管哮喘临床报道46篇,以临床研究类文献为主。得出结论为,穴位埋线疗法治疗支气管哮喘有其特色,疗效显

7、著。通过外治法发挥作用,相对于内治法而言,更有直接、快速、用药少,疗效大、痛苦小,治疗费用较低,使用方便等独特的优点。2中医内病外治法的应用研究在传统的敷贴、熏蒸、烫熨、针、罐外治法的基础上,近年来穴位埋线、穴位注射、自血疗法、中药离子透入法、磁疗等一些创新外治法也得到了广泛的运用,临床应用范围也更加广泛。四、中医内病外治法的思考与展望中医内病外治法是中医治疗学的重要方法之一,临床报道以一病一方,一法一方为主,而理论探讨较少。中医内病外治法的应用应以辨病论治及辨证论治为原则,用(方)药选穴都不能脱离这个原则。此外,伴随着科技的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