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会问题——道德失范

社会问题——道德失范

ID:21870667

大小:519.50 KB

页数:24页

时间:2018-10-21

社会问题——道德失范_第1页
社会问题——道德失范_第2页
社会问题——道德失范_第3页
社会问题——道德失范_第4页
社会问题——道德失范_第5页
资源描述:

《社会问题——道德失范》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社会问题--道德失范(以“见死不救”为例)道德失范,是指在社会生活中,道德规范对人的行为约束力的失去或弱化。表现为相当一部分具有道德责任能力的社会成员,在社会活动中不遵守本该遵守的道德准则,丧失了最起码的道德良心的行为现象。社会失范在任何时候都是绝对存在的。内容提要一、现状与事实认定学术界对我国目前道德状况的判断和认定,有爬坡、滑坡论;缺位、错位论;倒退崩溃论和进步发展论。道德失范是一种社会病。我国现阶段在社会生活的广泛领域出现大量不讲诚信、损人利己、见死不救、麻木冷漠、乱扔垃圾、践踏草坪等。思考——2005年

2、9月17日,有一女子在辽宁沈阳市一座20多层高的“烂尾楼”上欲跳楼,在他滞留高楼上的6个多小时里,有上千人围观,只有一名学生报警。有人为了目睹她惊人的一跳,顾不得回家吃饭;有人为了不错过一场“热闹”,竟然回家拿来了凳子、饼干和矿泉水;还有人在围观的人群中卖望远镜。整个一条街被堵塞,人来人往,奔走相告,就像是在过一个“盛大节日”。扶不扶?遇车祸见死不救见到他人面临危险,而不去救二、道德失范的原因有哪些(6)体制原因市场经济制度的不完善是体制原因。道德作为上层建筑,是由经济基础决定的。我国是市场经济,法律不完善,提

3、供了宽松自由的环境。社会成员在追求利益最大化时,践踏了道德标准。经济发展不平衡。基本原因法制不健全、法治水平低、政治文明程度不高,是道德失范的基本原因道德受到政治、法制的制约。我国存在着大量的有法不依、以权代法等不良现象,破坏了公平公正。社会原因道德教育和道德灌输的空泛化是道德失范现象产生的社会原因。教育可以培养良好的道德习惯,确立正确的道德意识,塑造道德情操。目前,道德教育内容赏不足,再教育形式不够新颖以及道德教育主题本身存在的一些问题历史原因以人整人、人斗人、人陷害人为主要内容的历次惨烈的政治运动,所导致的

4、对善良道德情感的破坏及其所造成的良好道德资源的匮乏。德建设非一日可成,也不能平地起高楼,需要长期的历史积累,我国古代虽然有非常丰厚的优秀道德文化和道德传统,但由于种种原因,它并没有内化为现今社会绝大多数人的良好道德素养和道德习惯。直到现在,诚信和善良仍然是我们社会最为稀缺的道德资源,经过了大搞阶级斗争、互相揭发、人人自危的岁月风雨,人与人之间、人与社会之间最基本的道德信任,被破坏殆尽,从而埋下了相互猜疑、彼此设防的“恶种”。直接原因党风、政风、军风不正,官场空气污浊、“官德”劣化,是道德失范的直接原因。领导干部

5、具有极大的昭示作用,工作作风和生活作风影响很大。深层次原因信仰缺失是当代中国道德失范的深层次原因信任危机(见死不救)公众与公众公众与政府1998年,北京某报做过一个调查。问读者为什么“见死不救”,大多数人回答:好人没好报的现实让人心越来越冷。公众冷漠(见死不救)认知性冷漠、情感性冷漠和制度性冷漠。现代化生活加强了人与人之间的联系,又疏远了人与人的情感关系。实用主义原则在人际中的渗透造成了人与人关系的功利化、孤立化和情感淡化倾向。这种变化造成了冷漠竞争和敌对、人际和谐的破坏,造成了社会关系纽带松弛、人心涣散。我们

6、应该做什么?三、解决对策强化道德教育责任,培养良好的道德情感。强化道德基本规范的教育。(加大宣传)《公民道德建设实施纲要》。弘扬时代精神与民族精神,积极建设社会主义基本道德体系。(文化是灵魂)确立正确的荣辱观,特别是在全社会范围内培育必要的廉耻观念,是解决道德失范问题的重要环节。健全道德奖惩机制,激励内求。加强社会主义法治建设,致力于道德规范制度化,实现德与法的结合,互补构建新的道德评判标准(客观,科学,统一的)总而言之,解决当代中国的道德失范问题,是一项艰巨的系统工程。由于道德本身所固有的社会性、游移性,人们

7、很容易产生自我道德优越感,对他人不道德行为大加谴责和批判,也容易成为麻木冷漠的局外人、旁观者,极易忘记伟大道德理想的实现,并不是少数“圣人君子”可以完成的,“从我做起、从现在做起、从小事做起”是多么的重要!治理道德失范问题是一个复杂的社会系统工程,既要通过宣传,教育内化于心。也要依靠规范和制度的保障内化于行。书籍推荐书名:《中国社会转型期道德失范问题研究》作者:雷结斌出版社:人民所属分类:哲学、伦理学主要内容:表现、危害、原因、治理原则、治理具体措施和实现途径等作者(美国)(StuartRachels)斯图亚特

8、·雷切尔斯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道德的理由》以追问道德理由的思考方式,展现了人类对道德问题思考的历史。它让读者理解“道德判断必须基于充足的理由(goodreason);还要公平地考虑每一个个体的利益”。课后思考怎样正确理解法治政治与道德建设的关系?作为一名社会工作者可以如何干预社会道德失范问题?谢谢!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