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语时间概念的空间隐喻

汉语时间概念的空间隐喻

ID:21889850

大小:53.50 KB

页数:6页

时间:2018-10-25

汉语时间概念的空间隐喻_第1页
汉语时间概念的空间隐喻_第2页
汉语时间概念的空间隐喻_第3页
汉语时间概念的空间隐喻_第4页
汉语时间概念的空间隐喻_第5页
资源描述:

《汉语时间概念的空间隐喻》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学术论文-天天文库

1、汉语时间概念的空间隐喻摘要:时间和空间是运动着的物体存在的基本形式,但两者在人类认知和语言表达中的地位却是不平衡的。时间的表示主要是通过空间的隐喻来实现的。本文从认知的角度对比探讨了汉民族通过空间概念认知和建构时间的途径和方式问题。  关键词:汉语认知时间空间隐喻    1.引言  隐喻不仅仅是一种修辞手段,还是人类思维和认知的重要手段。隐喻就是人类将某一领域的经验用来说明另一领域的经验的一种认知活动(Lakoff,1980:3)。“人们往往参照熟知的、有形的具体的概念来认识、思维、经历,对待无形的、难以定义的概念,形成一个不同概念之间相互关联的认知方式”(赵艳

2、芳,2001)。空间是一种基本的本体论范畴,空间关系在人类的认知中占据中心地位,人们往往借助空间的概念去认知和建构其他抽象复杂的概念系统和事物。时间是看不见、摸不着的,人类也没有感知时间的具体器官,所以时间必须借助其他具体的概念来认识和表述,要借助事物运动、空间、方位等概念以隐喻的方式来认知。时间是基于空间概念发展起来的,空间是时间的表征模式。人类语言学家格拉柏哥等人(1992)曾说:“人类语言的一个普遍性,甚至说,人类思维的一个普遍性,是系统地使用空间概念和词汇来喻指时间概念。”(转引自周榕,2001:89)人们把长期反复感知所形成的关于空间及空间的意象或意象

3、图式,投射到时间这一概念域,就形成了时间的空间隐喻,用来认知时间这一抽象的概念。  2.时间概念的空间隐喻特征  根据Lakoff的隐喻理论,隐喻就是将始源域B的框架结构投射到目标域A之上.这种投射有三个特点:一是单向性,即只能将B的结构投射到A上,而不能将A的结构投射到B上;二是部分的而并非是B的所有概念结构都投射到A上;三是映射前后的认知拓扑结构是恒定不变的,也就是说目标域的结构与始源域的原有内部结构一致。因此汉语中时间概念的空间隐喻保留了空间范畴中维度、方向、位置和移动方式等因素。  3.汉语时间概念的空间隐喻  3.1时间维度的描述  时间概念保留了空间

4、概念的一维结构特性,因此在汉语里有“远古、最近、上周、下周、长期和短期”等说法,却没有用宽度等二维属性的词来表示,也没有用高低、方圆等三维属性的词来表示。而在一维属性的时间词汇里,也没有与空间词相对应的表左右的时间词。因为时间是有方向性的,具有不对称的属性,所以描写时间的空间词语不能是表对称的“左、右”,而是表不对称关系的“前、后”。  3.2对时间形状的描述  汉语用来构造时间概念的主要都是直线,即时间是沿着直线运动的物体。任何非典型的和不规则的形状在汉民族看来都不适合描述时间。汉语既采用水平坐标,又采用垂直坐标的上下方向。  在几千年的中国历史中,占统治地位

5、的儒家思想推崇“人之初,性本善”的人性观,主张“克己复礼”,向善的本性复归。此外,在中国文化中也颇有影响的道家思想主张“天人合一”,回归自然,回归过去,因此人们习惯于面向过去。受这些传统价值观念和思想的影响,汉语民族在用空间范畴中的前、后方位说明时间范畴时,形成了“过去在前,未来在后”的隐喻。这一隐喻概念在汉语中得到了淋漓尽致的体现:长江后浪推前浪,史无前例,空前绝后,前无古人,后无来者,前赴后继,前车之鉴,前所未闻,前辈,后辈,后起之秀,后继有人,前无,后天,以前,今后,等等。  这里要说明的一点是,在汉语文化中,存在与上述时间隐喻概念相冲突的价值观念及隐喻结

6、构,这可以从“回首往事”、“前途无量”等汉语表达式中看出来。而两种隐喻概念的冲突反映出两种价值观念的冲突。在同一社会中,不同的价值观念分属主流文化和亚文化,两种价值观念的矛盾反映出不同的文化给予价值观念不同的优先权(Lakoff、Johnson,1980:24)。在中国,过去取向的价值观属于主流文化,其影响远远超过未来取向的价值观念。  汉语中有用“上、下”这一纵向空间概念来喻指时间,即时间较早为上如“上个月、上周”,时间较迟为下如“下个月、下周”。蓝纯(1999)曾通过互联X收集到750个“上”的语句和434个“下”的语句,发现其中喻指时间的语句分别占10.4

7、%和32.27%。她认为这一隐喻的产生可能与太阳的运行有关系。太阳早晨从地平线上升起,中午时达到最高点,因此有“上午”一词,而“上”也就表示前一段时间或早些的时间;午后太阳逐渐下降,直到傍晚低于地平线,因而有了“下午”一词,“下”即为较迟的或后一段时间。上午先于下午为早,下午晚于上午为迟,故而有了“时间较早为上,时间较迟为下”这一对空间隐喻。把时间比作河流,是中国文化传统中一个比较固定的意象。河流自然是自上而下流动的,时间之流先经上游,后经下游,所以我们在谈及历史时便用“追溯、上溯”等词。此外,这一隐喻的形成可能与中国的特有文化传统有关。崇拜敬仰祖先是中国文化的

8、一个显著特征,祖先的牌位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