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认知角度看时间空间化的概念隐喻与概念转喻

从认知角度看时间空间化的概念隐喻与概念转喻

ID:9408320

大小:50.00 KB

页数:4页

时间:2018-04-30

从认知角度看时间空间化的概念隐喻与概念转喻_第1页
从认知角度看时间空间化的概念隐喻与概念转喻_第2页
从认知角度看时间空间化的概念隐喻与概念转喻_第3页
从认知角度看时间空间化的概念隐喻与概念转喻_第4页
资源描述:

《从认知角度看时间空间化的概念隐喻与概念转喻》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应用文档-天天文库

1、从认知角度看时间空间化的概念隐喻与概念转喻关键词:时间空间概念隐喻概念转喻1.概念隐喻与概念转喻的关系一种语言没有隐喻和转喻是不可思议的:这两种支配力是人类言语基本结构中所固有的(Ullmann,1962:91-92)。作为时间概念化不可或缺的认知手段,二者都是从始发概念向目的概念的映射,对于建构相互人类思维及关联范畴组成的复杂网络起着关键作用。它们之间的主要区别在于,隐喻是在不同认知模型之间进行的映射,而转喻是在同一认知模型中进行的映射,即在同一认知模型中的一个范畴被用来代替另一个范畴,在同一认知模型中,用一个

2、范畴去激活另一个范畴,以突出后者。按照完型心理学的研究,隐喻与相似原则及顺接原则有关,即人们容易将相同或类似的东西看作是一个单位,以及人们倾向于寻找有规律、变化小的整体。转喻与接近原则及突显原则有关,即人们容易将距离相近的事物看作一个单位,以及人们容易观察到事物的突显特征。隐喻和转喻相互作用,有时很难将它们区分开来,因此,有学者提出将隐喻和转喻看作认知操作的连续体(clineofcognitiveoperations),Goossens甚至提出了隐转喻(metaphtonymy)这一概念。时间一直以来是自然科学和

3、哲学的研究对象,唯物主义哲学家费尔巴哈认为空间和时间是一切物体的存在形式。时空概念紧密相关,但二者又具有不平衡性,人们对空间概念的认识早于时间,空间概念更容易被人们所感知。Alverson(1994)。对英语、汉语、印地语和Sesotho这4种互不关联的语言进行分析后得出结论:人类的时间经验源于对空间的经验(张建平,丁展平)。本文在前人研究的基础上,从认知角度探讨时间概念空间化的隐喻与转喻。2.时间空间化的概念隐喻当代认知语言学奠基人莱考夫(GeorgeLakeoff)和约翰逊(MarkJohnson)在其合著的

4、《我们赖以生存的隐喻》(Metaphorsp;Johnson(1999:152)提出了movingtime(时间在动)和movingobserver(观察者在动)两种模式。2.1.1沿横向坐标轴运动(水平层面)时间在动指将时间的流逝比作物体在空间中的运动,而观察者则是静止的。相对于观察者位置在前面的时间即未来;例如:(1)theingyear;(2)theydaysbehindus.相对于观察者位置固定的时间即现在。例如:(1)atthepresent;(2)forthetimebeing;以上例子均蕴含着时间流

5、逝是空间中物体的运动(Timepassingismotionofanobjectinspace)这一隐喻。2.1.2沿纵向坐标轴运动(垂直层面)西方人重理性,善于逻辑思维,西方科学的不断开拓和创新思维推动西方文明的发展。在英语中,Thenextbestthing正表现了西方人对未来事物的创新求变,探索意识。西方思维方式具有向前看的前瞻性、创新性。因此,西方人在时间纵向坐标中取未来为上,过去为下;未知为上,已知为下。2.2循环时间隐喻循环时间的概念与日复一日的太阳升起和降落、白天黑夜依次交替出现有关,人们观察到的这

6、个自然现象似乎是一种循环时间(肖燕)。例如:(1)timeandtimeagain;(2)therecurringtime;(3)Historyalp;Radden(1999:1-2)也指出:转喻是一种可能比隐喻更为基本的认知现象。转喻可被理解为一种概念过程,在这个过程中,一个概念实体目标体,在心智上可通过同一个ICM中的另一个概念实体转隐体来理解。)语言表征中的时间和空间短语常常是相似甚至等同的,时间借助空间的词汇语义实现了自身的概念化,由于空间是一个比时间更具体的概念,时空概念的转喻常以空间距离与时距的相互转

7、喻来实现。4.结语人类对时间概念的认知主要借助空间概念来实现。时间空间化的概念隐喻中,人们对时间的认识包括线性时间和循环时间两种方式,但以线性时间认知模式为主;时间空间化的概念转喻通常以时间和空间距离的转喻来实现,该认知方式是以线性时间概念来实现的,都借助了时间线性流动的特点与空间概念进行映射来实现语言表征。时间空间化的的隐喻和转喻不是随意产生的,而是深深植根于人们的日常经验,基于日常经验之上的概念化并不是杂乱无章的,特定的时空认知模式决定特定的其语言表达的概念隐喻和转喻。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