赤壁赋案例分析

赤壁赋案例分析

ID:21913387

大小:48.00 KB

页数:10页

时间:2018-10-25

赤壁赋案例分析_第1页
赤壁赋案例分析_第2页
赤壁赋案例分析_第3页
赤壁赋案例分析_第4页
赤壁赋案例分析_第5页
资源描述:

《赤壁赋案例分析》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工程资料-天天文库

1、《赤壁赋》教学案例分析(一)案例的主题苏轼的《赤壁赋》兼具南北朝骈赋和唐宋古文的双重特点,文质兼美,情理并茂。将纯理念的对社会人生的抽象认识通过欣赏风月,凭吊古人的方式来完成,在主客观的契合间发出哲理的意蕴。文章“如行云流水,初无定质,但常行于所当行,常止于不可不止,文理自然,姿态横生”。它是高中语文新教材必修一中唯一的一篇宋文,我们知道,唐代散文重在意境和情感,而宋代散文则重在情感和理趣。但无论是意境、情感或是理趣,都应该注重对文章语言的鉴赏,即揣摩意境,感悟情感,探讨理趣。这也就是本单元教学的一个重点。因此,在对《赤壁赋》教学过程中应紧紧抓住“鉴赏”二字,致力于培养学生的欣赏水平

2、,这也体现了新大纲中要求的“要致力于学生语文素养和整体能力的提高,重视积累、感悟和熏陶,重视语文运用能力和语感的培养”。鉴于以上的教材分析,确立如下的三个教学目标:(1)学习骈散结合的语言特点;(2)感知作品言外的情感理趣;(3)了解诗人儒道兼济的思想。并以“欣赏分析文中的‘水月’意象”和“体悟主客问答中的哲理内涵”为教学重点。教学中,第一课时应运用多媒体的形式让学生多听、多看,同时让学生有感情的反复诵读,重在整体感知,在此基础上理清文章的思路;第二课时重在研宄性的讨论学习,方法是教师设计问题,学生课外搜集资料,写好发言稿,课堂上以交流、讨论的形式将学生对课文的理解引向更深的层面。(

3、二)案例的过程第一课时一、学生课前预习1、阅览相关材料《人生到处知何似?应是飞鸿踏雪泥一一浅谈苏轼逆境中旷达的人生态度》收集关于赤壁的历史、关于赋的相关知识。2、熟读课文,利用工具书解决字词,并归纳文章的字词。3、根据学生的学习水平,将学生按平均水平分为若干小组(4-6人之间)。说明:这一步旨在引导学生学会自学,学会收集材料,学会整理材料,养成预习的习惯,初步感知课文,为以后的学习打下基础。二、作者和解题:以苏轼图片导入,由小组学生介绍苏轼的相关经历,教师明确:1、黄州的苏轼:苏轼人生中最无用世机会的三处贬所:黄州、惠州、儋州。赤壁赋的写作正是苏轼遭受人生第一次挫折时。简单的介绍苏轼

4、躬耕东坡、黄州夜醉及两赋一词。有助于学生对欣赏作品时恰当的运用“知人论世”的方法。2、解题:(1)赤壁的有关话题:三国时的赤壁和黄州的赤壁(2)赋的特点的演变:骚赋一大赋一小赋一駢赋一律赋一文赋说明:这一步主要是引导学生体会课前预的重要性和筛选信息的重要性。展示课前所学,得到认可,激发兴趣。三、第一环节:听录音或看多媒体课件,提醒学生注意字音的准确,语句节奏的缓急和节奏的变化。教师点明五段文字的五次换韵。四、第二环节:以诵读为纽带,落实以下几个步骤:1、正音读一识文字一通义训一察语气一明文法一断句读一辨辞采一别文体请四位学生分别朗读,其余同学根据注解疏通文意,找出駢句,用心读。2、学

5、生提出疑问,教师提示秉要知识,举例.•词类活用一一使动用法:舞幽壑之潜蛟意动用法:侣鱼虾而友麋鹿名词作动词:况吾与子渔樵于江渚之上句式__定语后置:客有吹洞箫者宾语前置:何为其然也说明:以朗读加深对课文的体会,通过读了解文体特点和散文的韵律之美。五、第三环节:理清文章的思路,(学生默读,检查学生有无动笔勾画)教师点拨:第一节一一月夜泛舟的陶醉第二节__悲凉箫声的伤感第三节一一人生失意的悲情第四节__随缘而安的态度第五节一一忘情尘世的洒脱说明:此步骤重在倡导学生学会自学,学会合作。同时也让学生体会诵读在文言文学习中的重要性,从而在语感上进行强化,促进课文的背诵。从读到理解文意,再从理解

6、文意到背诵,、落实教学H标。六、第四环节:通过以上的分析,再让学生齐读课文,仔细体会文章的语言,探讨景、情、理的关系(再细读,小组讨论)。学生按四组展开讨论:文章写了怎样的景?文章写了怎样的情?文章写了怎样的理?总结情、理、景之间有什么关系?七、课堂演练,强化双基(略)八、布置作业:安排下节课的讨论话题:(1)搜集苏轼相关作品(词赋)中有“月亮”的句子,欣赏本文中的“水月”的意象,体会苏轼对自然的态度。参考:《永遇乐》、《虞姜人》、《江城子一一密州出猫》、《卜算子一一黄州定惠院寓居作》、《念奴娇一一赤壁怀古》、《记承天寺夜游》、《后赤壁赋》等。(2)分析主客的形象,体悟主客问答中的理

7、性思想。(3)寻找材料,看古人(主要是陶渊明、李白等)的人生观。第二课时一、评析文中的“水月”意象1、苏轼在他许多作品中多次提到“水月”意象,仅以“月”为例,有哪些?学生展示自己搜集的材料,并进行分析(以下为节选):*明月如霜,好风如水,清景无限。(《永遇乐》)*夜闲风静欲归时,惟有一江明刀碧流漓。(《虞姜人》)*会挽雕弓如满月,西北望射于狼。(《江城子一一密州出猫》)*缺月挂疏桐,漏断人初静。(《卜算子一一黄州定惠院寓居作》)*人生如梦,一尊还酹江月。(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