产业社会人口生育率革命

产业社会人口生育率革命

ID:21916071

大小:56.50 KB

页数:8页

时间:2018-10-25

产业社会人口生育率革命_第1页
产业社会人口生育率革命_第2页
产业社会人口生育率革命_第3页
产业社会人口生育率革命_第4页
产业社会人口生育率革命_第5页
资源描述:

《产业社会人口生育率革命》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学术论文-天天文库

1、产业社会人口生育率革命一、历史背景18世纪中后期在英国始发的产业革命,使西欧诸国先后步入近代产业社会的门槛.这种经济类型的转变,又将社会和文化引伸到巨大的变革之中。随着现代产业社会的发展与经济生存空间的扩大,欧洲人口在动态方面空前膨胀.从产业革命至20世纪中期近200年时间内,欧洲的人口由1.45亿剧增到8亿,膨胀率达5.5倍,是亚洲的2倍,掀起了史无前例的巨大波动。一般认为,英国为近代产业社会之母,它的产业革命是从1760?1830年完成的,而生于1766年死于1834年的马尔萨斯,他的一生恰好处于英国社会“急风骤雨”式的变革

2、时期。产业社初期工业化过程所掀起的人口大膨胀,将西欧各国政府弄得困惑不解,马尔萨斯的“过剩人口”理论由此而笼罩了欧洲。19世纪中后期,随着工业的进步,西欧各国在繁华年代里所出现的生育率大幅度下降,马尔萨斯的人口理论已被人遗忘。但到20世纪30年代,由于资本主义的总危机,马尔萨斯过剩人口的魔鬼又被凯恩斯的失业魔鬼所吞食。然而魔鬼并没有消失,仅是化了装,或者说,马尔萨斯的理论在资本主义经济尚大萧条中栩栩如生。这种经济停滞与人口增减波动相互联系的社会现象,驱使西方的经济学家开始把自己视野从人口的死亡率转向生育率。第二次世界大战之后,欧

3、美各主要国家经过二十年左右的补偿性“婴儿热”之后,生育率的江河日下业已成为经济学界的核心课题。回顾历史,在以西欧为典型的工业化过程中,人口在动态方面有如下三大特征:(一)死亡丰在整个工业化过程中穗步下降。(二)出生率在工业化初期(1760?1880年)上升,而它的高水平持续到19世纪末期。(三)出生率在工业化后半期(1880?1950年)急转下降,至今尚有继续衰退之趋势。根据上述三大特征,经济学界在分析总结西欧各国这一人口动态时,一致认为人口的调节作用是生育率由高峰转入低谷的直接动因。因此,学者们就将工业化过程中,伴随着社会经济

4、现代化进程而出现的生育率由高向低,人口发展由传统型的自然生育模式向控制型生育模式转化的历史过程,称之为生育率革命。二、生育率转变的理论沿革由于地球表面人口泛滥,过剩人口已使地球超负荷运转。人口的压力已使农业经济走到了“资源扩张”的历史尽头,为解决人增地减而造成的粮食紧缺.经济学界已展开了对人口问题的热切研究与探讨。从马尔萨斯至马寅初一个半世纪左右的时间内.各有关学者对人口问题的研究,从萌芽到成熟.均建立起自己相对独立的理论体系,为生育率革命的形成,奠定了理论基础。在经济学说尚未成熟的前产业社会,政治、历史学家马切维里在其所著的《

5、费连彻的历史》一书中,首次提出了“过剩人口”的概念,模糊地透视出人口增加有超越有限土地扶养能力的倾向。继之而来的保太罗.在他的《城市论》与《国政论》等著作中.从人类无限的“生殖力”与有限的“荣养力”(生产它的土地的地力和从他国采集食料的城市的能力)对比中,呼吁人口增加应在这一点停下来。由此而萌芽的经济的人口思想,后人称保太罗早在16与17世纪的文明时期.就已经作为经济学家而登场了,并且总是把人口问题摆在一切经济问题的首位.为人口研究里的经济观点,打下了一块奠基石。但是,无论是马切维里还是保太罗,在论述人口与经济的形式时,均是将其

6、作为国家学的一个环节进行经济学研究的,特别在当时的前产业社会,要去开辟限制人口增长的新领域,历史在接受这方面的考验上尚未成熟。所以,马切维里与保太罗在研究人口问题上的经济观点.仅是为尔后的人口经济学研究,播下了一粒种子。英国古典派经济学者马尔萨斯,承袭马切维里与保太罗的“过剩人口”思想,以人口本身为独立的问题.从各个角度验证它,并将经济学的人口理论集其大成,形成独立的学科体系。影响之深,正如柳梅林所说的:“马尔萨斯死后,人口理论全部文献可以分为马尔萨斯拥护论及反对论的两派。实际上也确实如此。出现多得不可胜数的评论家分成拥护和反对

7、两大阵营,开展无休止的论战。人口思想界自马尔萨斯以后,甚至有人说不提马尔萨斯就不能进步”。但是,生存在近代产业社会初期阶段的马尔萨斯,并未预料到这个社会的成熟阶段或末期的人口生育能力完全能够置于人类意志的控制之下。这种生育缩减的事实.既体现了马尔萨斯所处时代的局限性,又说明马尔萨斯的人口理论只是在近代产业社会的入口处徘徊,他所看到的人口问题.仅是农业社会的食物生产问题。所以,在20世纪初期的经济危机中,马尔萨斯的“过剩人口”理论就被凯恩斯的有效需求不足的失业理论(从有效需要的破绽中逃跑出来的失业的魔鬼所代替。到20世纪中期,发达

8、国家因生育率的长期下降,人口动态陷入了凯恩斯的有效需求不足的失业困境;发展中国家因生育率持高不下.陷入了马尔萨斯的“过剩人口”的困境,两种困境的渊源,均为生育率。第二次世界大战之后,经济学界在以研究生育率为核心的基础上,诞生了生育率经济学。1957年,列宾斯坦著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