儿童eb病毒感染15例临床分析

儿童eb病毒感染15例临床分析

ID:21923481

大小:51.00 KB

页数:5页

时间:2018-10-25

儿童eb病毒感染15例临床分析_第1页
儿童eb病毒感染15例临床分析_第2页
儿童eb病毒感染15例临床分析_第3页
儿童eb病毒感染15例临床分析_第4页
儿童eb病毒感染15例临床分析_第5页
资源描述:

《儿童eb病毒感染15例临床分析》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工程资料-天天文库

1、儿童EB病毒感染15例临床分析摘要:目的:探讨分析儿童EB病毒感染的各种临床表现、实验室检查的情况以及误诊率,以期提高儿童EB病毒感染的诊断水平。方法:回顾性分析ELISA即酶联免疫吸附法检测EBV-VCR-IgM诊断儿童EB病毒感染的15例临床资料。结果:儿童EB病毒感染多表现为发热、咽峡炎、淋巴结增大症状以及肝脾大等,有时候也会出现咳嗽、黄疸、跟睑水肿、皮疹、抽搐症状以及消化道大出血等。经检查还发现外周血白细胞的数目也显著增多,其中最主要的是淋巴细胞的数目增多,还有一部分患者的异性淋巴细胞的数目也增高,早起的

2、EBV-VCR-IgM是呈阳性的。另外,本次试验误诊为5例,由于患者早期症状比较轻、体征少,以其他的一些症状为主要表现,或者在发病初期出现多脏器受累。结论:儿童EB病毒感染症状和体征表现是多种多样的,累及各个脏器,非常容易出现误诊,其中,EBV-VCR-IgM检测对早期的诊断比较有效。关键词:儿童EB病毒;实验室技术儿童EB病毒是一种嗜淋巴细胞的病毒,主要是侵犯淋巴B细胞,由于儿童EB病毒会累及全身多脏器,而且发病时症状和体征的表现多种多样,特别是在早期时容易发生误诊。回顾性分析广东省清远市妇幼保健院在2009年

3、1月~2011年1月ELISA即酶联免疫吸附法检测EBV-VCR-IgM诊断儿童EB病毒感染的15例临床资料,现报告如下。1临床资料回顾性分析15例临床资料,其中男9例,女6例;年龄8个月~15岁,1岁以下2例,1~7岁9例,7岁以上4例。入院时病程2~16d。本组临床表现是全部发热,体温37.8~40.3℃,热程为4d~3周。其中咽峡炎是15例,其中4例是扁桃体隐窝处有白色物质渗出,2例上腭部出现小出血点;淋巴结增大为13例,主要是颈淋巴结的增大;肝脾大5例;咳嗽4例;黄疸3例;双侧眼睑水肿2例;皮疹2例,1例

4、为猩红热样,1例为多形性红斑;抽搐1例,消化道大出血1例。2结果15例均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法检测EBV-VCR-IgM,结果均是阳性。入院时的血白细胞计数为(3.2~45.1)×109/L。小于10.0×109/L为2例,其中1例为三系均减少,白细胞计数为3.2×109/L,红细胞计数为2.46×109/L,血小板计数为64×109/L;10例为(10.0~30.0)×109/L;大于30.0×109/L为2例。8例淋巴细胞比例大于0.65,3例异型淋巴细胞比例大于0.10。尿常规检查见血尿以及蛋白尿共3例。另外1

5、0例丙氨酸转氨酶为50~398U/L。X线胸片异常的有7例,其中1例表现为支气管肺炎,1例表现为右侧肋膈角变钝,1例肺纹理增多、增粗。另外,1例抽搐患儿的脑电图检查表现为弥漫性慢波增多,而头颅CT以及脑脊液生化及常规则无疾病。1例心电图表现为见T波改变,行心脏彩超检查都没有异常情况发生。1例出现支原体特异性IgM抗体呈阳性结果。行骨髓细胞学检查为3例,2例为增生性骨髓象,1例为骨髓增生活跃偏低。由此可以看出吞噬血细胞的现象以及少许的异型淋巴细胞。1例的凝血酶原时间20.9s,白陶土部分凝血激酶时间57.4s;另外

6、1例消化道大出血患儿的凝血酶原时间为41.5s,白陶土部分凝血激酶时间大于100s。本组确诊为10例,5例为误诊。误诊时间2~8d。①误诊为急性扁桃体炎性反应的为1例;1例住院以后发烧时间比较短,而且白细胞的计数数目也不高,临床表现仅仅是发热、咽峡炎从而误诊为急性扁桃体炎性反应,后来由于持续高烧不退,并且1例出现了肝脾大症状,复查血常规后,并行外周血细胞形态学分析,1例白细胞的计数和淋巴细胞分类都明显增加,而且检测EBV-VCR-IgM后都是阳性,出现外周血白细胞数目和中性粒细胞分类显著增加,诊断是局限于急性化脓

7、的扁桃体炎性反应;②误诊为支原体肺炎的1例,早期主要表现为发烧、咳嗽、淋巴增大等症状。IgM阳性,诊断后为支原体肺炎,多次出现多脏器受累。结合其他的各方面表现,考虑到可能是儿童EB病毒感染,检测EBV-VCR-IgM后都是阳性;③误诊为川崎病的1例。发病初期,多脏器受累,白细胞数目和中粒细胞数目显著增加,后来由于外周血细胞形态学检查见异性淋巴细胞显著增多,从而进行EBV-VCR-IgM检查呈阳性;④误诊为病毒性脑炎的为1例。发病初期抽搐,从而发生误诊,后来因为肝脾大才进行外周细胞形态检查发现异性淋巴细胞增多,然后

8、检测EBV-VCR-IgM呈阳性;⑤误诊为黄疸型肝炎l例。发病初期出现黄疸和肝脾大,后来发现症状进一步加重,住院后几天内发生消化道大出血死亡,检测EBV-VCR-IgM呈阳性。3讨论儿童EB病毒感染在临床上主要是引起传染性的单细胞增加,并且同时以发烧、咽峡炎、淋巴结和肝脾大、外周血细胞增加同时出现异性淋巴细胞显著增加等为临床特征,血清中也会出现嗜异性凝集素和儿童EB病毒的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