儿童eb病毒感染79例临床分析

儿童eb病毒感染79例临床分析

ID:27649047

大小:49.50 KB

页数:5页

时间:2018-12-05

儿童eb病毒感染79例临床分析_第1页
儿童eb病毒感染79例临床分析_第2页
儿童eb病毒感染79例临床分析_第3页
儿童eb病毒感染79例临床分析_第4页
儿童eb病毒感染79例临床分析_第5页
资源描述:

《儿童eb病毒感染79例临床分析》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学术论文-天天文库

1、儿童EB病毒感染79例临床分析高慧敏杨桂香(江苏省扬州市江都人民医院儿科225200)【摘要】目的分析儿童EBV感染的临床特点,提高早期诊断水平。方法对确诊EBV感染的79例儿童临床表现、实验室检查、诊断、治疗及转归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EB病毒感染的主要症状有发热94.9%,咽痛73.42%,淋巴结肿大35.4%,咳嗽50.6%,肝肿大10.13%,皮疹12.66%,其他还包括腹痛、腹泻、头痛、眼结膜充血等。实验室检查肝脏、心肌受损率高。结论儿童EBV感染临床表现多样,可累及多个系统,以呼吸系统为主,

2、大多预后良好。【关键词】EBV感染儿童【中图分类号】R7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2095-1752(2014)23-0166-02EB病毒(EBV)感染是儿科较为常见的病毒感染性疾病,感染症状轻重不一,可累及多系统并引起相应的疾病,临床表现多样。现对木院2009年1月一2012年12月收治的79例EB病毒感染患儿进行临床资料回顾性分析,了解其临床表现及多系统损害情况,以提高早期诊断水平。1.临床资料1.1一般资料我院儿科自2009年1月一2012年12月共收治EB病毒感染患儿79例。其中男49例

3、,女30例,男女比例为1.63:1。年龄从1月一14岁,其中5岁以下患儿56例,占70.89%。病程2~~30天。1.2临床表现94.9%(75/79)的儿童均有发热,有高热,也有低热,以高热居多,但体温超过40者较少。热程4〜14天。扁桃体肿大24例,咽痛58例(占73.42%),淋巴结肿大28例(多为颈部淋巴结肿大,占35.4°%)。皮疹10例(占12.66%),8例有肝肿大(10.13%)。咳嗽40例(占50.6%),其中肺部有罗音13例(占16.46%)。腹痛6例(7.59%),多以脐周痛为主

4、。头痛4例(5.06%)。腹泻4例(5.06%)。眼结膜充血3例(3.8%)。1.3辅助检查血常规白细胞减少10例,白细胞增多18例,异常淋巴细胞》10%13例;肝功能ALT增高20例,均为肝酶轻至中度增高。心肌酶谱异常50例,以AST、CK一MB、LDH升高为主。心电图改变未见,均正常。胸片肺部改变27例,血培养20例皆阴性。合并支原体抗体阳性3例。全部病例VCA-IgM阳性。1.4诊断诊断为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9例(占11.39%),肺炎及支气管炎27例(占34.18%),上呼吸道感染43例(占5

5、4.43%),肝炎综合征1例。未搜集到心肌炎及脑炎的病例,可能与危重患儿的流失冇关。类似文献报道的其他血液病病例亦未搜集到,可能与本院条件受限有关。1.5治疗及转归诊断明确后在常规治疗基础上,选用更昔格韦抗EB病毒治疗,5~10mg/kg.dql2h静脉点滴,疗程7—14天,合并细菌感染者加用抗生素,合并MP感染者加用大环内酯类药物,感染严重加用丙种球蛋白治疗。全部病例治疗后都痊愈或好转出院,大多患儿在治疗后3—5天体温正常,整个病程1一2周。2.讨论EB病毒是-•种DNA病毒,属疱疹病毒科,自然宿主

6、是人,口一口传播是主要途径(唾液),飞沫传播不是重要途径,可以经输血传播[1]。EB病毒感染机体后首先侵及淋巴细胞,当B细胞受病毒攻击后发生抗原性改变,进一步引起T细胞防御性反应,形成细胞毒效应,以杀伤带EB病毒的B细胞[2]。EB病毒可以累及全身多个系统,症状多变,病情轻重不一。EB病毒感染在亚洲以儿童多见,而在美国和欧洲国家发病高峰在青少年[3]。在发展中国家和发达国家经济不富裕人群,一般在婴幼儿时就有EB病毒感染,约3-5岁达到高峰,占EB病毒感染的90%以上[4]。本组患儿,5岁以下56例,占

7、70.89%,平均年龄3.83岁。本组79例患儿中以呼吸道感染为主,•其次为心肌损害,心肌酶谱增高者50例,占63.29%,提示EB病毒较易侵犯心肌细胞,大多程度较轻,需注意保护心肌治疗。血液系统除异常淋巴细胞增高外,主要是一过性粒细胞减少,本组79例患儿中10例白细胞减少,占12.66%,治疗1~2周后复査血常规正常。本组患儿中肝脾肿大比率不高,可能与①疾病早期诊断后,立即应用更昔洛韦治疗,抑制了EB病毒在体内的复制有关;②本组年幼儿较多,婴幼儿感染后不能对EB病毒产生充分的免疫反应,缺乏典型的临床

8、表现。VCA—IgM在所有初次感染者均可产生,1一2周达高峰,4一8周消失。对于EB病毒,VCA-IgM是诊断早期原发性EB病毒感染最精确可靠的指标[5]。但VCA一IgM检测过早可以出现假阴性,因此对临床高度可疑者复查是非常重要的。而VCA—IgG可以终身存在,为既往感染的标志。我院自2009年1月与南京迪安医学检测中心合作以来,共送检标本841份,其中VCA-IgG阳性257例VCA—IgM阳性79例。更昔洛韦是一种抗DNA病毒药物,通过病毒特异性胸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