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裁员也需要规划!

基于裁员也需要规划!

ID:21939925

大小:72.00 KB

页数:16页

时间:2018-10-25

基于裁员也需要规划!_第1页
基于裁员也需要规划!_第2页
基于裁员也需要规划!_第3页
基于裁员也需要规划!_第4页
基于裁员也需要规划!_第5页
资源描述:

《基于裁员也需要规划!》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工程资料-天天文库

1、基于裁员也需要规划!裁员是一项系统工程,管理者必须关注整个行动中的关键点,稳健执行,及时控制。而更进一步,会发现:企业在裁员过程中所受到的阻力通常和企业文化建设的好坏成反比。于是有了一种说法:裁员比招聘更能够体现出一个企业的文化。  过去的2005年,一轮轮的裁员消息接踵而至,从跨国企业波及到内资公司。年初德意志银行公布裁员5200人,UT斯达康计划裁员1400人;惠普1900名员工“自愿”离职,京瓷削减员工1700人,BBC裁减20%员工,爱立信关闭CDMA业务裁员250人……当我们正诧异为何近来裁员非凡多之时,5月份的IBM“血洗欧洲全球万人裁员计

2、划”,6月份的西门子80%销售被解雇,7月份的三洋亏损裁员逾万人等诸多惊人消息却又相继传来,种种迹象表明2005年裁员风潮再次笼罩了全球商界。  没有哪一年让我们看到如此之多的裁员新闻,也没有哪一年让企业员工们如此深切地感受到:自己平日视如鸡肋般的饭碗,还是非常珍贵的。随着身边平日风光的白领、小资们不断落马,员工对工作的平安感和对公司的信任度也正在持续受到挑战。面对汹涌而来的裁员风潮,以及不确定因素不断增加的挑战,公司管理层有必要把握更专业的裁员知识和方法。  作为一家在人力资源管理领域有着资深专业经验的咨询公司,华信惠悦提出了“裁员100天”的概念。

3、  该方案以100天为一个完整的时间段,将裁员行动分为事前规划、事中执行和事后整合三个阶段。在前30天,重点关注整个行动的分析、规划和布置;中间阶段,重点在于对前期计划的执行和控制、调整;最后,就企业前期工作和裁员后效果进行评估和分析,进而指导未来的工作。  怎样进行裁员规划?  企业在裁员规划时,需要确定以下几个关键点:裁员目的、裁员范围及选择标准、目标、效果时间布置(开始和结束时间)、执行人员及可能的风险分析。  ■裁员目的决定裁员类型  不同的裁员目的将直接影响对被裁人员的圈定标准以及选择的方法。按裁员目的不同,裁员一般可以分为结构型裁员、经济型

4、裁员和优化型裁员。  结构型(战略型)裁员,主要是由于行业、技术和公司战略发展变化所导致的,是相对大范围的裁减员工活动。这种裁员主要发生在企业业务收缩或合并时,表现形式是整个工厂或分支机构甚至业务部门、事业部的关闭。  经济型裁员,是旨在提高企业运营效率,以减员增效为目标的裁员,在表现形式上一般不会是整个工厂的关闭,而是按照部门、人员的比例,以及经过分析的员工劳动生产率进行缩减。  优化型裁员,则主要关注员工的绩效,裁减那些业绩表现不佳的员工。相对而言,此类裁员是企业对内部的人力资源正常优胜劣汰的表现形式。这种裁员方式最直接的表现形式,出现在那些对员工

5、绩效考核结果进行强制分布的企业。绩效考核结果强制分布是指在一个相近的员工群体中,将他们的绩效考核结果排序,强制性地找出绩效表现最差的一小部分人。不管企业是否有正式的离职制度,那些采用绩效考核结果强制分布公司的员工都面临着被迫离职的境遇。  这种裁员方式的初衷是在企业内营造一种人人争先的工作氛围,但使用不当的情况下也有很大的负面效果,例如:对员工忠诚度和平安感的影响,所以企业要根据自身的情况谨慎采用。  而本文将着力分析前两种裁员类型,即结构型裁员、经济型裁员。  ■战略型裁员:进行结构性分析  对于战略型裁员,公司战略的转变需要各个部门的营运策略来配合

6、支撑。相应地,人力资源战略必然也面临调整:这种调整需要管理层对公司的战略和人力资源目前状况进行系统全面的审计分析,找出企业现  「表1:不同企业战略对人力资源管理各模块的要求」  有的人员结构、数量和新战略所需要求的差距,相应地做出满足要求的计划,不足的按要求补齐、富余的进行转岗或裁员。  同时,由于企业战略的转变,战略型裁员极有可能会影响到企业人力资源管理的各个模块(见表1),将这些模块进行调整配合。  ■经济型裁员:进行技术性分析  对于经济型裁员,更多的是人力资源部门的技术性新问题,即关注于分析劳动生产力的提高将直接影响哪些部门,及相应产生的冗员

7、数量和处理办法,较少会引至公司人力资源管理各个模块大范围的变动和多个部门的重组。  ■人力资源战略决定裁员标准  裁员规划过程中最核心的部分,是裁员范围的选定标准。影响范围标准的首先是公司的人力资源战略。  从根本上说,人力资源战略分为“购买”和“培养”两种。所谓“购买”就是从外部人才市场招聘;而“培养”,则关注于在企业内部对既有人员进行投资和任用。  奉行不同的人力资源管理战略,必然导致裁员决策做出的不同,以及范围标准确定的差异。  ■“购买”型企业裁员较直接  以购买为主的企业,裁员决策相对更轻易做出,因为本身企业对员工的投入就不是太大,一买一卖之

8、间,感情因素搀杂不多。因此裁员标准往往来得简单直接,基本就是哪些部门富余,哪些相关人员直接卷包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