谁抛弃了近8000家柯达冲印店?

谁抛弃了近8000家柯达冲印店?

ID:21946497

大小:61.50 KB

页数:5页

时间:2018-10-25

谁抛弃了近8000家柯达冲印店?_第1页
谁抛弃了近8000家柯达冲印店?_第2页
谁抛弃了近8000家柯达冲印店?_第3页
谁抛弃了近8000家柯达冲印店?_第4页
谁抛弃了近8000家柯达冲印店?_第5页
资源描述:

《谁抛弃了近8000家柯达冲印店?》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行业资料-天天文库

1、谁抛弃了近8000家柯达冲印店?2007-11-1915:09:41卢旭成【大中小】发表评论    大大小小的柯达冲印店孤立地生存着,已经不再是当年那支令业界瞩目的柯达雄兵了。    近8000家柯达冲印店,布满了国内大小城市的主要街区,是柯达中国乃至柯达全球的利润之泉。    然而,自从2003年柯达宣布加速向数码全力转型之后,一切都变了。这些当年被柯达寄予厚望,希望能够源源不断给欧美市场数码转型送“血”的冲印店,很快就成了没“娘”的孩子,自生自灭地生存着。    “如果不是我们每个月还能贡献不少的现金流,估计柯达都不会理我们。”位

2、于北京中关村上地环岛边上的新生活图片社社长卞峰告诉记者。每个月他们还会从柯达那里购买不少的相纸和药水等冲印用品,“柯达也给我们一些招贴等”。根据卞峰介绍,现在各种柯达的冲印店都有各自的活法,但基本跟柯达关系不大了。    几乎所有接受调查采访的柯达冲印加盟店老板都谈到,这种状况是从2003年开始出现苗头,2004年更甚。2005年至今,柯达冲印店体系几乎被彻底抛弃。    2003年的那场非典    1994年,柯达开始在中国大力发展加盟冲印店。到2000年时,中国市场上的柯达冲印店已经达到5000家。    武汉航天图片社1996年

3、成为柯达冲印体系的一员。“当时柯达为了抢夺市场份额,推出了免加盟费、门面装修补贴50%等优厚条件,吸引了我们。”该店老板介绍。    尽管当时加盟需要购买柯达指定的设备,但航天图片社还是购进了一套价值五六十万元的柯达冲印机、冲卷机,开始了柯达冲印店的快乐生活。    加盟柯达以后,航天图片社的生意还不错。尤其在2000年,航天图片社的年营业额达到了最高点。“那年的黄金周期间,差不多每天都能收到一两百卷胶卷冲洗,一个黄金周就能卖掉四五百卷胶卷。”航天图片社老板说到这里两眼发亮。    “2000年的时候,我们的店面平均每天冲印的照片有6

4、000~7000张。”北京金利图片社店面经理于池也告诉记者。    但这种红火光景很快被2003年那一场突如其来的非典扑灭了。    “那段时期,我们依然坚持营业,每天大门都开着,但就是没人进来。”航天图片社老板至今仍记忆犹新。    卞峰也认为2003年是生意的分水岭。这场灾难让他的图片社整整半年没有什么生意。“冲印是很讲究客户消费习惯的行业。客户半年不来,就不再到你这里来了。到现在,生意越来越难了。”卞峰说。    数码时代的冲击    柯达冲印店生意下滑的原因远不只非典一个。数码普及浪潮的提前到来,也让柯达冲印店的生意伴随着天灾

5、更加冷清。    根据IDC的统计数据,从2002年到2004年,中国的数码相机市场几乎每年都以超过100%的速度在增长。“数码相机+电脑对我们冲印店的生意冲击巨大。”于池告诉记者。    随着数码相机的逐步普及,人们对待照片的心理也在发生变化。    “用数码相机照完相以后,马上就可以在屏幕上看到照片的效果,人们的好奇心得到了满足,对相片的冲洗热情开始减少。”航天图片社老板说,“另外,数码照可以先在电脑中挑选,没必要每张都冲洗,使我们的冲印量大大减少。有时一个客户拿了400多张数码照片到店里,挑选了一个多小时后,决定冲洗的还不到40

6、张。”    只有上了年纪的人喜欢享受那种翻看的感觉。“对老年人来说,不把照片洗出来那不叫拍照。但这一块的收入只占到我们总收入的三分之一。”卞峰说。    不仅仅是冲印数量下降了,连利润都变得很薄。    原来冲印一卷传统胶卷,几分钟就好了。现在消费者一般是拿出一两百张数码照片过来,挑出十几张冲洗,冲洗店需要配备懂得数码冲印和修饰等方面技术的人员,人工和时间成本都要高很多。    在于池的店里,每天只有4000~5000张的冲印量。而在这些冲洗的照片中,也只有10卷是传统胶卷,遇到黄金周、春节时会有二三十卷,也就是说数码照片和传统胶卷

7、冲印的比例是15∶1左右。    加之原来令很多冲印店赚钱的销售胶卷和电池等业务都在萎缩,“利润是江河日下,减少了不下二分之一”。武汉九州影像数码技术有限公司虎泉店负责人孙先生告诉记者。    数码时代的冲击,也带来了竞争对手战略的转变。    事实上,早在1999年,富士就开始携自行研制的“魔术手”数码冲印设备登陆中国数码冲印市场了。2002年9月,富士更以每年投资1亿元的规模,在3年内建成了1000家拥有“魔术手”的富士数码冲印店。    当时全力转型数码,并秉承传统连锁加盟理论的柯达认为,要拥有竞争的主动权,必须比对手领先一步把

8、合适的店面地址占住。    但是,到处跑马圈地的柯达却又拿不出与富士“魔术手”相应的技术和设备,于是开始采取“曲线救国”的方式:2003年12月,柯达中国宣布与IBM共同推出PMG3柯达自助数码冲印站,IBM为数码冲印站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