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离骚”释义综述

“离骚”释义综述

ID:21974866

大小:62.50 KB

页数:10页

时间:2018-10-26

“离骚”释义综述_第1页
“离骚”释义综述_第2页
“离骚”释义综述_第3页
“离骚”释义综述_第4页
“离骚”释义综述_第5页
资源描述:

《“离骚”释义综述》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学术论文-天天文库

1、“离骚”释义综述摘要:《离骚》是我国伟大诗人屈原的代表作,是我国文学创作浪漫主义传统的滥觞,和《诗经》一起构成了影响中国文学形成、发展的“风骚”传统。自《离骚》成诗之日起,关于诗题真正含义的讨论便正式开始,众说纷纭,莫衷一是,据统计,竟有66种不同的说法。周建忠先生《题义解说类览及反思》一文,分27类,对这些说法进行了归纳,整理,并在“反思”一部分,提出了精辟的见解。本文在已有学者整理的基础上,将有史以来,对离骚二字的研究进行综述,将各种说法分为4类:一,遭遇忧患;二、离别忧患;三,意同牢骚;四,其他说法。  关键词:“离骚”;遭遇忧患;离别忧患;意同牢骚

2、  :I207:A:1005-5312(2011)33-0002-02  一、遭遇忧患  刘安《离骚传》说:“屈平疾王听之不聪也,谗谄之蔽明也,邪曲之害公也,方正之不容也,故忧愁幽思而作《离骚》,离骚者,尤罹忧也。”  西汉司马迁在《史记·屈原贾生列传》中援引了刘安的说法:屈平疾王听之不聪也,谗谄之蔽明也,邪曲之害公也,方正之不容也,故忧愁幽思,而作《离骚》。离骚者,犹离忧也。并进一步解释说:屈平正道直行,竭忠尽智以事其君,谗人间之,可谓穷矣。信而见疑,忠而被谤,能无怨乎?屈平之作《离骚》,盖自怨生也。司马迁认为,屈原做《离骚》原因就是“怨生”,并将离骚解

3、释为“离忧”。  东汉班固在《汉书·离骚赞序》中继承了司马迁的观点:“离,犹遭也。骚,忧也。明己遭忧作辞也。”这是对含义的解释,同时在《汉书·艺文志》,班固还进一步用先秦时期事例将离骚解释为“离谗忧国”:“大儒苟卿及楚臣屈原,离谗忧国,皆作赋以讽。”  唐代颜师古在《汉书·贾谊传注》,进一步将骚解释为“忧动”,那么离骚的涵义就是遭遇了忧愁,忧动:“离,遭也。忧动日骚。遭忧而作此辞。”  南宋吴子良《林下偶谈》从训诂的角度解释了离骚二字为遭遇忧患:“太史公言,《离骚》者,遭忧也。离训遭,骚训忧。”  南宋朱熹在《楚辞集注》中发挥了这一观点:《离骚》“屈心而抑

4、志兮,忍尤而攘诟。”云:“言与世已不同矣,则但可屈心而抑志,虽或见尤于人,亦当一切隐忍而不与之校。虽所遭者或有耻辱,亦当以理解遣,若攘却之而不受于怀”。  元代熊太古《冀越集》:“屈原作《离骚》,以寓忠君爱国缱绻不忘之义。”  清代钱澄之《屈诘》继承了颜师古的观点,将忧动做了进一步的解释:“离为遭,骚为扰动。扰者。屈原以忠被谗,志不忘君,心烦意乱,去住不宁,故日骚也。”  清代戴震《屈原赋注·屈原赋音义》:“离,犹隔也,骚者,动扰有声之谓。盔遭谗放逐,幽忧而有言,故以《离骚》名篇。  清代何焯《仪门读书记》日:“赁生日:屈原被谗放逐。作《离骚赋》。”  清

5、代梁章钜《文选旁证》:“《汉书?贾谊传》云:被谗放逐,作《离骚赋》。同时在《地理志》亦云。屈原被谗放流,作《离骚》诸赋,以自伤悼。”  清代段玉裁在《说文解字注·六书音韵表》中,认为“骚”与“忧”同部,进一步论证了颜师古和钱澄之的观点:“《屈原列传》日:《离骚》者,犹离忧也.此于骚古音与忧同部得之。”  清代刘永济在《屈赋音注详解》中发展戴震的说法:“离,隔也;骚,扰也。遭谗离隔,心中扰动不安。”  近人朱季海《楚辞解故》、聂石樵《楚辞新注》、姜书阁《先秦辞赋原论》、金开诚《屈原辞研究》、《楚辞选注》等皆从此说。  还有一些学者从遭遇忧愁这一观点进一步分析

6、,指出了“离骚”的涵义实在遭遇忧愁之后抒发忧愁:杨柳桥认为,“离”字有“发抒”、“陈布”的意思,所以“离骚”即是“舒忧”、“陈忧”。  龚维英认为离骚即“陈述自己的忧愁”。  李星认为,离骚就是“抒君臣分离遭罹忧患之情”。  睢宽认为,“离骚二字,义同书愤”。  张玉玲认为,“离骚”就是“陈述世路的艰难”。  这些说法在在对“离”的解释上,多把其解释为“遭遇、抒发、陈述”之意,而对“骚”的解释则有的认为是屈原自身不被重用的忧愁,有的解释为“民生之多艰”总之,大同小异,可以与“遭遇忧愁”归为一类。  二、离别忧患  王逸在《楚辞章句·离骚经序》中说“离,别也

7、,骚,愁也。经,径也。言己放逐离别,中心愁思,犹依道径以风谏君也。”把“离骚”解释为“别愁”。  《国语·楚语》“德义不行,则迩者骚离,而远者距违”韦昭注日:骚,愁也。离,畔也。’盖楚人之语自古如此。”  宋代项安世说:“《憷语》伍举日:‘德义不行,则迩者骚离,而远者距违。’指出“盖楚人之语自古如此,屈原《离骚》必是以离畔为愁而赋之”。  明代汪瑗在《心睦辞集解》中也赞同了王逸的观点,同时对班固、颜师古和钱澄之的观点加以驳斥:“若谓明己遭忧而作此辞,则二十五篇为遭忧之所多矣,而总称之日‘离骚’可也,又奚必篇各有其名乎?”汪瑗、蒋骥等据篇内“余既不难夫离别兮

8、,伤灵修之数化”广句,首肯王逸的训解。  明代李陈玉在《憷辞笺注》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