动物习语翻译

动物习语翻译

ID:21979943

大小:19.04 KB

页数:6页

时间:2018-10-26

动物习语翻译_第1页
动物习语翻译_第2页
动物习语翻译_第3页
动物习语翻译_第4页
动物习语翻译_第5页
资源描述:

《动物习语翻译》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功能对等理论与英汉动物习语翻译09级翻译学方向郑锋林习语是经过长时间使用而提炼出来的固定短语或短句,它带有浓厚的民族色彩和鲜明的文化特征。长期以来,英汉两个民族均擅长用动物来喻人寓意,因而产生了许多的动物习语。但由于中西方在地理环境、风俗习惯、宗教信仰、历史文化等方面存在差异,英汉动物习语被赋予的不同联想和比喻意义。本文探讨了翻译中英汉动物习语的差异,根据奈达的功能对等理论提出了相对应的翻译方法,以期达到两种语言和文化的有效交流。一,英汉动物习语的差异对比1.喻体相同,喻义相同由于人类生活在同一个世界里,人们从动物的基本属性这一角度去认识动物,

2、自然会产生相似的联想,英汉语中的某些动物习语也就具有相似的喻义。例如:胆小如鼠:ascowardlyasrat;蠢驴:asstupidasadonkey;老狐狸:ascunningasafox;披着羊皮的狼:awolfinasheep’sclothing等等。2.喻体不同,喻义相同比喻的民族性使得中英两个民族在表达相同或相近意义时使用不同的喻体,这样就形成了喻义相同而喻体不同的现象。例如:在比喻喝得多或酒量好时,汉语选用“牛”为喻体(牛饮),而英语却用“鱼”比喻(drinklikeafish);比喻某人急不可耐时,中国人说“像热锅上的蚂蚁”,而

3、英语用“像热锅上的猫”(likeacatonhotbricks)。3.喻体相同,喻义不同有时候同一种动物在英汉语言中表示同样的概念意义,但却具有不同的比喻意义。其中较为突出的例子就是中西方文化对狗截然不同的联想。在西方文化中,狗的形象是正面的,狗被认为是人的良友,与狗有关的词语多是褒义的,所以才会有Everydoghashisday(比喻凡人皆有得意日);Youarealuckydog(你是一个幸运儿)这样的表达。东方文化注重的是狗的负面特征,狗往往使人联想到令人厌恶的东西或人,如走狗、狗眼看人低等。与此相反,中国人十分喜爱猫,通常用“馋猫”来

4、比喻人贪吃,带有亲昵的成分;但在西方文化里,“猫”常被用来比喻“恶毒的女人”。4.喻体空缺一种语言用作喻体的动物在另外一种语言中不用来打比喻,即在后一种语言中出现喻体空缺现象。“牡蛎”在汉语中指一种有壳的软体动物。而在英语中oyster指守口如瓶的人,话少的人,所以才有dumbasanoyster(沉默寡言)。二,功能对等理论及其在动物习语翻译中的应用尤金·奈达(EugeneA.Nida)是美国著名的语言学家、翻译家和翻译理论家,被誉为“翻译界最有影响力的理论家之一”。奈达是最早被介绍到中国的西方翻译理论家,对中国翻译研究事业的发展也有很重要的

5、贡献。论及翻译,奈达把它定义为:“从语义到文体在译语中用最切近而又最自然的对等语再现原语的信息。”“功能对等”理论是奈达翻译理论的核心,自20世纪80年代被介绍到中国以来,对中国的翻译理论和翻译实践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功能对等”的雏形“动态对等”(dynamicequivalence)最早出现在奈达于1964年出版的《翻译科学初探》中,书中还提出了“形式对等”(formalequivalence)。在奈达看来,“形式对等”的概念是很少见的,各种语言在形式和内容上都普遍存在很强的差异;“动态对等”追求的是和原语信息最自然、最接近的对等翻译(the

6、closestnaturalequivalence)。后来为了强调“功能”的概念,并避免有些人对动态的误解,奈达在《从一种语言到另一种语言:论圣经翻译中的功能对等》一书中,把“动态对等”改为“功能对等”。“功能对等”不是语言的对等,而是语言功能的对等,是读者心理反应的对等。译文在译文读者心中的反应是否和原文在原文读者心中的反应相似(并非相等),才是奈达所关注的。“功能对等”理论的核心是“译语接受者对译语信息的反应和原语接受者对原文信息的反应基本相同”。奈达认为,翻译就是要在目的语中以最自然的方式重现原文的信息,首先是重现意义,然后是风格。最好的

7、翻译应该读起来不像翻译,而要让译文和原文对等,就必须摆脱原文语言结构对译文的束缚。因此,在翻译过程中,译者应着眼于原文的意义和精神,而不拘泥于原文的语言和结构,即不拘泥于形式对应。这也就是奈达一直提倡的“内容第一,形式第二”。但奈达也明确提出“内容第一,形式第二”并不是只顾内容,不顾形式,在做到内容信息对等的同时,尽可能在形式上也要求对等。但二者中优先考虑内容对等。“功能对等”理论主要是通过以下四个标准来指导翻译实践的:传达信息;传达原作的精神和风格;语言通顺,符合译文的语法规则和表达习惯;读者反应相似。1.喻体相同,喻义相同——直译法基于英汉

8、语言中对某些动物的共识,某些动物习语在英汉语中的形象和比喻意义是相同的,我们完全可以采取直译法,既保留了原语形象,又体现了深层意义,达到了形式和意义的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