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治疗脂肪肝

中医治疗脂肪肝

ID:22002556

大小:398.00 KB

页数:67页

时间:2018-10-21

中医治疗脂肪肝_第1页
中医治疗脂肪肝_第2页
中医治疗脂肪肝_第3页
中医治疗脂肪肝_第4页
中医治疗脂肪肝_第5页
资源描述:

《中医治疗脂肪肝》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中医学关于脂肪肝的临床治疗和预防国家级名老中医北京中医药大学教授刘燕池基础医学院顾问一、脂肪肝的概念和临床意义脂肪肝是由多种疾病和病因所引起的肝脏脂肪性病理变化。肝脏是人体重要的消化器官和内分泌器官,对脂肪类的消化、吸收、气化、分解和转化等起着重要作用,并保持着动态的平衡。在正常情况下,肝脏会有较少量的脂肪,一般只占肝脏总湿重的4%-7%左右。其中中性脂肪(甘油三酯)占50%左右,其余为卵磷脂和少量的胆固醇。在某些异常情况下,肝脏内的脂肪含量会增加,当其脂肪含量超过肝脏重量湿重的10%时,即称为脂肪肝

2、。超过10%-25%为中度脂肪肝;超过25%~50%时则为重度脂肪肝;7%-10%则属轻度脂肪肝。人体的脂肪主要有两大类,一类是中性脂肪。中性脂肪可随人体的营养状况和机体活动的多少而变化。一类为类脂,包括磷脂、胆固醇和胆固醇脂,则是人体细胞膜的重要组成成分,亦是合成胆盐、维生素D、类固醇激素的重要原料。脂肪肝的发病率近年来有上升的趋势,这主要是由于人们对脂肪肝的认识不断加深,同时亦由于实验室检测技术的飞速发展,从而使脂肪肝更容易发现或诊断所致。一般来说,脂肪肝可由肝脏本身原因所致,多为肝脏脂质代谢异常

3、的病变,亦有某些脂肪肝是因为其他疾病影响及脂肪代谢发生异常的结果。而脂肪肝形成程度的高低,在某些方面亦影响着其他病变的改善或恶化。应当指出,对脂肪肝的认识开始并非认为是一独立的疾病,而只是一种由于各种原因所引起的肝脏脂肪蓄积过多的病理状态。肝肪肝亦应属于一种病理诊断。但是,随着近年来医学影视显象技术的发展,发现脂肪肝在某些人身上,并无明显的其他病变或诱因,且有一定的临床表现,因而,脂肪肝的概念亦逐步发展成为疾病诊断而应用于临床,且越来越引起人们的重视。正常的脂肪代谢受许多因素影响,如饮酒、高脂食物、药

4、物、内毒素、肿瘤坏死因子(TNF)、无机鳌合物、激素变化和全肠道外营养等因素。一般来说,食物脂肪经水解酶消化后被小肠上皮所吸收,其中的乳糜微粒、甘油三酯,经分解后,转化为肌肉活动的能源。或在脂肪组织中又被酯化为甘油三酯作为潜在能源储存起来,亦可被转运到肝脏进而进入代谢过程,通常肝脏内的甘油三酯与脂蛋白结合,以极低密度脂蛋白的形式排出。而当上述因素导致甘油三酯的合成及其与极低密度脂蛋白的排泌失衡时,即会出现脂肪的堆积,从而导致脂肪蓄积于肝而发病。二、中医学对脂肪肝的认识中医学虽无“脂肪肝”之病名,但根据

5、其临床表现,大多归属于“胁痛”、“肝着、“肝壅”、“积证”、“痞满”、“痰痞”等病证范畴,认为与肝郁痰湿贮积有关。如《金匮要略》说:“心下坚,大如旋盘……枳术汤主之”。周学海在其《读医随笔》中说:“故凡脏腑十二经之气化,皆必借肝胆之气鼓舞之,始能调畅而不病。凡病之气结、血凝、痰饮……积聚、痞满、眩晕……皆肝气不能舒畅所致也。”因而指出,肝胆气化失常,是引起气郁、血瘀、痰饮等病证之关键。古代医家在其所述痰证中的四肢倦怠,体肥身重;七情抑郁,胸胁痞满;眩晕头风,纳呆食少等,多与脂肪肝患者所表现的证候有相似

6、之处。故其病因病机,一般多认为是肝气郁结,疏泄失常,以致气机阻滞,横逆犯胃,气病及血,而致血流不畅;或肝病传脾,脾失运化,水湿贮留,日久生痰,以致痰湿交结,内郁于肝胆而发作本病。而某些肝炎病人,因病后过食肥甘,过分强调休息,亦可滋生痰浊;或因胁痛日久,肝脾肾功能失调,痰浊不能及时排除,羁留于体内,痰浊瘀血滞留于肝脏,从而形成脂肪肝病证。三、脂肪肝的形成原因及分类脂肪肝的形成原因,主要有如下几方面:1.营养失调:如高脂肪或高胆固醇饮食;蛋白质缺乏(主要是蛋氨酸、胱氨酸缺乏);糖摄入量过多,以及某种维生素

7、缺乏等。2.内分泌代谢失常:如皮质醇增多症、甲状腺机能亢进症、妊娠、糖尿病、高碳酸血症和肥胖病等。3.感染与炎症:常见的病原菌有结核菌、链球菌及某些厌氧菌等。4.药物中毒:可见于长期大剂量使用类固醇激素、生长激素等。5.缺氧:如心血管疾病、呼吸系统疾病及严重贫血等。6.某些先天性代谢疾病:如先天性痴呆综合征等。7.医源性疾病:多见于盲目要求患者进食高热量饮食等。关于脂肪肝的分类:则主要区分为肥胖性脂肪肝(约有50%的肥胖人群有脂肪肝);糖尿病性脂肪肝(糖尿病患者发作脂肪肝的发病率为5%-60%,而脂肪

8、肝伴有糖尿病者,则为25%~36.7%);酒精中毒性脂肪肝(有可能发展成为脂肪肝性肝炎和肝硬化);营养失调性脂肪肝(包括营养不良性脂肪肝和营养过剩性脂肪肝);药物性脂肪肝(很多药物通过肝脏发挥作用,用药不当可引发各种类型的肝损害,脂肪肝即是其常见的肝损害之一);肝炎后脂肪肝(尤以乙型肝炎最易发生脂肪肝,主要是因为肝炎病人长期食用高糖、高脂肪饮食并与肥胖综合作用的结果);妊娠急性脂肪肝(是一种少见的预后不良的妊娠合并症,国内外均有报导。多在孕期末三个月发病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