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论“以形写神”与“形神兼备”

试论“以形写神”与“形神兼备”

ID:22040488

大小:56.50 KB

页数:8页

时间:2018-10-26

试论“以形写神”与“形神兼备”_第1页
试论“以形写神”与“形神兼备”_第2页
试论“以形写神”与“形神兼备”_第3页
试论“以形写神”与“形神兼备”_第4页
试论“以形写神”与“形神兼备”_第5页
资源描述:

《试论“以形写神”与“形神兼备”》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工程资料-天天文库

1、试论“以形写神”与“形神兼备”:纵观中国美术史,实在有太多的画论和美学思想令人叹服,但最令鄙人折服且至今仍影响着整个中国画界乃至世界的绘画界的美学理论当属顾恺之的“形神论”了。本文从中国绘画理论的精髓——形神论出发,进一步阐述了中国绘画的发展经历了从客观到主观,又以客观的形似丰富主观的神似,更以神似为主带,统一主观与客观,谋求形与神的合一。  关键词:中国画;形神;形似;神似;形神兼备    伴随着中华民族数千年的文明史,中国画在炎黄子孙推动历史车轮的脚步中孕育而生。从无到有,而后在无数位画家的前仆后继中不断推陈出新,蓬勃发展,不论是曾经还是当下、未来:中国画都

2、当之无愧的屹立于世界艺术之巅,不断为人类文明的伟大进程书写了光辉的篇章。如今,中国画已不再是只属于华夏儿女的民族艺术,而是全世界、全人类最宝贵的艺术财富。在研习和探索中国画艺术的过程中,我们绝不能忘记这些为中国画的发展和完善奉献着毕生精力的中国画先辈们,更不能忘记他们所提出的那些真正推动中国画的画论和美学思想。从最早留下了姓名的绘画大师顾恺之到刚刚仙逝的东西艺术的集大成者当代绘画大师吴冠中,不知道有多少位画家将必生的研究成果无私的给予我们,我们该感激、该珍惜、该继承,更应该推陈出新。  纵观中国美术史,实在有太多的画论和美学思想令人叹服,但最令我折服且至今仍影响

3、着整个中国画界乃至世界的绘画界的美学理论当属顾恺之的“形神论”了。当人们凝视随代画家展子虔的《游春图》时,就仿佛置身于青山绿水之间,闻到了春天的信息。当欣赏近代画家齐自石的《十里蛙声出山泉》时,尽管整幅画除了一条溪水中有数十尾蝌蚪外,并不见一蛙,但看到这充满生气,而活泼生命时,蛙的世界在眼前油然而生,令人仿佛听到蛙的声音,这就是中国画的魅力。中国画之所以立足于世界文化之林,为世界文化艺术宝藏,是由中国画的品格、格调决定的。“以形写神”“形神兼备”,使所描绘的对象、山川、人物、花鸟、虫草都充满生命的动,这是中国画美学理论、美学思想的精髓,正是这源远流长的中国画的美

4、学品格和思想情操造就了一批中国画画家,给我们后人留下了无数艺术珍品。  在此特将鄙人二十多年来从事中国画教育的过程中积累下的愚见分两个方面与诸位分享:    一、探讨形神论的由来    中国画从产生、发展到成熟,“形神”问题就一直是中国画的主要研究课题。  “客有为齐画者,问之画孰难,对曰:‘狗马最难’,孰最易,日:‘鬼魅最易。狗马人所知也,旦暮罄于前,不可类之,故难;鬼魅无形,无形者不可见,故易。’”这是《韩非子》中的一段记述。这段对话主要记载了中国绘画最初还是强调“形”的重要,而并非注意到描绘物象的内在精神状态。物象的内在本质并未引起重视,尚神论最早出现于西

5、汉刘安的画评中,他说:“画西施之面,美而不可悦,规孟贲之目,大而无畏,君行者之焉。”画西施和画孟贲都只图其形,徒有躯壳,西施相貌美而无神,孟贲威猛,怒目圆睁但并可怕,徒有其形而神尽失,这里所谓“君形”指的就是思想及情感,只是概念上还不是太明确。  到了晋代,顾恺之主张“以形写神…‘这一问题才得以进一步的明了。其代表作有《女史箴图》《洛神赋图》。在《洛神赋图》-中他将人物的五官描绘得精致细如微,动态处理自然大方、似拙胜巧,施以浓色,微加点缀,而神采飘然,人物的形神达到了完美的结合。  顾恺之之后,到南北朝时,宗炳在其《山水序》中提出“澄怀映像”“传神”和“畅神”的

6、主张,古人讲“以形写神…‘气韵生动”都是把绘画创作的神和韵作为重要的精神追求,谢赫在《古画品录》中将“气韵生动”作为绘画六法中的第一条,而“气韵生动”显然是指人以及物象呈现之状态,人物画是指人物的精神、气质、神态。而山水画、花鸟画的神韵则体现在它的境界中,使之生动活泼,传神是要表现对象的生命力和精神气质,这是传统中国绘画的表现特色。  形神论在隋、唐、五代得到了更大的发展,尤其是隋唐时期社会稳定,经济发展。文学艺术进入了一个鼎盛时期,中国古代绘画无论是山水画、花鸟画、人物画的观察认识、形象造型、和表现手法上都注意与现实生活,社会意识、生活情趣相结合、借景生情、托

7、物言志、花要绘其馨,泉要绘其声,山水传神,花鸟也传神,一切自然界的形象都有丰富的形象性,使画面生动而传情。  山水画从最早的署名绘画——隋代画家展子虔的《游春图》到唐代画家李思训的《江帆楼阁图》和《明皇幸蜀图》,图中表达了自然清淡、含蓄、悠远、纯净的境界。而那个时期的花鸟画更是情感和理性的抒发,追求诗情画意,技法不断创新,风格流派辈出。涌现了一批花鸟精品,如五代徐熙的《雪竹图》,北宋崔白的《寒雀图》,宋代李嵩的《花篮图》,南宋《出水芙蓉图》唐代韩混的《五牛图》等。在人物画中吴道子的《执炉女子壁画》达到了“窃眸欲语”的地步。十分传神生动。唐代周防的《簪花仕女图》以

8、及张萱的《虢国夫人游春图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