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有机化学在高分子材料合成中应用情况的研究

关于有机化学在高分子材料合成中应用情况的研究

ID:22054737

大小:59.50 KB

页数:13页

时间:2018-10-26

关于有机化学在高分子材料合成中应用情况的研究_第1页
关于有机化学在高分子材料合成中应用情况的研究_第2页
关于有机化学在高分子材料合成中应用情况的研究_第3页
关于有机化学在高分子材料合成中应用情况的研究_第4页
关于有机化学在高分子材料合成中应用情况的研究_第5页
资源描述:

《关于有机化学在高分子材料合成中应用情况的研究》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工程资料-天天文库

1、基于封闭条件下中国制造业的历史演进:1953-1978摘要:本文依据新中国成立之后中国制造业发展的历史演变,中国效仿了苏联的经济发展模式,选择了优先发展重工业的工业化道路,最终导致各种资源的耗费与人类生存环境的破坏,“大跃进”盲0追求高增长与高经济指标,与工业化发展的阶段相背离,更与工业化发展的规律相违背,结果导致经济发展受到严重阻碍。本文采集自网络,本站发布的论文均是优质论文,供学习和研究使用,文中立场与本网站无关,版权和著作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不愿意被转载的情况,请通知我们删除己转载的信息,如果需要分享,请保留本段说明。关键词:封闭;历史演进;制造业;国

2、情1引言制造业是国民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是衡量一个国家综合国力的重要标志,直接影响到一个国家或地区工业化的进程。制造业在各个工业国的经济增长中都起到了发动机的作用,美、日、德等经济发达国家,其制造业在世界上也居于领先地位。对于中国来说,中国经济的蓬勃发展也依赖于制造业的崛起,制造业在中国国民经济发展中举足轻重,关系到中国经济发展的未来。后危机时代,审视中国近60年来的制造业演化路径,借鉴发达国家“世界工厂”的转移路径,总结其中的经验教训,无疑会加快中国的产业结构调整,促进制造业由大变强,加快实现中国巾世界加工厂向“世界工厂”的转变。制造业是新中国成立以来的重

3、点发展产业,新中国成立不久中央政府即提出“以粮为纲”、“以钢为纲”的发展战略。据统计:1953-1978年,中国制造业增加值年均增长12.1%,26年间按增加值计算翻了三番还多,1978年的制造业增加值是1953年的13.41倍。与改革开放以前的高速增长相比,1978年以来中国制造业增加值增长速度相对稳定,年均增长达16%。1953-2010年中国GDP增长率、工业增长率、制造业增长率变化。根据各个时期的工业发展战略以及体制与政治运动的变动,将封闭条件下中国制造业的发展分三个阶段进行考察,即“五”计划时期的制造业(1953-1957)、大跃进、人民公社时期制

4、造业(1958-1965)和大三线建设时期的制造业(1966-1978)三个时期。2“一五”计划时期的制造业(1953-1957)1952年8月,优先发展重工业的思想被正式提出。中财委提交的“一五”计划的轮廓草案中提出,“一五”计划吋期建设的重点是重工业,在不妨碍重工业发展的条件下发展国民经济的其他部门。1952年12月22日,《中共中央关于编制一九五三年计划及五年建设计划纲要的指示》提出,工业化的速度首先取决于重工业的发展,因此中国应当以发展重工业为大规模建设的重点。优先发展重工业的思想得到中央正式认可。1955年7月30日,《中华人民共和国发展国民经济的

5、第一个五年计划(一九五三一一一九五七)》明确提出:“采取积极的工业化的政策,即优先发展重工业的政策……把重工业的基本建设作为制定发展国民经济第一个五年计划的重点”。至此,重工业优先发展战略正式形成。“一五”计划提出要“集中主要力量优先发展重工业,稳固国家工业化和国防现代化的基础”。在“一五”思想的指导下,国家把优先发展重工业和基础设施建设放在重要的位置,把当时苏联援建的156个大型建设项目作为“一五”计划的核心。这些项目遍布到所有的工业行业,包括国防工业、机械工业、电子工业、化学工业等,正是这些行业搭起了中国整个工业化的骨架,因此被国人称之为“工业化奠基之役

6、”。从的产业结构看,当时主要出于以下三种考虑:一是针对朝鲜战争爆发后的国际形势和中国国防工业极端薄弱的情况,将国家安全放在?0迫的地位;二是旧中国重工业基础非常薄弱,已经成为工业化发展的瓶颈;三是既要利用原来的工业基础,又要备战和改善过去地区布局不平衡。据统计,150项建设项目中97%都是重工业。“一五”计划时期片面强调优先发展重工业和计划配置资源的弊端,在随后的“二五”计划吋期更加明显地表现出来,使中国工业发展遭受严重挫折。3大跃进、人民公社时期的制造业(1958-1965)(一)“赶美超英”战略的提出1955-1957年,国家开始酝酿加快经济的发展,特别

7、是加快工业化的进程。1958年5月,中共八大二次会议通过了中共中央根据毛泽东的倡议而提出的建设社会主义的总路线,即鼓足干劲、力争上游、多快好省地进行建设。这条总路线反映了广大人民群众“为尽快地把中国建设成为一个具有现代工业、现代农业和现代科学文化的伟大社会主义国家”的普遍愿望,但是忽视了经济发展的客观规律。大会正式提出:中国工业在十五年或者更短的时期内,在钢铁和K他主要工业产品的产量方面赶上和超过英国,预计7年赶上英国,再用8年或10年赶上美国。制定1959年计划时,其主要指标(除发电量外)均超过了英国。同时要求各地的工业产值要超过农业产值,并且进一步要求各

8、地建立起各自完整的工业体系。这些要求都忽视了中国当时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