培养初中生数学自主学习能力的几点思考

培养初中生数学自主学习能力的几点思考

ID:22070514

大小:57.50 KB

页数:7页

时间:2018-10-27

培养初中生数学自主学习能力的几点思考_第1页
培养初中生数学自主学习能力的几点思考_第2页
培养初中生数学自主学习能力的几点思考_第3页
培养初中生数学自主学习能力的几点思考_第4页
培养初中生数学自主学习能力的几点思考_第5页
资源描述:

《培养初中生数学自主学习能力的几点思考》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工程资料-天天文库

1、培养初中生数学自主学习能力的几点思考近年来,“少教多学,提质减负”正成为广大教师探索的一个热点,那么,在新课程理念下,如何在初中数学教学中达到“少教多学,提质减负”的目的呢?笔者认为,“少教多学”的关键在于学生自学能力的培养。下面就培养初中生数学自主学习能力浅谈几点个人的看法:  一培养学生数学阅读能力  前苏联数学教育家斯托利亚尔言:“数学教学也就是数学语言的教学。”而语言的学习离不开阅读,所以,数学学习不能离开阅读。初一新生刚踏入中学校门,培养他们数学阅读的能力非常重要。  1.数学阅读要求认真细致  数学语言精练、语句严谨、符号多,包

2、含许多公式、公理、定理、概念、图表等。所以阅读时要求做到对每个句子、每个名词术语、每个图表都应细致地阅读分析,领会其内容、含义。特别对新出现的数学定义、定理一般不能一遍过,要反复仔细阅读,并进行认真分析直至弄懂含义为止。千万不能像阅读一本小说或故事书那样,不注意细节,进行跳阅或浏览。  2.数学阅读必须勤思多想  数学语言抽象、逻辑性强,前言后语联系强,具有“言必有据”的特点。所以阅读数学书籍时,不但要理解数学材料中的每一个字、词或句子,领会其内容、含义。更重要的是要理解其中的推理和数学含义,体会到其中的数学思想方法,并能正确依据数学原理分

3、析它们之间的逻辑关系,达到对材料的真正理解,形成知识结构。  3.数学阅读要求读写结合  数学的许多概念、定理、公式等都要求记忆,而书写可以加快、加强记忆。所以阅读数学书籍时,对重要的内容要经常通过书写或做笔记来加强记忆;其次,数学教材简约,数学推理的某些步骤常省略,运算证明过程也常简略,从上一步到下一步跨度大,这也要求用纸笔演算推理来“架桥铺路”,以便顺利阅读;另外,阅读数学书籍常要求从课文中概括归纳出一些东西,如解题格式、证明思路、知识结构框图,或举一些反例、变式来加深理解,这些往往也要求读者以注脚本的形式写在页边上,以便以后复习巩固。

4、  4.数学阅读要学会把“数学语言”转化为“自己的语言”  数学书籍中的语言通常是文字语言、数学符号语言、图形语言的交融。阅读数学书籍重在能把数学语言转化成自己的语言,而加以理解领会。因此,数学阅读要学会灵活转化阅读内容。能把一个用抽象表述方式阐述的问题转化成用具体的或不那么抽象的表达方式表述的问题,即“用你自己的语言来阐述数学问题”。例如:在阅读数学概念时,可以自己先阅读预备知识,再自己下定义,再和课本作比较,从而把“数学语言”转化为“自己的语言”。  二培养学生数学思考能力  课堂教学活动,不仅仅是知识的传授和能力的训练,更重要的是师生

5、之间、生生之间的信息传递,情感交流、思维的碰撞。课堂教学活动,重在让学生学会学习、学会思考,即让学生在课堂上敢想。具体地说,就是在课堂上,要创造条件,造成学生总是想在老师的前面,向老师(书本)挑战,让学生在思维运动中训练思维。敢于提出和解决众人“没想到”的问题,敢于对某一问题做出大胆猜测。  以二元一次方程组的应用题教学为例。  例:甲、乙两人相距6km,两人同时出发,同向而行,甲3小时可追上乙;相向而行,1小时相遇。两人的平均速度各是多少?  1.指导阅读,提出问题  (1)题中已知什么?未知什么?求什么?  (2)题中有哪些数量关系? 

6、 2.引导观察,找出条件  由题中“同向而行”、“相向而行”字眼,判断出本题包含两类问题:相遇问题和追及问题。  3.诱导思维,找数量关系  同向而行,甲的行程=乙的行程+6km  相向而行,甲的行程+乙的行程=6km  4.鼓励质疑,归纳总结  (1)列二元一次方程组的一般步骤是什么?  (2)列二元一次方程组的关键是什么?  (3)列二元一次方程组解应用题和列一元一次方程解应用题有何区别和联系?  三培养学生数学质疑能力  “学起于思,思源于疑”,“小疑则小进,大疑则大进”,鼓励学生质疑,关键在于营造研讨问题的氛围,激励引导学生积极地、

7、大胆地把自己异于同学、老师甚至课本的想法和见解提出来,即使是浅显的甚至是不正确的,只要敢于质疑都是有益的。  例如:在讲解线段中点的概念时,书本叙述:如下图,点B把线段AC分成两条相等的线段,点B叫做线段AC的中点。  鼓励学生质疑:  (1)点B是线段AC的中点,有AC=2AB=2BC。()  (2)点B是线段AC的中点,有AB=BC=0.5AC。()  (3)若AC=2AB=2BC,则点B是线段AC的中点。()  (4)若AB=BC=0.5AC,则点B是线段AC的中点。()  (5)若AB=BC,则点B是线段AC的中点。()  (6)若

8、AC=2AB或AC=2BC,则点B是线段AC的中点。()  (7)若AB=0.5AC或BC=0.5AC,则点B是线段AC的中点。()  四培养学生数学疏理能力  数学疏理能力就是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