谈谈公路桥梁施工中体外预应力加固技术

谈谈公路桥梁施工中体外预应力加固技术

ID:22088954

大小:58.00 KB

页数:8页

时间:2018-10-27

谈谈公路桥梁施工中体外预应力加固技术_第1页
谈谈公路桥梁施工中体外预应力加固技术_第2页
谈谈公路桥梁施工中体外预应力加固技术_第3页
谈谈公路桥梁施工中体外预应力加固技术_第4页
谈谈公路桥梁施工中体外预应力加固技术_第5页
资源描述:

《谈谈公路桥梁施工中体外预应力加固技术》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学术论文-天天文库

1、谈谈公路桥梁施工中体外预应力加固技术(福州市公路平潭分局,福建,福州,350000)    【】本文主要讲述预应力加固体系,从作用原理上解决了后加补强材料“应变滞后”所造成的材料利用效率不高的问题。本文介绍工程中常用的体外预应力、高强复合纤维预应力、有粘结预应力的工作原理及其技术特点。  【关键词】桥梁预应力加固;混凝土耐久性;加固技术    1引言  1.1混凝土耐久性  2O世纪9O年代初,混凝土桥梁的耐久性已引起世界各国的重视,通过对大量具有2O年以上桥龄的混凝土桥梁的养护管理实践,人们发现

2、桥梁的混凝土开裂、剥落、衰变及钢筋的锈蚀(管道灌浆不饱满普遍存在)对桥梁的损害问题非常严重,已成为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严重损害的桥梁己危及交通的安全,需要大量的资金来维护或改建,严酷的现实使人们开始重视混凝土桥梁的耐久性。提高混凝土桥梁耐久性的技术途径有两个:  1.1.1一是采用高性能混凝土,以提高混凝土的抗渗性、匀质性、抗冻性,从而提高混凝土抵抗碳化和冷冻侵袭的能力;  1.1.2另外一种是提高既有桥梁耐久性的有效途径即对缺陷桥梁进行加固改造,延长其使用寿命。  1.2桥梁加固  桥梁加固改造

3、是运用有效可行的技术手段对桥梁结构物进行补强加固及拓宽,其根本目的是恢复和提高其承载能力及耐久性。目前,常用的桥梁加固方法很多,从大的方面划分可分为上部结构补强加固和下部结构补强加固。桥梁上部结构补强加固方法又分为改变结构受力体系方法和不改变结构受力体系方法两类。从后加补强材料是否具备预应力及基本受力原理来看,桥梁上部加固又可划分为两大类,即主动加固和被动加固。  1.2.1桥梁主动加固原理  在受拉区(或抗剪薄弱区)直接增设补强材料,例如:补焊钢筋、粘贴钢板、粘贴高强复合纤维材料(碳纤维、芳纶纤

4、维)等。这种加固方法从作用原理上讲属于被动加固范畴。实际上设计时必须考虑带载  加固及分阶段受力特点,构件自重及恒载由原梁承担;活载由加固后的组合截面承担,后加补强材料强度发挥程度受原梁变形的限制。  2体外预应力加固体系  2.1作用原理  体外预应力加固是将具有防腐保护的预应力筋布置在梁体的外部(或箱内),对梁体施加预应力,以预加力产生的反弯矩抵消部分外荷产生的内力,达到改善梁的使用功能和提高梁的承载能力的目的。体外预应力加固是目前采用较多的加固方法之一,特别适用于在大跨径预应力混凝土连续箱梁

5、和连续结构箱梁桥的加固。体外预应力筋锚固在梁端(或中间)横隔梁上,跨间用转向块调整预应力筋的角度,以适应梁的受力要求。严格来讲,体外预应力、体内无粘结预应力、包括斜拉桥在内,都属于无粘结预应力结构。无粘结预应力结构理论分析的核心问题是预应力钢柬在各受力阶段的应力增量计算问题。  2.2技术特点  与普通预应力混凝土结构相比,体外预应力混凝土结构具有如下主要优点:  2.2.1体外预应力钢筋可以是不可更换的,也可以设计成可更换、可补拉的,可更换的体外力筋,易于维修、养护、加固;  2.2.2体外预应

6、力加固旧桥构造简单,简化了施工;由于梁肋中不设管道,避免了截面削弱;体外配筋方式取消管道灌浆工序可实现全年施工,对处于寒冷地区的北方各省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  3高强复合纤维预应力加固体系  目前,工程上应用的高强复合纤维主要有芳伦纤维及碳纤维(FRP),由于碳纤维材料在桥梁加固中的应用广泛,技术成熟,故本文主要介绍碳纤维预应力加固。  3.1工程问题提出  工程上采用较多的是在结构受拉区或抗剪薄弱区域,直接粘贴纤维的加固方法。就实际工程中大量遇到的承载力加固而言,采用在受拉区直接粘贴碳纤维布

7、的被动加固方法,后加补强材料是不能充分发挥作用的。  按照分阶段受力特点,直接粘贴的后加补强材料只承担活载内力;与原梁钢筋相比,其应变严重“滞后”。极限状态下,其强度的发挥程度受原梁变形的限制,一般情况下达不到其抗拉强度设计值。计算表明,对原梁高度较小、配筋率较大的情况,加固设计以混凝土压应变达到极限值控制设计,在极限状态下,后加补强材料的应力仅为700-800MPa,此值只相当碳纤维抗拉强度标准值的(21.2%-24.2%);对原梁高度较大、配筋率较小的情况,加固设计以原梁钢筋应变达到极限值0.

8、01控制设计,在极限状态下,后加补强材料的应力也只有2000MPa左右,此值相当碳纤维抗拉强度标准值的60%。  由于受原梁变形限制,在极限状态下高强复合纤维的高抗拉I陛能根本无法充分发挥作用,造成一种极大的浪费。而且,不加分析的盲目增加后补强材料的用量,加固后构件可能发生超筋脆性破坏,设计是不安全的。  3.2原理  为了提高碳纤维材料的利用效率及增强旧桥加固效果,对碳纤维材料施加预应力是一种有效的办法。碳纤维预应力加固的作用原理为,利用锚固粘贴于被加固梁体上的碳纤维布条(或板条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