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风风场下角钢塔风振特性风洞试验研究

台风风场下角钢塔风振特性风洞试验研究

ID:22096066

大小:56.50 KB

页数:7页

时间:2018-10-27

台风风场下角钢塔风振特性风洞试验研究_第1页
台风风场下角钢塔风振特性风洞试验研究_第2页
台风风场下角钢塔风振特性风洞试验研究_第3页
台风风场下角钢塔风振特性风洞试验研究_第4页
台风风场下角钢塔风振特性风洞试验研究_第5页
资源描述:

《台风风场下角钢塔风振特性风洞试验研究》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工程资料-天天文库

1、台风风场下角钢塔风振特性风洞试验研究  :按照相似准则,设计制作了精细的角钢输电塔气弹模型,基于过境台风气象资料和台风风场模型确定了工程所在地区的风场参数,并进行了B类风场和台风风场的测振对比试验,研究了台风风场作用下角钢塔的风振特性。试验结果表明:两类风场作用下,角钢塔的风振特性基本相似,各风向角下除了塔身整体双向弯曲振动外,还伴随了较明显的塔头扭转振动,导致各工况下横担端部测点的加速度响应约为相近高度塔身的156~245倍,因此长横担角钢输电塔的风致扭转振动值得注意;相比B类风场,台风风场的高湍流特性导致顺风向风振响应增大明

2、显,为B类风场的13~16倍,但横风向风振响应增大并不明显,这也说明横风向风振响应主要与结构本身特征湍流相关,与来流的湍流度相关性较弱。关键词:风振响应;风洞试验;台风风场;角钢塔:TU311.3;TU973.32:A:10044523(2013)02020707引言近年来,随着中国沿海地区经济快速发展,大量输电线路被建造于东南沿海强台风多发地区。由于输电塔风致响应的复杂性、台风气候模式及危险性分析尚不成熟、依据现有设计规范无法考虑台风风场对输电塔的作用等,台风灾害造成的输电塔倒塌、受损事故频繁发生[1,2]。因而,研究台风风场

3、作用下输电塔的风振特性,对于理论分析和工程设计均有较大的参考价值。实测研究已证实,台风气候模式具有以下特点:在200~300m的近地边界层内,平均风速随高度的变化一般能较好地满足幂指数关系,平均风剖面指数α的变化范围在01~03之间[3~5];湍流强度和脉动风速谱的能量均明显超过良态风场下的对应值,且风谱离散性较大[6~7]。文献[8]采集台风韦帕经过时输电线路的振动加速度,并识别了自振频率与阻尼比。但现场实测仅能反映特定台风和场地条件下输电线路的风振响应,且对仪器设备精度要求高,因而目前气动弹性风洞试验仍是分析输电

4、塔风振响应最有效的方法。不同类型的输电塔、导地线及塔线耦联体系在良态风作用下的风振特性已经得到了研究[9~11],但是台风风场特别是高湍流特性对风振响应的影响仍相对缺乏。本文以某典型220kV长横担角钢输电塔结构为研究对象,设计并制作了精细的角钢塔气弹模型,基于过境台风气象资料和YanMeng台风风场模型确定了工程所在地区的台风风场参数,进行了B类风场和台风风场的测振对比试验,根据测得的加速度响应和功率谱研究了台风风场作用下长横担角钢塔的风振特性,为此类输电塔抗台设计提供指导。对于台风风场,基于1949~2010年间对输电塔所在

5、工程场地有影响的实测台风记录和YanMeng台风风场模型,确定平均风剖面指数α=0143,基本风速取值与B类风场一致。台风风场湍流强度模拟参考Sharma基于实测得出的计算公式[12]I(TY)=148I(2)式中I为B类风场离地高度为z时对应的湍流度。本次试验在浙江大学ZD1边界层风洞中进行。图2为风洞中模拟的风速及湍流度剖面(散点)与理论值(实线)对比,其中zr和Vr分别为风洞试验参考点的高度和风速,本试验中zr=21m,对应原型高度63m。沿模型高度方向选定5个测点层,各层均布置X向与Y向两个加速度传感器;另外

6、在上层横担两端各布置1个Y向加速度传感器,如图3所示,其中X和Y向分别对应垂直导线与顺导线方向。在B类风场试验中采集了风洞参考点风速为53~132m/s(对应原型10m高度处风速为130~323m/s)共7个风速下的加速度响应时程;在台风风场试验中采集了风洞参考点风速为36~115m/s(对应原型10m高度处风速为90~290m/s)共6个风速下的加速度时程。7个试验风向角定义如图3所示。试验采样频率为500Hz,采样时间为60s。3测点布置及试验工况〖2〗31动力特性标定根据原型结构有限元动力特性分析,输电塔的前3阶自振模态分

7、别为X向1阶弯曲,Y向1阶弯曲与1阶扭转。此外,由表2所列原型计算频率可知,原型1阶扭转振动频率与前两阶弯曲频率非常接近,容易出现弯扭耦合振动。为了检验模型与原型动力特性的一致性,在测振试验前采用力锤激振法进行了单塔气弹模型动力特性标定试验,1阶扭转频率通过上层横担两端测点的响应差求得。联合采用经验模态分解法、随机减量法和希尔伯特变换法识别出模型前3阶阻尼比。分析表2动力特性标定结果可得,模型实测频率与模型期望频率(基于原型频率与相似关系确定)十分接近,说明模型制作合理,满足动力特性相似条件。33台风风场下加速度响应分析根据加速

8、度相似系数,可将模型试验采集到的加速度响应转换到原型,得到各测点的加速度均方根响应与原型10m高度处风速的关系。台风风场0°,45°和90°三个典型风向角下,输电塔X向与Y向加速度响应随风速变化的规律如图5所示。分析图5可以得出以下主要结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